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设计模式指导下的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培养与激发,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或者越来越弱、或者过强,教师需要更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法。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的,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即注意、切身性、自信和满足感。本文基于所在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简要介绍了在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实践和感悟。
  关键词:ARCS动机设计模式;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笔者发现,虽然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很精心,但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在課堂上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做一些小动作,甚至对老师讲课置之不理。一节课后,教师讲得非常卖力,但学生却收效甚微,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学习动机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是引起、维持和推动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欲望特别是学习动机状况影响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效,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对策时的前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起于小调查后的分析思考
  2014年4月,笔者针对对所在学校初一整体学习情况,选择了两个相对学业成绩较弱的班级学生进行了学习欲望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件),将问卷中20个题目分成4组,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测查学生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学生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每个题目若打"√"记1分,若打"×"记0分,假如在某组中的得分在3分以上,则可认定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1.两个班级基本情况
  2.问卷概要分析
  综合两个班的问卷,笔者发现,两个班级共计51名学生中有3人学习动机过弱,15人动机过强,4人学习兴趣存在困扰,4人学习目的存在困扰,共计26人存在问题,占总人数的50%以上,18人存在学习动机问题,占总人数的35%,特别是有15人存在动机过强,占总人数的30%。学生学习动机的困扰是学生存在学业落后的一个制约因素,需要教师切实关注。
  3.问卷后的反思
  针对问卷,笔者寻访了两个班级相对应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及家长,发现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1)学生个体的某些性格特征如过于认真、追求完美、好强固执,但所占比例不大。
  (2)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模式不恰当,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会获得成功。”把努力和勤奋作为成功的唯一条件, 忽略了自身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对自我的个性特长,不能正视人的差异性。
  (3)学生个体在学业上设置的目标不合理,主要是过高,比较模糊,有些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的成分,导致对自己过于严格、过于苛刻。
  (4)他人不适当的强化。有些孩子在学校和家长自信教育特别是片面的“欣赏”教育理念下,得到了一些虚假的肯定和支持,致使他们看不到自我在学业发展上的实际问题,盲目发展,盲目自信,
  除此之外,其实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培养与激发。翻阅文献和回顾各类所开展的校本培训,发现有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的建议,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恰当的反馈,有效的奖惩,良好的竞争与合作,进行积极归因训练等,但现实中教师在实际的运用后,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越来越弱,或者动机过强,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学校现状是教师需要更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法。
  二、关于ARCS动机设计模式
  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的,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切身性、自信和满足感。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要引起学生对这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已有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应进行适当的动机设计,即针对学生群体的动机状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动机策略,设法是教学过程能够引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创建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切身性,使学生产生并维持对学习的自信心,并提供一种满意感,这样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动机设计,要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执行策略以及评价策略执行的效果。而动机策略的确定是动机设计的核心。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从教学过程的全程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实施。
  三、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一些实践
  ARCS动机设计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意识
  的预设和调整,针对本校学生实际,依据该模式,笔者主要在本校教学和管理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实践:
  1.从帮助学生时刻提起对学习的注意出发
  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有一定冲突和变化的学习任务,同时充分利用语调、幽默及参与的方式让他们保持对学习的关注。如随时向课堂输入愉快气氛,以丰富有趣的内容、生动新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情景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着欢乐,学生自发参与的动机很大,需要学习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欢乐愉悦中消化吸收。在文科教学中,有一些小故事,老师在课前把它们编成剧本,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表演,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充分运用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借助直观手段,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摸一摸,利用多种感官进行综合感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对有关的对象进行观察、触摸和体验,为其创设一种“快乐环境”,逐步培养他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时刻融入到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   2.从学生的切身性和自信心的培养出发
  为学生提供匹配的有价值的多样的选择,使学生能够带着自信应对不同的学习要求、难度,特别是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能做出恰当的归因。让学生在低冒险的情景中学习,特别要让学生懂得存在不足是正常的,要学会“自我感觉良好。不以同一标准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和正确看待成功,如淡化成功,或者是成功是一种自我的提升和发展,源于自我努力、自身能力而不是归于运气好或任务简单,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在已有的能力基础上不断努力,就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引导学生如不同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和目标,特别要设计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后能逐步提高的任务,要为他们创设适合学习的环境体验场,要尽可能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一致,最好有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较自如的完成任务,拥有不断进取的学习内驱力。
  3.从学生的满足感出发
  让学生在体验理解、欣赏、认可、收获喜悦中拥有学习动机,切实的激励他们。如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内向的小女孩,第一次在课堂中叫她起来回答问题时,有学生立即说老师她不可能回答的,因为以往她就没有在课堂中开过口,甚至在课下也很少与人大声说话。教师试着走到她的座位旁对她笑笑后用手轻轻环抱了她的肩膀,试探性的问她:“小声说出你的想法可以吗?”同时俯身把耳朵贴在了她的嘴边。教师以为她会拒绝,但令教师惊讶的是她小声的说了她的想法,虽然那声音真的很小,小的只有教师能听到,激动中教师将他的回答大声复述给全班同学,又针对她的回答给予了中肯的点评,同时请孩子们一起思考,如果她在课堂上大声发言,需要每一个人做点什么?后来的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听到内向女孩的发言,声音也越来越大。激励学生微小的进步,有收获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取得真正发展之前,可以充分利用人为的表扬、鼓励等措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及时回应,多关注他们,赏识他们,不同学科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收获的体验,才能逐步树立其信心,发展其兴趣。
