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36只C3H/HeJ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n=18)和假手术组(n=18),每组抽取6只小鼠用于观察肿瘤细胞接种后小鼠痛行为学的变化.将含2×105个纤维肉瘤NCTC2472细胞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注射到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在接种前1 d,肿瘤组再分为两组(n=6):肿瘤+Thalidomide组,肿瘤+Vehicle组;假手术组相应分为假手术+Thalidomide组,假手术+Vehicle组.肿瘤+Thalidomide组和假手术+Thalidomide组在术后第1天到第7天,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的沙利度胺;肿瘤+Vehicle组和假手术+Vehicle组于同一时间注射等量体积的溶剂.各组于接种前1 d,接种后第3天、5天、7天、10天、14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结果 (1)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组小鼠PWMT(1.07±0.30)g与假手术组(1.70±0.33)g相比,显著降低(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小鼠的PWTL(12.60±1.69)s较假手术小鼠(17.70±1.54)s明显缩短(P<0.05),肿瘤小鼠的痛行为学随时间逐渐加重;(2)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PWMT(1.53±0.39)g与肿瘤+Vehicle组(1.07±0.39)g相比,显著升高(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的PWTL(16.48±1.13)s较肿瘤+Vehicle组小鼠(12.64±1.56)s明显延长(P<0.05).结论 腹腔注射沙利度胺能够显著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MR排粪造影研究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肛、直肠形态及功能性病变,同时对前、中盆腔联合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价.方法 107例临床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女性患者,年龄20~84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提高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1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为筛选效益较好的肉牛饲料配方,研究设计了3个饲料配方,用杂交牛进行了为期60 d的对比育肥试验,同时为探索内牛饲料中蛋白质的过瘤胃保护效果,以3号配方配制的补充料为基础,
目的 调查呼吸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择呼吸科护理人员共58人,自行设计问卷,对58名呼吸科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进行周查.结果
目的 探讨非心脏手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8-01~2009 -0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CTN Ⅰ)能否预测非心源性危重患者的28 d病死率. 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20日至2007年10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431例急诊室非心源性危重患者,测量血中CTN Ⅰ浓
背景:单独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无血运区半月板损伤的愈合无明显影响,考虑主要与其在体内易被吸收和降解等有关.近年来Ⅰ型胶原作为生物性载体的应用逐渐增多.目
作为痴呆的早期阶段,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效识别VCI-ND对于预防痴呆和降低痴呆发病率具有重
目的应用MRI和1H-MRS评估针灸治疗对肥胖儿童腹部脂肪和肝内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10例肥胖儿童(男7例,女3例)接受规律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体质量、体质量指数(
目的 探讨磁共振ADC值、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1例慢性肝病患者磁共振ADC值和肝纤维化血清学4项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