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2016年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主要沿着两条主线,一是安全,二是经济。
在安全方面,2016年最主要的特点是中美之间的战略性对峙激烈程度的上升。不过,就性质而言,可以说,基本上是“有对峙无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冲突,而主要是在寻求某种战略的均衡性:美国“重返亚太”、提升影响力,中国在提升自身实力、拓展战略性空间。这种非对抗性使得中美在看似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基本稳定。
最令人担心的是热点升温,甚至发烧。亚太地区主要有两大热点:南海和朝鲜半岛。这两个热点都是先升温,发高烧,眼看要失控了,又慢慢降温。南海问题升温最甚,菲律宾把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而“国际仲裁庭”做出了偏袒菲律宾的判决,加上美国派军舰、飞机到南海示威助阵,中国则加快岛礁建设,加强对美反制,局势一度非常紧张。然而菲律宾大选后,新任总统推行与中国对话、搁置争端的政策,并且访问中国,升高的温度就降了下来。朝鲜半岛的对抗升级以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为开端,韩国宣布关闭开城工业园,中断与朝鲜的一切对话,美日韩也加大军事压力,包括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但此后韩国国内政治出现乱局,有些自顾不暇,美国大选特朗普获胜,对朝鲜半岛政策变得不确定,这使得升级的局势暂时“僵冷”下来,似乎等待出现转变。
从积极的发展看,值得关注的是,亚太在安全的功能性建设方面取得进展,一些避免军事冲突的机制化构建有进步。最突出的莫过于关于海上避免发生冲撞的协议达成,还有空中避险的协议也在谈,中美双方关于避免军事冲突机制的建设也在进行协商,它们表明了一种意向和取向,即在存在诸多矛盾冲突、难以达成全面共识的情况下,各方尽力做出实质性的努力,避免发生冲突。这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有积极的意义。
在经济领域,主要的特点一是经济形势继续阴影笼罩,二是区域一体化有变数。亚太地区的经济还处在危机后的结构性调整进程中,如何构建新的增长动力仍然是最重要的议题。美国经济的走势影响最大,今年总体形势不是太好,增长速度慢,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尽管第四季度出现好转,但不确定因素多。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主要的指标不是太好,结构调整处在深水区。日本政府的“三支箭”都射出去了,经济仍然处在低增长状态。特朗普要实行“美国第一”的新政,对内刺激,对外搞保护主义,拉高美元汇率,为地区经济增添了不确定性。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合作的主要变数是美国终止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努力,特朗普宣布上任后将退出TPP。原来TPP出尽了风头,是美国重返亚洲的一个重要举措,美国退出,TPP也就难以推行了。问题在于,美国退出后干什么?按特朗普的说法,将回到双边,也就是说对区域性的自贸协定不感兴趣。美国这样做,对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除美国按照自己的标准搞双边外,另一个后果是美国可能对参与亚太自贸区(FTAAP)构建也不感兴趣了。
当然,美国不干了,其他国家也还要干,其中,可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利好的作用。参加RCEP的成员,可以集中精力加快谈判RCEP,创建适合东亚的自贸区模式。如果RCEP能够成功,将来对美国也有很大的压力,也可能将来重新捡起TPP,也可能对FTAAP感兴趣,究竟如何,还要观察。当然,亚太地区还有APEC合作框架,它是把各成员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大区域框架,美国也在其中,如果不能马上推FTAAP谈判,可以搞互联互通建设,这与特朗普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可能对接。总之,亚太地区的经济相互连接,需要保持开放与合作。美国第一,并不等同于美国惟一。
总的来看,诸多变化都与中国有关,由此,中国面对着少有的复杂多变形势。尽管如此,中国在应对挑战和危机上还是很有作为的。首先是稳住了中美关系,这是最大的作为;第二是在南海扩岛强军,增强了实力,促使局势向可控与趋好的方向转变;第三是“一带一路”倡议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初见成效。
在我看来,在亚太,中国的作为可以分为“难作为”的、“想作为”的和“能作为”的三类。所谓“难作为”的,是指一时做不到的,比如改变朝鲜半岛大局;所谓“想作为”的,是指着眼于长远、目前实际可做的事情,比如以新的理念推动国家间关系和区域关系的构建;所谓“能作为”的,就是能干出大成效的,在我看来,这方面最可做的是抓住发展这个最大的公约数,推动新型发展合作,“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投行、金砖合作机制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自己有需要,别的国家也有需要,可以形成共识一起干,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样做,与美国也不对抗,它不愿参加别国也能干。
