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化信息介入到音乐学习中,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素养提高、品性纯化和人文滋养的需要。数字化信息与音乐课堂的深度融合,应该由“教”到全方位的“学”,由沉闷乏味到活泼泼地聚焦,化“晦涩难懂”为“简单清晰”,以此打造一个和谐、灵动、充满适宜温度的音乐教育时空。
【关键词】数字化 深度融合 以学为中心 情趣激发 难点解决
一、整合理念:由“教”到全方位的“学”
数字信息化介入到音乐课堂,并非仅仅是为了热闹,并非仅仅为了某一时刻的震撼与精彩,更重要的是为由“教”到全方位的“学”而搭建平台。的确,只有当数字信息化真正促进了孩子们全方位地学时,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才“值回票价”。“而学生的学打得越开,教师的教也就会有更多的契机和切点。”音乐教师,应该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促进孩子们真正的学习方面下功夫,以此打造高效的、厚重的,以学为中心的数字信息化音乐理想课堂。
比如,当数字信息化介入到音乐课堂中时,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架钢琴”,而是实现了数字化音乐教学一体化模式的转变;不再是教师用口述,用纸质,用投影仪等传统教具,而是轻点“及时问答”“音乐百科功能”,于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齐上阵”,刹那间就能分享音乐知识,音乐背景和更多丰富、精彩、深远的内容;师生互动也不再是“口对口”,而是在键盘的点击中就能“互动”,就能“目睹”到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如此,大面积地促进了学生的学,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学。
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中心,不再在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在居高临下的审视,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孩子们真正的成长为中心,以孩子们身心的真正律动为目的。音乐教师应该反思:不能仅仅在信息技术课件的花哨和精美上下功夫,而更应在如何激发、引导、带动孩子们的“学”上下功夫。当数字信息化使音乐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孩子们成为名符其实的“活动源”,那时,音乐教师该欣慰了,孩子们该欣慰了,以此相关的一大群人该欣慰了。
二、兴趣激发:由沉闷乏味到活泼泼地聚焦
“好的教育一定要对孩子产生第一推动力。”所谓的“第一推动力”,就是必须以大面积聚集孩子们的注意力为前提。想想,如果孩子们总是在反复背记谱子和枯燥的练习弹奏中学习音乐,孩子们怎能在课堂上快乐、自如、尽心地歌唱呢?好的音乐课堂必须以数字信息化为平台,化“沉闷乏味”为“新颖活泼”,化“枯燥无味”为“摇曳生姿”,化“单一单薄”为“多姿多彩”,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音乐课堂。
比如,在数字化音乐教学一体化教室里,教师随时可以轻点“音乐游戏功能”,将基础乐理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让孩子们“学中玩玩中学”,在“学玩结合”中逐渐掌握乐理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得到品性纯化。还比如,在教唱环节使用的“谱音同步”模块,给孩子们带来了新视觉体验。以课本为背景基础的高度契合的“谱音同步”,避免了教师通过录音机倒磁带的费时低效的弊端,而是轻点谱音同步功能,可以随意播放,反复次数,畅想点击,随心所欲,所学所得能长久地贮存在孩子们的记忆库中。
不仅仅是游戏情境,不仅仅是谱音同步”,实际上,数字信息化给予音乐课堂的遠不止于这些。“音乐电子书”、“活动剪影”、“电子书包”、“小小音乐教师”都可以在数字信息化支撑下得以实现。实践一再证明,数字信息化为“寓教于乐”提供了便利,为孩子们感悟音乐世界的绚丽多彩搭建了平台。而孩子们也必将在这样的“场域”中得到多方面地锻造和滋养
三、知识解决:化“晦涩难懂”为“简单清晰”
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如切分节奏的突破、八分休止符等,对于学困生是陌生的、晦涩的、难懂的。此时此刻,恰当好处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分岔之处需拨之,阻塞之处疏之,必将轻松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确,数字信息化“过目不忘”的记忆优势,那简易的交互性能,必将在更大程度上为音乐教学助力,并打造出厚重、多姿、情理俱进、生机盎然的音乐教学新时空。
比如,可以使用互动教学模块里的旋律互动,配合MIDI键盘显示键位和时值在师生之间进行来回的反馈,用弹奏时屏幕上的键盘颜色的变幻和长度,把带附点的和不带附点的效果做了对比,这样具象的表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这个教学难点。
因为数字信息化在音乐课堂中的高效介入,更多音乐上的知识难点,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由难到易”,更是实践中的“由难到易”,于是,孩子们“爬上梯子摘到果子”便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确,数字信息化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更大的窗户——那里,音乐的高峰不再难于攀登;那里,音乐的世界不再神秘莫测;那里,音乐的冲刺不再难如天堑。但愿,新技术背景下的音乐课堂,能够跨过这一门槛。而一旦跨过,师生必将不同。
参考文献:
[1]林茶居,文晖.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2013,(1) :18.
