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柱理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柱理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分析.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男26例,女15例;年龄23~56岁,平均35.7岁;按照三柱分型:双柱骨折22例,三柱骨折1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三柱理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结果 33例患者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7.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 15周(平均14.3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 16周(平均14.9周).膝关节活动度7例伸直受限,受限范围小于10°,平均活动范围121.1°(95°~133°).3例患者术后前外侧伤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内侧平台后倾角平均为8°(6°~10°),外侧平台后倾角平均为6°(5°~9°).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20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为87.9%.结论 利用三柱理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20日,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举行。北京医学会金大鹏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任院长吕厚山教授,解放军第三0一医院骨科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王岩教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前任常务理事长赵悌尊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刘晓光教授等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宣布了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
期刊
期刊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通过离心法从周围全血中分离出的血小板浓缩物,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可能同时含有高浓度的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等.血小板在激活后会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等,这
期刊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12月收治且获随访的3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导航组18例,男2例,女16例;原发性骨关节炎13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定位截骨,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照组20例,男1例,女19例;原发性骨关节炎18例,创伤性骨关节炎2例;应用传统的手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以确定下肢骨折患者VTE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29例下肢骨折患者资料,男141例,女188例;平均年龄为65.2岁(16 ~ 96岁);骨折部位:髋部骨折190例,股骨干骨折1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46例,胫腓骨骨折8例,足踝部骨折27例,骨盆骨折6例,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承办的“第六届南方创伤骨科论坛暨足踝外科新进展研讨会”将于2014年6月6-8日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姜保国、余斌、唐康来、张建中、俞光荣、徐向阳、王钢、刘效仿、宋卫东、金丹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演讲嘉宾,就足踝部骨折脱位、畸形矫正、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将集中体现国内外足踝外
期刊
目的 调查成人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成人掌骨骨折患者资料.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VP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101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单侧组45例,男11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69.4±10.4)岁;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双侧组56例,男6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9.7±9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及中国肢残人协会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六届Ilizarov技术(骨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学习班”拟定于2014年10月17—19日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召开。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外科专家秦泗河、夏和桃、任龙喜、黄雷、张群、张保中、赵巍、吴鸿飞、郑学建等将作专题报告。
期刊
目的 设计一种骶髂关节复位固定接骨板,并在骶髂关节脱位模型上验证其辅助复位功能和固定强度的有效性.方法 ①选取80例正常成年人骶髂关节CT平扫影像数据,应用Mimics10.0软件测量骶髂关节的解剖参数(S1椎体斜坡和髂窝的表面曲度),并以此参数采用UGN7.0软件确定接骨板的外形及其辅助复位的螺钉孔形状、数量和位置.②从收集的80例正常成年人骶髂关节CT平扫影像数据中选取15例测量骶髂关节间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