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2:抗过敏药在皮肤科的应用原则和适应证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皮肤科用药;荨麻疹;湿疹;哮喘
  过敏性疾病是皮肤科及其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病率高,敏感个体在接触致敏原之后,会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症状,以及打喷嚏、哮喘、头昏、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专科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其中以皮肤科症状较为多见,也见于耳鼻喉科及呼吸科等。抗过敏药主要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等,故而正确使用抗过敏药物,掌握抗过敏药物的类型及使用原则,对基层工作者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抗过敏药种类繁多,狭义上指抗组胺药,广义上是指抗炎症介质药。选用抗过敏药物,要注意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案的选择。
  用药原则及适应证
  1 典型的抗组胺制剂对治疗急性荨麻疹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最为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血管水肿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皮肤反应,包括药物反应也有效。然而全身用药虽缓解瘙痒,但作用有限。
  2 由于抗组胺药(尤其是第一代抗组胺药)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对门诊患者必须提醒这一点,特别是对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的患者,即使选择了无嗜睡作用的新一代抗组胺药,也有必要提醒由于个体差异可能造成的嗜睡影响。
  3 要取得最好的疗效,可以适当增加抗组胺药的剂量,或结合使用针对组胺不同受体的抗组胺药,直到临床症状缓解或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镇静作用)变为明显,不宜一开始就用大剂量。
  案例:患者,女,39岁,公交车驾驶员,荨麻疹,采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扑尔敏治疗。服用方法:1次/d。有无法自控的困倦感、乏力、影响日常工作。
  解析:扑尔敏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对于驾驶员、高空作业者、从事精密工作者或需长期使用者,应给予第二代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和上述抗胆碱能作用,且口服吸收很快,起效时间短,维持作用时间长,一般1次/d即可。常用的药物有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但近期研究发现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当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
  给药方案的选择
  1 口服给药 这是抗组胺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简便而有效,药物不被胃液或其他消化酶破坏。各种抗组胺药均能口服。
  2 注射给药 目前在国内仅有少数药物可用于注射,包括苯海拉明、非那根、氯苯那敏等。一般用于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输血反应等。也可用于肌内注射,亦可用于静脉滴注。
  3 局部用药 最多采用者为局部涂抹,常用于一些过敏性皮肤病及瘙痒,如苯霜即为由2%苯海拉明配成的霜剂。
  4 直肠灌注给药 用于恶心、呕吐严重及重症的运动病患者,梅尼埃症者,晕车晕船严重无法服药者,及不能合作服药的婴幼儿。一般将一个单位剂量的抗组胺药物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经直肠灌入,并使之在直肠内保留0.5小时以上,此法吸收完全,不受进食或恶心、呕吐等影响,胃肠反应亦较轻微。
  5 饮酒或与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可增强抗组胺类药物的作用,故应调整剂量。
  6 孕妇、哺乳期妇女、早产儿、新生儿、司机、高空作业人员禁用或慎用。
  7 老年人服用后发生滞呆或头晕的几率较成年人高。
  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
  1 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组胺药可增强治疗效果,所选的几种药物应属于不同类别;且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可以应用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
  2 皮质类固醇激素与抗组胺药同时使用,适用于急性、短期病症。
  案例:患者,男,26岁,学生,慢性荨麻疹,采用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
  使用方法: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各1次/d,效果不佳,瘙痒未减轻。
  解析:在治疗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过敏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应属于不同类别。值得一提的是,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否则容易复发。这时,应该依次停用一种药物,间断用药,直至全部停用,或用清热解毒中药,也能起到一定抗过敏作用,并逐渐停药,这样也可以减少疾病复发。
  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案例:患者,男,17岁,学生,四肢慢性湿疹。自行交替采用999皮炎平、皮康王、艾洛松等外用治疗。
  使用方法:1次/d或2次/d,间歇使用近3个月。四肢屈侧局部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股根部紫红色膨胀纹。
  解析: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休克及中和毒素等药理作用,有弱效、中效、强效及超强效,剂型多样,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类制剂(如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等)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长期口服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外用药物可用于过敏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慢性或中度花粉症等。
  较多使用可引起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如本例患者),在面部易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长期内用皮质类固醇片剂可导致痤疮、面部潮红、浮肿、肌无力、高血压及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及继发感染等。此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气雾吸入剂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均不宜长期使用。
  关于预防性抗过敏药
  案例:患者,男,31岁,文员,过敏性鼻炎及哮喘,采用色甘酸钠口服治疗。
  使用方法:服用1个月后未减量直接停药。哮喘突然发作。
  解析:色甘酸钠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可以减少组胺的释放,属于预防性抗过敏药,主要用于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或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等疾病。其不良反应是在某些患者可以出现咽部和支气管刺激的症状,如咳嗽、恶心,甚至诱发哮喘反复发作。因此,服用该药见效后需减少给药次数并逐渐减量,但不能突然停药。另外,近年来局部使用的抗组胺类药物开始见于临床,例如鼻喷剂、滴眼液、皮肤霜剂等。局部用药,既能避免口服第一、二代抗组胺类药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又能取得与口服药物同样的疗效。而且起效时间快,无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和心脏毒性,长期应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越来越广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发病风险相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编码已被报道与银屑病发病相关。近日发表于《临床与实验皮肤病学》(CED)的一项研究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尤其是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与亚洲人银屑病发病风险相关。