当然,从新的一年看,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处理“新型中美关系”,即在美国换了总统、改了政策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可以预料,开始的阶段可能会发生不少摩擦,因为熟悉的那些人都走了,新面孔来了,打交道的方式不一样了,新人新做法,要找到对接点,需要磨合。在我看来,新型大国关系也可能会变个说法,但实质没变,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在安全方面,2016年最主要的特点是中美之间的战略性对峙激烈程度的上升。不过,就性质而言,可以说,基本上是“有对峙无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冲突,而主要是在寻求某种战略的均衡性:美国“重返亚太”、提升影响力,中国在提升自身实力、拓展战略性空间。这种非对抗性使得中美在看似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基本稳定。
最令人担心的是热点升温,甚至发烧。亚太地区主要有两大热点:南海和朝鲜半岛。这两个热点都是先升温,发高烧,眼看要失控了,又慢慢降温。南海问题升温最甚,菲律宾把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而“国际仲裁庭”做出了偏袒菲律宾的判决,加上美国派军舰、飞机到南海示威助阵,中国则加快岛礁建设,加强对美反制,局势一度非常紧张。然而菲律宾大选后,新任总统推行与中国对话、搁置争端的政策,并且访问中国,升高的温度就降了下来。朝鲜半岛的对抗升级以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为开端,韩国宣布关闭开城工业园,中断与朝鲜的一切对话,美日韩也加大军事压力,包括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但此后韩国国内政治出现乱局,有些自顾不暇,美国大选特朗普获胜,对朝鲜半岛政策变得不确定,这使得升级的局势暂时“僵冷”下来,似乎等待出现转变。
从积极的发展看,值得关注的是,亚太在安全的功能性建设方面取得进展,一些避免军事冲突的机制化构建有进步。最突出的莫过于关于海上避免发生冲撞的协议达成,还有空中避险的协议也在谈,中美双方关于避免军事冲突机制的建设也在进行协商,它们表明了一种意向和取向,即在存在诸多矛盾冲突、难以达成全面共识的情况下,各方尽力做出实质性的努力,避免发生冲突。这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有积极的意义。
在经济领域,主要的特点一是经济形势继续阴影笼罩,二是区域一体化有变数。亚太地区的经济还处在危机后的结构性调整进程中,如何构建新的增长动力仍然是最重要的议题。美国经济的走势影响最大,今年总体形势不是太好,增长速度慢,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尽管第四季度出现好转,但不确定因素多。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主要的指标不是太好,结构调整处在深水区。日本政府的“三支箭”都射出去了,经济仍然处在低增长状态。特朗普要实行“美国第一”的新政,对内刺激,对外搞保护主义,拉高美元汇率,为地区经济增添了不确定性。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合作的主要变数是美国终止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努力,特朗普宣布上任后将退出TPP。原来TPP出尽了风头,是美国重返亚洲的一个重要举措,美国退出,TPP也就难以推行了。问题在于,美国退出后干什么?按特朗普的说法,将回到双边,也就是说对区域性的自贸协定不感兴趣。美国这样做,对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除美国按照自己的标准搞双边外,另一个后果是美国可能对参与亚太自贸区(FTAAP)构建也不感兴趣了。
当然,美国不干了,其他国家也还要干,其中,可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利好的作用。参加RCEP的成员,可以集中精力加快谈判RCEP,创建适合东亚的自贸区模式。如果RCEP能够成功,将来对美国也有很大的压力,也可能将来重新捡起TPP,也可能对FTAAP感兴趣,究竟如何,还要观察。当然,亚太地区还有APEC合作框架,它是把各成员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大区域框架,美国也在其中,如果不能马上推FTAAP谈判,可以搞互联互通建设,这与特朗普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可能对接。总之,亚太地区的经济相互连接,需要保持开放与合作。美国第一,并不等同于美国惟一。
总的来看,诸多变化都与中国有关,由此,中国面对着少有的复杂多变形势。尽管如此,中国在应对挑战和危机上还是很有作为的。首先是稳住了中美关系,这是最大的作为;第二是在南海扩岛强军,增强了实力,促使局势向可控与趋好的方向转变;第三是“一带一路”倡议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初见成效。
在我看来,在亚太,中国的作为可以分为“难作为”的、“想作为”的和“能作为”的三类。所谓“难作为”的,是指一时做不到的,比如改变朝鲜半岛大局;所谓“想作为”的,是指着眼于长远、目前实际可做的事情,比如以新的理念推动国家间关系和区域关系的构建;所谓“能作为”的,就是能干出大成效的,在我看来,这方面最可做的是抓住发展这个最大的公约数,推动新型发展合作,“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投行、金砖合作机制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自己有需要,别的国家也有需要,可以形成共识一起干,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样做,与美国也不对抗,它不愿参加别国也能干。
当然,从新的一年看,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处理“新型中美关系”,即在美国换了总统、改了政策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可以预料,开始的阶段可能会发生不少摩擦,因为熟悉的那些人都走了,新面孔来了,打交道的方式不一样了,新人新做法,要找到对接点,需要磨合。在我看来,新型大国关系也可能会变个说法,但实质没变,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