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以来,由于多重因素相叠加,香港特区的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造成了香港居民购买力下滑,最终导致供港食品企业销售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外贸形势,供港食品企业主动改革以适应市场的意愿十分强烈,内销呼声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参与“三同”工程。其中助力供港食品内销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供港食品内销前景看好
1.供港食品和内销食品相比较更安全更受青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部分产品的国内标准相对于发达国家标准偏低,从而使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差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食品現状的分析,中国食品总合格率仅仅达到90%。反观我国供港食品却一直拥有非常高的质量记录、合格率近乎完美,内地供港食品的安全率多年达到了 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其实,不独供港食品,我国其他出口食品质量,同样也拥有接近完美的合格率。 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必然是感觉最好的最安全的食品用于了出口,次等的食品用于了内销,使得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逐渐产生不信任感,越来越青睐和追求出口食品。
2.国内进口食品份额急需质优价廉内销供港食品填补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垃圾食品,劣势食用油等新闻接连不断,让人极为担忧。这促使更多人热捧和购买进口食品,但却很难找到真正的可以信赖的渠道及品牌,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购买进口食品,其质量参差不齐。这些产品存在渠道复杂,来源不明、多数没有合格的中文标签、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卫生检测等问题。一些在线下渠道被严禁销售的不合格产品却通过网络平台堂而皇之出售,严重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即使是那些合格的进口食品,随着跨境电商税收新政策的实施,进口食品价格必然水涨船高,其市场份额也会相对减少。人们对进口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进口食品价格的节节攀升的矛盾,注定了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内销进口食品来填补市场空缺。
二、供港食品内销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尽管不少供港企业对于内销非常看好,但是迈出开拓国内市场的步伐却很不容易。让企业层面推动自己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外销内销两条腿走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1.供港食品缺乏价格优势
虽然国内消费者对优质食品比较青睐,但由于国内消费者收入水平不高,其希望支付的溢价水平低于市场实际溢价水平。由于国家政策 ——出口退税的存在以及国内运输物流费用的偏高问题等因素,即使是实现“同质同价”,供港食品内销的实际利润也低于直接出售到香港的利润。
2.供港企业品牌认知度不高
根据对多家供港食品企业的调查,了解到供港出口食品企业有很多是从事贴牌加工,即使有自己的品牌,也只是在香港地区比较认可,在国内其品牌认知度并不强,要扩大影响在国内做宣传,需要一笔较大费用。
3.企业实现“同线同标同质”实行难度较大
要实现“同线同标同质”,就要实现内外销两个市场的标准统一,同时要实现按照出口的要求实现全过程管理,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主要难度在于如何变国内多部门监管为单部门监管;如何把国外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引入国内,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标准国内外协调一致。
三、检验检疫部门如何帮扶供港企业食品内销
1.培养供港食品企业的内销观念
加强相关宣传,让供港食品企业对内销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向企业详细分析国际国内形式和政府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让企业了解到,只热衷和依靠国外单一市场,忽视国内市场的观念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主动帮扶企业瞄准国内市场,找准自身产品定位,改变经营战略,做到国内外市场兼顾。
2.助力供港食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检验检疫部门可以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向以贴牌生产加工为主以及自主品牌影响力弱的供港食品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了解自主品牌的理念和重要性。鼓励企业采取办法推介自主品牌,特别是从企业生产所在地区域逐步铺开。支持企业争创国内名牌和国内质量奖项,以此借助媒体报道开展品牌宣传推介。
3.鼓励第三方认证平台与企业的合作
促进第三方认证平台与供港食品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国家认监委“三同”认证平台等大平台的合作。利用第三方认证机构自身优势和第三方认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认证标识、认证宣传等手段包装供港食品,提高供港食品企业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
4.确实保证“同线同标同质”三同工程落到实处
检验检疫部门借助备案监管、鼓励认证、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推进食品防护计划等措施,帮扶供港食品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主动监督企业以“同线同标同质”的方式组织生产,帮扶企业登陆国家认监委三同平台,确保企业内外销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配方、统一调配,不搞差别化待遇。同时和国内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积极联动,可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加强监管力度,并把国外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时且适度引入国内,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标准国内外差距逐步缩小。
5.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首先,积极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平台。检验检疫部门可借助所掌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相关媒体等,加强他们与企业的信息交换和互动,拓展企业信息渠道来源,及时把政策法规传达到企业手中,帮助企业解决内销中的切实困难,促进企业实现内销转型。