  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风险和AC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探讨了ACE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系,并分析了基因型频率。在8项研究中,研究纳入了1242例患者和1646例对照。在所有研究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总结所有研究后的结果表明,亚洲人群中I/I基因型与银屑病的发病风险相关(OR=1.41,95%CI 1.11-1.80,P=0.005),而I/D基因型可能降低银屑病的发病风险(OR=0.71,95%CI 0.56-0.90,P=0.005),但对白种人情况并非如此。
  研究者最后得出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尤其是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与亚洲人银屑病发病风险相关,但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该结果。
  (原文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摘编自医学论坛网)
其他文献
社区健康相关行为(community 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以社区为行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政府制定各种可能影响人群健康和环境的政策、企业对“三废”的处理、群众团体所开展的文体活动等都可视为社区健康相关行为。社区供水排水、传染病控制、劳动保护、妇幼保健、社会保险、食品安全、医疗服务提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一系列与健康有关的问题,都离不开社区的行为。因而,开
期刊
麝香保心丸研发应用三十多年来,以其安全性和可靠的疗效成为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2009年麝香保心丸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论坛公布,现代研究证明麝香保心丸具有较好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药物搭桥)作用。  不同批次药物质量稳定  中成药的有效成分稳定性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条件。麝香保心丸中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为了保证麝香保心丸有效成分质量控制的稳定性,研究者分别建立了高效液相
期刊
【关键词】儿童;细支气管炎;闭塞性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细支气管炎性损伤所致的慢性气流受限综合征。致病原因包括感染、Stevens-Johnson综合征、骨髓移植及心、肺等器官移植、胃食管反流等,在儿童多为感染所致。目前认为炎症和免疫反应损伤细支气管上皮以及上皮下组织,机体异常的上皮再生和组织修复导致BO病变的发生。病理上表现为细支气管的部分或完全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肺炎或其他原因引起
期刊
近三天参加四个学术会,发现很多医生对国外的指南与大型临床试验都很感兴趣。提醒大家:几乎每天都有新研究公布,但这些东西只能作为学术探讨与争鸣的内容,而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我国自己的指南性文件应作为我们临床工作的主要依据。  转发(34) | 收藏 | 评论(16)8月19日23:26  【ESC微点评:急性STEMI新指南】PCI技术的推广与设备的改进,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鼓励溶栓后患者转运
期刊
【关键词】眼睑;水肿;肾病综合症  初见水肿 分析原因  查体:T 36.3 ℃,P 82次/min,R 18次/min,Bp 180/10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颜面部轻度浮肿,眼睑水肿明显(见图1),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未见异常,无分泌物溢出;口唇无紫
期刊
前几日,笔者曾接诊过一个由社区医院转诊至我科的慢性心衰患者,感慨颇多,现讲述出来与同道分享,通过阅读此文,读者可以体会到为什么说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张老师是搞建筑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经常东奔西跑,不是去给学校上课,就是做设计,或是亲自去工地指导,很是忙碌,惘然不顾自己已经近七十岁的年龄。尽管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及不稳定心绞痛等慢性疾病,但他仍然不知疲倦。只是偶尔去社区中心门诊找王医生
期刊
作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怎样在工作中做到从看“病”到看“人”的转变,的确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只有学会和掌握了全科医生的工作方法及服务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对社区居民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照顾及管理。  我曾接诊过一名女性患者,26岁,未婚,在一家大公司做客服工作,是一个朋友介绍来的。她在诊室门口侯诊时我就注意到她,因为她似乎因为难受不时发出一种非常奇怪的声音,既不像打嗝,又不像咳嗽,也不像喘鸣,大概
期刊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皮肤科用药;外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曾经被滥用,近年来又出现了患者拒用激素的现象,如何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每个全科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功。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系统应用  1 在皮肤科领域,对于急性或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伴喉头水肿的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后即可停药,无需渐减。  2 对于起病急、病程短、不易复发的皮肤病,如重症多形性红斑、
期刊
【关键词】湿疹;检测;治疗方案  病例摘要  患者,四肢反复红斑、丘疹、瘙痒3年,加重10天。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伸侧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搔抓后有淡黄色透亮液体渗出,后红斑逐渐波及双下肢,双上肢出现少量红斑,无渗出。间断应用抗过敏药物口服以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皮损可好转,但其后反复发作。近10日无明显诱因下皮疹再次多发,瘙痒明显。  专科体检:四肢泛发暗红色斑丘疹,以伸侧为主
期刊
【关键词】银屑病;防治;干预  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鳞屑性红斑,严重者可引起致残性银屑病性关节炎。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由于该病病程慢性,容易复发,影响广泛,目前尚无特效根治药物。因此,银屑病的预防尤为重要。综合目前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和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体会,笔者就当下银屑病的防治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以下看法。  银屑病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