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需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为有力支持的高校对口支援执行体系。本文从地方政府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执行现状出发,探讨地方政府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中应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地方政府对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持续执行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地方政府;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政策执行;作用
在2001年6月启动的以“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是教育公平正义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21世纪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该政策实施十余年以来,取得了成绩,也存在一些偏差。贯彻执行政策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校的公共管理部门,应正视对口支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现存矛盾,协调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的利益,建立各要素之间合理的互动关系,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种力量,构建良好的执行环境,使得对口支援政策执行机制政策运转。
一、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的内涵
所谓“对口支援”是指由政府启动,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有关机构和学校之间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引进发达地区的物质和智力资源,促进不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援助模式。对于政策执行的规范性研究,西方学者大致上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行动学派,注重行动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政策的执行关键在于行动。二是组织理论学派,注重组织的作用,认为政策执行核心在于组织如何安排。这两种学派的理论并不冲突,因为政策执行行动都是由执行者去做的,它们只是分别强调了政策执行其中的一个方面。张金马教授结合两派的思路,认为“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宣传、解释、实施、实验、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成实际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到实现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思路可以得出,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执行是由负责执行的机关与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要素,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项支援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一种动态活动过程。
二、地方政府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的现状
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效果主要是看支援地的支援力度和效度,就是支援地对中央统筹安排的支援方案的执行效度,所以支援方当地政府在政策执行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以来,支援地政府都很积极地响应中央的动员和安排,稳步推进各项具体支援项目的落实。首先,地方政府各部门积极参与支援,实行专项的对口援助。其次,地方政府充分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支援,鼓励各种有能力和意愿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到支援当中。一方面节约了政府的资源;另一方面又调动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对口支援”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但是,该政策在执行中涉及面广,可能涉及到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利益相关人和媒体等多个层面,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1)地方政府始终处于对口支援工作体系之外。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中明确指出:“所需经费由支援高校从各条渠道筹集的资金中统筹安排”,“受援高校内部基本建设和派出教师进修、攻读学位等费用,主要从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专项资金中自行解决。”可见,政策中没有对地方政府投入提出具体要求。“高校对口支援计划”主要是指定一所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为支援高校,指定一所发展靠后的高校为受援高校。政府为受援高校牵线搭桥后就退居幕后,不再主动帮助协调外部资源来给予帮助。这使高校对口支援计划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政策,不利于从更高层次整合外部资源。而对受援高校而言,人事、财政、资源等重要方面受地方政府的管辖,把地方政府置之于外是一种缺失。(2)地方政府执行高效“对口支援”政策存在顾虑。对某些东部支援高校的地方政府而言,可能因为支援高校是教育部主管,地方政府插不上手,而且发动地方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只是政策倡议,并非政策指令,因此可以坐而观之。对西部受援高校的地方政府而言,其一,是缺乏信心。对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服务和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目标,以及高校对口支援是“提高西部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不抱太大希望;其二,认为高校对口支援是国家政策,支援高校都是国家教育部所属高校,理应由国家拿出经费支持来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或者支援高校拿出经费支持。其三,西部地方财政大多比较紧张,要投入的地方又太多,让本就紧张的财政为不确定的“未来”埋单是很困难的。
三、地方政府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中应发挥的作用
(1)政策资源支持作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执行需要受援学校所在地政府制定配套执行制度,受援高校所在政府应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使用等方面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配套的激励、监督、检查和协调机制,为对口支援提供发展空间;为执行者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对执行者人格保障、身份保障、职位保障、行政裁量、自由申辩等,从而,保证执行者更好的执行政策;对支援资金要建立相应的运行监管制度,从而确保资金真正运用到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中;支援地政府和受援地城府在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基金课题以及教育部的课题中,专门划出一块作为对口支援联合申报项目,使申报具有排他性,并要求课题组成员中至少要有二分之一为受援高校人员,且要作为主要子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例如,浙江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大学,两校联合申报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高效生产优质牛奶、牛肉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科技部攻关课题,得到重大项目资助,并获当地政府的配套经费。当地政府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受益者,应该拿出相应资金给予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拨款或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通过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参与洽谈会和考察活动,突出重点支援项目,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同时可以鼓励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资金对“对口支援”工作进行多元化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口支援资金的投入力度,以解决对口支援经费短缺的问题。给予长期的、稳定的专项配套资金来支撑“对口支援”工作,是“对口支援”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2)协调作用。地方政府可以使各项政策为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提供政策合力,通过积极关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可以加强系统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可以协调政策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争取政策执行所需的种种资源,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3)保证政治收益的作用。对于支援学校来说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政治收益、学术收益和经济收益。目前在这三个方面的收益中,支援学校政治方面的正收益最大,学术方面只有很小的正收益或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而经济方面则完全是负收益,不能弥补所付成本。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表彰,及时宣传、表彰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和先进者,使支援高校或教师获得荣誉,提高知名度,这是最容易获得的收益,也是目前可以保证的支援高校可以获得的唯一正收益。(4)宣传发动作用。地方政府可以为对口支援政策执行营造良好氛围。运用灵活多样方式,提高全社会对对口支援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引导支援地地方政府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工作,使参与的主体更加广泛,在政府主导下能更好地完成支援任务。(5)监督作用。受援地政府和支援地政府建立严格的人、才、物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受援高校和支援高校的政策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依法行政,阻止政策人员滥用职权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对日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教高[2001]2号).2001-5-10
