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社会对教育、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探寻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衡量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依据,而科学有效、严格、规范的学校管理,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有效管理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3-01
管理出效益,管理孕质量,管理要精细。在管理过程中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努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中心校及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措施。近期,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国家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目标。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探寻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一、建章立制,依法治校,让管理规范化
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管理学校的基本方略。学校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上级规范要求。
其次,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作为学校至少要建立这样几块制度:从大的方面说,有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后勤制度。从小的方面说有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子管理;有班级管理、年级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有财务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校产管理、档案管理等。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让全体师生做到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这样学校的管理才会规范化、有序化,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条不紊,齐头并进。
二、责任到人,关注细节,让管理精细化
制度的制定或许比较容易,但是关键是落实。“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部门、组织的职责,需要健全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到人。比如学校的水、电、卫生,实验室、功能室、电教室,校园网络、后勤保管等都要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各自职责,而且有专门领导进行对口指导与监管,定期检查、考核,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精细化管理还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记得有位小学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原铜陵市教育局局长、现教育厅金燕副厅长也多次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细节。
三、遵循规律,理论指导,让管理科学化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科学是把管理的规律性提示出来,形成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管理者管理活动予以普遍性指导,使管理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就是要求众在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发现与摸索管理的规律性,按照管理的规律来办事,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如管理理论中著名的“二八原则”告诉我们:20%的因素往往决定事物80%的结果。“二八原则”给我们的启发主要是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把资源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上。
四、以人为本,和谐共进,让管理人文化
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和谐”是学校管理群体的灵魂。首先要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注意精神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大力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最后,要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号召力。
五、更新理念,勇于探索,让管理创新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艰巨任务。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行使管理的主动权越来越大,校长的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进程。要想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创新,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到:转变在观念上,落实在管理中。因此,校长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大胆进行观念创新,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课程改革信息,把握时代脉搏,经常进行“加油充电”,真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当前首先应该转变校长的教育观念,使自己的观念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方面,真正达到观念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增强全面驾驭学校的管理运行。
本人以为,作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尤其是作为学校主要的管理者,如果能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观念、注重细节,遵循管理规律、依法管理学校、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管理学校,一定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工作学习氛围,一定能创造高效的教育教学业绩。
参考文献:
[1]郭弓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浅见[J]. 科学之友(B版). 2006(09)
[2]郑香玲.浅议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J]. 成功(教育). 2009(06)
[3]李万平.加强中学教学管理思想引导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3)
【关键词】有效管理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3-01
管理出效益,管理孕质量,管理要精细。在管理过程中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努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中心校及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措施。近期,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国家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目标。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探寻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一、建章立制,依法治校,让管理规范化
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管理学校的基本方略。学校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上级规范要求。
其次,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作为学校至少要建立这样几块制度:从大的方面说,有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后勤制度。从小的方面说有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子管理;有班级管理、年级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有财务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校产管理、档案管理等。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让全体师生做到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这样学校的管理才会规范化、有序化,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条不紊,齐头并进。
二、责任到人,关注细节,让管理精细化
制度的制定或许比较容易,但是关键是落实。“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部门、组织的职责,需要健全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到人。比如学校的水、电、卫生,实验室、功能室、电教室,校园网络、后勤保管等都要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各自职责,而且有专门领导进行对口指导与监管,定期检查、考核,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精细化管理还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记得有位小学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原铜陵市教育局局长、现教育厅金燕副厅长也多次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细节。
三、遵循规律,理论指导,让管理科学化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科学是把管理的规律性提示出来,形成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管理者管理活动予以普遍性指导,使管理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就是要求众在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发现与摸索管理的规律性,按照管理的规律来办事,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如管理理论中著名的“二八原则”告诉我们:20%的因素往往决定事物80%的结果。“二八原则”给我们的启发主要是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把资源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上。
四、以人为本,和谐共进,让管理人文化
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和谐”是学校管理群体的灵魂。首先要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注意精神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大力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最后,要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号召力。
五、更新理念,勇于探索,让管理创新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艰巨任务。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行使管理的主动权越来越大,校长的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进程。要想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创新,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到:转变在观念上,落实在管理中。因此,校长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大胆进行观念创新,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课程改革信息,把握时代脉搏,经常进行“加油充电”,真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当前首先应该转变校长的教育观念,使自己的观念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方面,真正达到观念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增强全面驾驭学校的管理运行。
本人以为,作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尤其是作为学校主要的管理者,如果能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观念、注重细节,遵循管理规律、依法管理学校、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管理学校,一定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工作学习氛围,一定能创造高效的教育教学业绩。
参考文献:
[1]郭弓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浅见[J]. 科学之友(B版). 2006(09)
[2]郑香玲.浅议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J]. 成功(教育). 2009(06)
[3]李万平.加强中学教学管理思想引导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