其次,积极联络搭建内销服务平台。由检验检疫部门、地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牵头搭建内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消费者对于“优质优价”的适应,加大对供港产品的宣传,检验检疫部门也可主动公布产品检测结果,侧面提高企业和产品认知度,引导和帮助企业抱团在服务平台,并在国家认监委的“三同”服务平台等借力,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一、供港食品内销前景看好
1.供港食品和内销食品相比较更安全更受青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部分产品的国内标准相对于发达国家标准偏低,从而使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差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食品現状的分析,中国食品总合格率仅仅达到90%。反观我国供港食品却一直拥有非常高的质量记录、合格率近乎完美,内地供港食品的安全率多年达到了 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其实,不独供港食品,我国其他出口食品质量,同样也拥有接近完美的合格率。 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必然是感觉最好的最安全的食品用于了出口,次等的食品用于了内销,使得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逐渐产生不信任感,越来越青睐和追求出口食品。
2.国内进口食品份额急需质优价廉内销供港食品填补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垃圾食品,劣势食用油等新闻接连不断,让人极为担忧。这促使更多人热捧和购买进口食品,但却很难找到真正的可以信赖的渠道及品牌,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购买进口食品,其质量参差不齐。这些产品存在渠道复杂,来源不明、多数没有合格的中文标签、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卫生检测等问题。一些在线下渠道被严禁销售的不合格产品却通过网络平台堂而皇之出售,严重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即使是那些合格的进口食品,随着跨境电商税收新政策的实施,进口食品价格必然水涨船高,其市场份额也会相对减少。人们对进口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进口食品价格的节节攀升的矛盾,注定了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内销进口食品来填补市场空缺。
二、供港食品内销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尽管不少供港企业对于内销非常看好,但是迈出开拓国内市场的步伐却很不容易。让企业层面推动自己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外销内销两条腿走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1.供港食品缺乏价格优势
虽然国内消费者对优质食品比较青睐,但由于国内消费者收入水平不高,其希望支付的溢价水平低于市场实际溢价水平。由于国家政策 ——出口退税的存在以及国内运输物流费用的偏高问题等因素,即使是实现“同质同价”,供港食品内销的实际利润也低于直接出售到香港的利润。
2.供港企业品牌认知度不高
根据对多家供港食品企业的调查,了解到供港出口食品企业有很多是从事贴牌加工,即使有自己的品牌,也只是在香港地区比较认可,在国内其品牌认知度并不强,要扩大影响在国内做宣传,需要一笔较大费用。
3.企业实现“同线同标同质”实行难度较大
要实现“同线同标同质”,就要实现内外销两个市场的标准统一,同时要实现按照出口的要求实现全过程管理,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主要难度在于如何变国内多部门监管为单部门监管;如何把国外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引入国内,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标准国内外协调一致。
三、检验检疫部门如何帮扶供港企业食品内销
1.培养供港食品企业的内销观念
加强相关宣传,让供港食品企业对内销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向企业详细分析国际国内形式和政府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让企业了解到,只热衷和依靠国外单一市场,忽视国内市场的观念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主动帮扶企业瞄准国内市场,找准自身产品定位,改变经营战略,做到国内外市场兼顾。
2.助力供港食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检验检疫部门可以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向以贴牌生产加工为主以及自主品牌影响力弱的供港食品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了解自主品牌的理念和重要性。鼓励企业采取办法推介自主品牌,特别是从企业生产所在地区域逐步铺开。支持企业争创国内名牌和国内质量奖项,以此借助媒体报道开展品牌宣传推介。
3.鼓励第三方认证平台与企业的合作
促进第三方认证平台与供港食品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国家认监委“三同”认证平台等大平台的合作。利用第三方认证机构自身优势和第三方认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认证标识、认证宣传等手段包装供港食品,提高供港食品企业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
4.确实保证“同线同标同质”三同工程落到实处
检验检疫部门借助备案监管、鼓励认证、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推进食品防护计划等措施,帮扶供港食品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主动监督企业以“同线同标同质”的方式组织生产,帮扶企业登陆国家认监委三同平台,确保企业内外销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配方、统一调配,不搞差别化待遇。同时和国内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积极联动,可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加强监管力度,并把国外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时且适度引入国内,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标准国内外差距逐步缩小。
5.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首先,积极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平台。检验检疫部门可借助所掌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相关媒体等,加强他们与企业的信息交换和互动,拓展企业信息渠道来源,及时把政策法规传达到企业手中,帮助企业解决内销中的切实困难,促进企业实现内销转型。
其次,积极联络搭建内销服务平台。由检验检疫部门、地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牵头搭建内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消费者对于“优质优价”的适应,加大对供港产品的宣传,检验检疫部门也可主动公布产品检测结果,侧面提高企业和产品认知度,引导和帮助企业抱团在服务平台,并在国家认监委的“三同”服务平台等借力,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