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思维体操的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绝不只是针对优秀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意识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二、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时,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要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用任何工具,怎样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虽然数学教科书中的全部定理、公式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经常采用直接注入式,而必须把概念、定理等还回到具体问题中,创设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获取。这样,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的理解更好,也更容易保持。”
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氛围;其次,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乐学因素和“内蕴”,采用幻灯等直观手段为教学“添趣”;第三,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反复锤炼,尽量采用精炼、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巧妙、新颖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旧中有新,新中有趣,以趣促学。”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六、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二、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时,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要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用任何工具,怎样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虽然数学教科书中的全部定理、公式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经常采用直接注入式,而必须把概念、定理等还回到具体问题中,创设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获取。这样,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的理解更好,也更容易保持。”
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氛围;其次,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乐学因素和“内蕴”,采用幻灯等直观手段为教学“添趣”;第三,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反复锤炼,尽量采用精炼、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巧妙、新颖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旧中有新,新中有趣,以趣促学。”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六、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