【关键词】数字化 深度融合 以学为中心 情趣激发 难点解决
一、整合理念:由“教”到全方位的“学”
数字信息化介入到音乐课堂,并非仅仅是为了热闹,并非仅仅为了某一时刻的震撼与精彩,更重要的是为由“教”到全方位的“学”而搭建平台。的确,只有当数字信息化真正促进了孩子们全方位地学时,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才“值回票价”。“而学生的学打得越开,教师的教也就会有更多的契机和切点。”音乐教师,应该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促进孩子们真正的学习方面下功夫,以此打造高效的、厚重的,以学为中心的数字信息化音乐理想课堂。
比如,当数字信息化介入到音乐课堂中时,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架钢琴”,而是实现了数字化音乐教学一体化模式的转变;不再是教师用口述,用纸质,用投影仪等传统教具,而是轻点“及时问答”“音乐百科功能”,于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齐上阵”,刹那间就能分享音乐知识,音乐背景和更多丰富、精彩、深远的内容;师生互动也不再是“口对口”,而是在键盘的点击中就能“互动”,就能“目睹”到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如此,大面积地促进了学生的学,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学。
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中心,不再在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在居高临下的审视,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孩子们真正的成长为中心,以孩子们身心的真正律动为目的。音乐教师应该反思:不能仅仅在信息技术课件的花哨和精美上下功夫,而更应在如何激发、引导、带动孩子们的“学”上下功夫。当数字信息化使音乐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孩子们成为名符其实的“活动源”,那时,音乐教师该欣慰了,孩子们该欣慰了,以此相关的一大群人该欣慰了。
二、兴趣激发:由沉闷乏味到活泼泼地聚焦
“好的教育一定要对孩子产生第一推动力。”所谓的“第一推动力”,就是必须以大面积聚集孩子们的注意力为前提。想想,如果孩子们总是在反复背记谱子和枯燥的练习弹奏中学习音乐,孩子们怎能在课堂上快乐、自如、尽心地歌唱呢?好的音乐课堂必须以数字信息化为平台,化“沉闷乏味”为“新颖活泼”,化“枯燥无味”为“摇曳生姿”,化“单一单薄”为“多姿多彩”,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音乐课堂。
比如,在数字化音乐教学一体化教室里,教师随时可以轻点“音乐游戏功能”,将基础乐理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让孩子们“学中玩玩中学”,在“学玩结合”中逐渐掌握乐理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得到品性纯化。还比如,在教唱环节使用的“谱音同步”模块,给孩子们带来了新视觉体验。以课本为背景基础的高度契合的“谱音同步”,避免了教师通过录音机倒磁带的费时低效的弊端,而是轻点谱音同步功能,可以随意播放,反复次数,畅想点击,随心所欲,所学所得能长久地贮存在孩子们的记忆库中。
不仅仅是游戏情境,不仅仅是谱音同步”,实际上,数字信息化给予音乐课堂的遠不止于这些。“音乐电子书”、“活动剪影”、“电子书包”、“小小音乐教师”都可以在数字信息化支撑下得以实现。实践一再证明,数字信息化为“寓教于乐”提供了便利,为孩子们感悟音乐世界的绚丽多彩搭建了平台。而孩子们也必将在这样的“场域”中得到多方面地锻造和滋养
三、知识解决:化“晦涩难懂”为“简单清晰”
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如切分节奏的突破、八分休止符等,对于学困生是陌生的、晦涩的、难懂的。此时此刻,恰当好处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分岔之处需拨之,阻塞之处疏之,必将轻松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确,数字信息化“过目不忘”的记忆优势,那简易的交互性能,必将在更大程度上为音乐教学助力,并打造出厚重、多姿、情理俱进、生机盎然的音乐教学新时空。
比如,可以使用互动教学模块里的旋律互动,配合MIDI键盘显示键位和时值在师生之间进行来回的反馈,用弹奏时屏幕上的键盘颜色的变幻和长度,把带附点的和不带附点的效果做了对比,这样具象的表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这个教学难点。
因为数字信息化在音乐课堂中的高效介入,更多音乐上的知识难点,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由难到易”,更是实践中的“由难到易”,于是,孩子们“爬上梯子摘到果子”便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确,数字信息化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更大的窗户——那里,音乐的高峰不再难于攀登;那里,音乐的世界不再神秘莫测;那里,音乐的冲刺不再难如天堑。但愿,新技术背景下的音乐课堂,能够跨过这一门槛。而一旦跨过,师生必将不同。
参考文献:
[1]林茶居,文晖.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2013,(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