[2]李延成,对口支援.对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政府与制度安排[J].教育发展研究.2001(10):16~20
【关键词】地方政府;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政策执行;作用
在2001年6月启动的以“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是教育公平正义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21世纪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该政策实施十余年以来,取得了成绩,也存在一些偏差。贯彻执行政策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校的公共管理部门,应正视对口支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现存矛盾,协调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的利益,建立各要素之间合理的互动关系,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种力量,构建良好的执行环境,使得对口支援政策执行机制政策运转。
一、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的内涵
所谓“对口支援”是指由政府启动,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有关机构和学校之间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引进发达地区的物质和智力资源,促进不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援助模式。对于政策执行的规范性研究,西方学者大致上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行动学派,注重行动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政策的执行关键在于行动。二是组织理论学派,注重组织的作用,认为政策执行核心在于组织如何安排。这两种学派的理论并不冲突,因为政策执行行动都是由执行者去做的,它们只是分别强调了政策执行其中的一个方面。张金马教授结合两派的思路,认为“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宣传、解释、实施、实验、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成实际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到实现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思路可以得出,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执行是由负责执行的机关与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要素,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项支援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一种动态活动过程。
二、地方政府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的现状
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效果主要是看支援地的支援力度和效度,就是支援地对中央统筹安排的支援方案的执行效度,所以支援方当地政府在政策执行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以来,支援地政府都很积极地响应中央的动员和安排,稳步推进各项具体支援项目的落实。首先,地方政府各部门积极参与支援,实行专项的对口援助。其次,地方政府充分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支援,鼓励各种有能力和意愿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到支援当中。一方面节约了政府的资源;另一方面又调动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对口支援”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但是,该政策在执行中涉及面广,可能涉及到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利益相关人和媒体等多个层面,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1)地方政府始终处于对口支援工作体系之外。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中明确指出:“所需经费由支援高校从各条渠道筹集的资金中统筹安排”,“受援高校内部基本建设和派出教师进修、攻读学位等费用,主要从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专项资金中自行解决。”可见,政策中没有对地方政府投入提出具体要求。“高校对口支援计划”主要是指定一所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为支援高校,指定一所发展靠后的高校为受援高校。政府为受援高校牵线搭桥后就退居幕后,不再主动帮助协调外部资源来给予帮助。这使高校对口支援计划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政策,不利于从更高层次整合外部资源。而对受援高校而言,人事、财政、资源等重要方面受地方政府的管辖,把地方政府置之于外是一种缺失。(2)地方政府执行高效“对口支援”政策存在顾虑。对某些东部支援高校的地方政府而言,可能因为支援高校是教育部主管,地方政府插不上手,而且发动地方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只是政策倡议,并非政策指令,因此可以坐而观之。对西部受援高校的地方政府而言,其一,是缺乏信心。对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服务和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目标,以及高校对口支援是“提高西部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不抱太大希望;其二,认为高校对口支援是国家政策,支援高校都是国家教育部所属高校,理应由国家拿出经费支持来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或者支援高校拿出经费支持。其三,西部地方财政大多比较紧张,要投入的地方又太多,让本就紧张的财政为不确定的“未来”埋单是很困难的。
三、地方政府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执行中应发挥的作用
(1)政策资源支持作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执行需要受援学校所在地政府制定配套执行制度,受援高校所在政府应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使用等方面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配套的激励、监督、检查和协调机制,为对口支援提供发展空间;为执行者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对执行者人格保障、身份保障、职位保障、行政裁量、自由申辩等,从而,保证执行者更好的执行政策;对支援资金要建立相应的运行监管制度,从而确保资金真正运用到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中;支援地政府和受援地城府在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基金课题以及教育部的课题中,专门划出一块作为对口支援联合申报项目,使申报具有排他性,并要求课题组成员中至少要有二分之一为受援高校人员,且要作为主要子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例如,浙江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大学,两校联合申报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高效生产优质牛奶、牛肉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科技部攻关课题,得到重大项目资助,并获当地政府的配套经费。当地政府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受益者,应该拿出相应资金给予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拨款或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通过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参与洽谈会和考察活动,突出重点支援项目,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同时可以鼓励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资金对“对口支援”工作进行多元化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口支援资金的投入力度,以解决对口支援经费短缺的问题。给予长期的、稳定的专项配套资金来支撑“对口支援”工作,是“对口支援”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2)协调作用。地方政府可以使各项政策为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提供政策合力,通过积极关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可以加强系统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可以协调政策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争取政策执行所需的种种资源,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3)保证政治收益的作用。对于支援学校来说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政治收益、学术收益和经济收益。目前在这三个方面的收益中,支援学校政治方面的正收益最大,学术方面只有很小的正收益或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而经济方面则完全是负收益,不能弥补所付成本。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表彰,及时宣传、表彰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和先进者,使支援高校或教师获得荣誉,提高知名度,这是最容易获得的收益,也是目前可以保证的支援高校可以获得的唯一正收益。(4)宣传发动作用。地方政府可以为对口支援政策执行营造良好氛围。运用灵活多样方式,提高全社会对对口支援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引导支援地地方政府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工作,使参与的主体更加广泛,在政府主导下能更好地完成支援任务。(5)监督作用。受援地政府和支援地政府建立严格的人、才、物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受援高校和支援高校的政策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依法行政,阻止政策人员滥用职权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对日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教高[2001]2号).2001-5-10
[2]李延成,对口支援.对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政府与制度安排[J].教育发展研究.2001(1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