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与慈善,是永恒的时尚。早在1985年,联大就把每年的12月5日确定为“国际志愿者日”,亦称“国际义工日”。中国志愿者在行动:10月25日,中国援外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团回到祖国,这是我国至今一次性派出人数最多的援外志愿服务团;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报名活动启动后,申请人数很快突破50万;一位名叫刘金山的青年志愿者,到云南海拔2463米的山上,为当地建造了56个生态厕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公益或者志愿者的身份,都市青年正在兴起“益友”时尚。调查表明,97.6%的青年愿意参与公益事业,从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早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前,西方许多国家已出现了诸多义工志愿者投身于这项真正无上光荣的“社会时尚”工作。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志愿与慈善两大领域的事业都有距离。英国艾勒克·迪克森博士在1962年创建“社区服务志愿人员”之前,就已建立了海外志愿服务队;创办于1971年的“加拿大世界青年”组织,组织17岁至20岁的青年到国外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如今50%的美国人都是积极的志愿者,75%的美国人曾向慈善事业捐款。中国志愿者多为大学生,美国则有许多中学生都已投身于志愿者行列,他们做义工的经历,正是大学录取的一个必修选项。我国志愿者迈出国门的时间,要比开放国门迟滞很多年,这二三十年来,已有不少老外志愿者活跃在中国的大地上,尤其是穷乡僻壤。
志愿与慈善,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普世价值,是物欲下的真善美的大义,是一个国家社会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对翅膀。那种高尚、奉献、利他的人类文明境界,契合《奥林匹克宪章》里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其实,当今世界远未达到“和平、和谐、和爱、和美”的境界,所以太需要来自民间的慈善与志愿行动。今年的3月25日是英国废除奴隶贩卖制度200周年纪念日,统计表明,全球至今仍有2700万人过着“现代奴隶”的生活,暴力虐待、拐卖、禁锢、强迫做性奴等事件尚未休止;联合国有关报告则说,现在每年全世界约有80万到90万的人被迫充当劳力和进行性交易。帮助他们,需要全方位从基础做起。而志愿者与受助者是平等的,要共同承受“生命之重”。志愿者的公益服务,就应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志愿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个人人生的必要历练。人是需要一点理想主义的,和平时期,最大的激情源自志愿者的一种人文主义的情感投入。志愿者是“刀鞘”,正像泰戈尔所说的,“刀鞘保护刀的锋利,自己则满足于‘迟钝’。”志愿者事业的蓬勃发展,最终要靠每一名志愿者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由于贴近香港,深受熏陶,深圳的义工活动是一流的,在社区服务等许多领域开展得蓬蓬勃勃。奥运志愿者、跨国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则是最让人感佩的3大群体。在2007上海特奥会上,活跃着4万多志愿者,其中大学生占66%,这些“80后”的青春倩影,美丽得让人分外感动。而在可可西里的环保志愿者群体,他们来自不同都市,他们年龄不一、职业不同,但他们健康开朗、崇尚行动,甚至牺牲年轻的生命……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说得好:“越是出于好意做事,承担的义务也越重。”志愿行动不仅仅是热情与激情,还有责任心,让他们将每一次志愿行动都坚持到底。
志愿行动过程,是为自己的心灵不断加油的过程。电影《三峡好人》试图告诉我们,“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志愿者的事,是心灵的事,所以亦是幸福的事。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著名的“幸福课”,其“幸福十要点”也并不高深,有“遵从你内心的热情”“慷慨”“表达感激”等。爱是人类相互帮助的共同语言。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义工们,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幸福观,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义工和志愿者活动之中。
志愿者的工作是广义社会工作中的一种,自觉自愿、不为报酬、利他第一。西方有学者说:“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 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后500 年社会学、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而这样的“社会服务”不仅仅是青年人的事。有个5人外教志愿者组成的小团体,从美国来到中国,其中4位是老年人,最大的玛瑞太太已经85岁了。当领队问她怕不怕来到中国“再也回不去了”,她笑着说:“死在哪里都是死,如果不幸在异国他乡‘光荣’了,那是我的运气!”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幸福事业。
早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前,西方许多国家已出现了诸多义工志愿者投身于这项真正无上光荣的“社会时尚”工作。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志愿与慈善两大领域的事业都有距离。英国艾勒克·迪克森博士在1962年创建“社区服务志愿人员”之前,就已建立了海外志愿服务队;创办于1971年的“加拿大世界青年”组织,组织17岁至20岁的青年到国外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如今50%的美国人都是积极的志愿者,75%的美国人曾向慈善事业捐款。中国志愿者多为大学生,美国则有许多中学生都已投身于志愿者行列,他们做义工的经历,正是大学录取的一个必修选项。我国志愿者迈出国门的时间,要比开放国门迟滞很多年,这二三十年来,已有不少老外志愿者活跃在中国的大地上,尤其是穷乡僻壤。
志愿与慈善,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普世价值,是物欲下的真善美的大义,是一个国家社会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对翅膀。那种高尚、奉献、利他的人类文明境界,契合《奥林匹克宪章》里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其实,当今世界远未达到“和平、和谐、和爱、和美”的境界,所以太需要来自民间的慈善与志愿行动。今年的3月25日是英国废除奴隶贩卖制度200周年纪念日,统计表明,全球至今仍有2700万人过着“现代奴隶”的生活,暴力虐待、拐卖、禁锢、强迫做性奴等事件尚未休止;联合国有关报告则说,现在每年全世界约有80万到90万的人被迫充当劳力和进行性交易。帮助他们,需要全方位从基础做起。而志愿者与受助者是平等的,要共同承受“生命之重”。志愿者的公益服务,就应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志愿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个人人生的必要历练。人是需要一点理想主义的,和平时期,最大的激情源自志愿者的一种人文主义的情感投入。志愿者是“刀鞘”,正像泰戈尔所说的,“刀鞘保护刀的锋利,自己则满足于‘迟钝’。”志愿者事业的蓬勃发展,最终要靠每一名志愿者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由于贴近香港,深受熏陶,深圳的义工活动是一流的,在社区服务等许多领域开展得蓬蓬勃勃。奥运志愿者、跨国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则是最让人感佩的3大群体。在2007上海特奥会上,活跃着4万多志愿者,其中大学生占66%,这些“80后”的青春倩影,美丽得让人分外感动。而在可可西里的环保志愿者群体,他们来自不同都市,他们年龄不一、职业不同,但他们健康开朗、崇尚行动,甚至牺牲年轻的生命……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说得好:“越是出于好意做事,承担的义务也越重。”志愿行动不仅仅是热情与激情,还有责任心,让他们将每一次志愿行动都坚持到底。
志愿行动过程,是为自己的心灵不断加油的过程。电影《三峡好人》试图告诉我们,“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志愿者的事,是心灵的事,所以亦是幸福的事。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著名的“幸福课”,其“幸福十要点”也并不高深,有“遵从你内心的热情”“慷慨”“表达感激”等。爱是人类相互帮助的共同语言。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义工们,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幸福观,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义工和志愿者活动之中。
志愿者的工作是广义社会工作中的一种,自觉自愿、不为报酬、利他第一。西方有学者说:“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 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后500 年社会学、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而这样的“社会服务”不仅仅是青年人的事。有个5人外教志愿者组成的小团体,从美国来到中国,其中4位是老年人,最大的玛瑞太太已经85岁了。当领队问她怕不怕来到中国“再也回不去了”,她笑着说:“死在哪里都是死,如果不幸在异国他乡‘光荣’了,那是我的运气!”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幸福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