  四、ARCS动机设计模式实际应用的感悟
  1.研究有效课堂,让学习的主阵地充满灵动气息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條件,让他自己去创造;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积极的存在状态 (投入、倾注、热力四射、兴味盎然);从而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下促进学生主动的、快乐地、理智地、有创意地学习。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特别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有效注意、正视不同学生差异,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找准学生自我的需要,使学生从“老师要我学,家长要我学,我不得不学”变成“我要学”的良好状态,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
  2.调整学生认知模式,特别是如何看待成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生满足感的获得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如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成败问题,赢得起,也要输得起;能动地调整自己的目标,时高时低,让自己既能达到又不能轻易达到,从而使目标成为自己信心的保障和激发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转变成功观和完美观,将“只有达到目标才是成功”变为“只要追求就是成功”“只有十全十美才是完美”变为“只要尽力就是完美”等。让学生在不断获得切实收获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重点是要看到、发现不同学生的实际变化,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改进学生观,特别是改进评价方式,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所有的学生既具有神奇的独特性,又具有潜能的超越性。不要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同时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进入各自发展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受并欣赏生活之美,一个具有乐观向上素质的人,是不会慢待生命的。教育的精彩在于了解和把握学生状态,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搭建发展平台,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用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方法,去促使每一名学生成功,努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实现成长的转折。师生要彼此尊重、关系和谐,减少教师高压、消极处罚方式;学校的各种活动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努力形成学校生气勃勃的氛围,营造校园亲和环境,使学校成为学生依恋、向往、成长的学园、乐园,让每一个学生在内心渴望被满足时而不断的自我进取,学生因教师的平等、尊重、科学的有效引导而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齐建芳 《学科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P97。
  [2]李洪玉、何一粟 《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孙煜明 《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匿名 《学生学习欲望调查问卷》
其他文献
我曾在一期《中国教师报》里看到一篇叫做《“老师,我可以唱歌吗?”》的文章,当我读完它时,心情顿时感慨万分。文章讲的是张老师在教学一节一年级语文公开课的过程中,一位清秀帅气却有智障的小男孩突然提出要做一件跟课堂内容完全无关的事——唱歌,张老师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出乎大家的意料,居然让男孩亮起嗓子唱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唱起了这首歌,歌声结束,孩子们继续写字,教师过去摸了摸男孩的头,男孩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期刊
摘要:求助者是一位初二学生,性格内向敏感,缺乏自信心,因自己的好朋友都有比较要好的异性朋友,而自己却从没任何异性朋友,感到十分孤独,近一个月来,有次校外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异性与其主动搭讪从而对自我产生怀疑并因此情绪失落,焦虑烦躁,前来咨询。咨询师通过判断认为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在咨询过程中采用了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
期刊
摘要:考虑到人际关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以北京市某所中学的294名初中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编制的同伴、亲子依恋问卷(IPPA)和Pianta编制的师生关系问卷,对初中生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和教师关系得分相对理想;同伴关系总分显著高于亲子关系,突出表现在被试与父母沟通维度得分较低,疏离维度得分较高;母子依恋水平略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求助者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得出其“求关注”、“讨好”以及“无常性”的特点,进而通过“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手段来对他进行辅导,收到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看见;共情;成因;辅导  一、基本信息  姓名:维维  年龄:10岁  性别:男  年级:小学中段  二、求助者的表现  维维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问题。其实在学习
期刊
案例背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平等相处,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以他是弱势中的一员而一成不变地看待他,忽视他。  案例描述  多动症儿童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敏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心不在焉,小动作多,
期刊
一、理论概述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其中所谓的性格,说的就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又是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培养,产生自信心的结果。由此可见,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孩子智力和其他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實践中我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大有人在。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而身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准确的找到病源,采取有效的方
期刊
一、求助者的基本信息  姓名:明明  性别:男  年龄:8岁  年级:小学低学段  二、求助者的问题表现  学习问题:注意力涣散,考试焦虑,学习焦虑。  情绪问题:易激动,经常控制不住地大笑,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行为问题:总是爱追别人,动手打别人,而且力气很大,但自己认为是和别人玩。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他总是爱追着别人打,班里很多同学都怕他,很少有人主动和他玩。  心理成长问题:心理自卑,认为
期刊
摘要:求助者皮皮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频繁吸吮手指,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老师向家长详细了解情况,并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指导家长正确对待问题并充分理解孩子,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需求。经过一学期持续不断的关注,家长和老师的紧密配合,皮皮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并且能自信地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玩耍了。  关键词:焦虑;接纳;情绪;心理需求  第一章 求助者的信息  皮皮 男孩 6岁 一年级
期刊
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爱,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让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集体;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在我看来生命不息、教育不止;工作方法的特殊性——不是力量与速度的对抗,而是心与心的碰撞。我觉得教师做的就是播洒爱的工作,同时,还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成长。  一、情况分析  有一天课间,我们班的张翔悄悄过来找我,趴在我的耳边轻声对我说:“高老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因为妈妈的缺位,爸爸的偏执导致的行为、人际和学习出现问题的案例。老师通过营造温暖的、接纳的、包容的班级氛围,给予妈妈般的关注和照顾,促使妞妞建立与老师内心的连接;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最后她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努力下,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愿意和老师亲近,并且交上了朋友,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关键词:沟通;包容;接纳;关注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