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情感的形成原因,提出培养学生积极学科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感;对策
一、消极情感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数学教学就是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向学生说明事理,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 在这样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师完全是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的作用也外在于学生情境而没有与这一情境共存,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流露出无奈或冷漠的情绪. 教师的这些消极情感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对命题、概念或定理的认同,缺乏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久而久之则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消极情感.
(二)学生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与概括、严密的逻辑与推理等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而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欠缺,造成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观察与分析、抽象与概括、推理与判断等思维活动不仔细、不严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作业马虎拖拉,甚至“照抄不误”,经常处于“被学习”的状态中. 这又导致他们感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不如别人,天生不是这块料,进而就更强化了其在数学学习中失败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自卑、恐惧等消极情绪.
(三)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完成的质量和效益. 学生的学科情感往往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情感. 正如《学记》中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能够摒弃传统的“主”“客”分明的“我—他”关系而走向交互主体的“我一你”关系,不再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代言人,而仅仅是知识的参与者和协调者,“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这种态度,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并从心里喜欢教师,喜欢其所教的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积极转化为行动,达到教师的期望.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一)实行人本教育,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心与心碰撞的过程,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打开培养学生积极数学情感的大门. 教师积极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上,尊重和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迎难而上. 此外,教师用自己对教学的热爱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内化至关重要.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极为重视群体活动中客观外界对自己的赞扬、期望和信任. 学生对此尤为敏感,他们最善于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搜索对自己的阴晴冷暖. 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反之,则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沮丧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教师应消除自己的“话语霸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话、交流、协商的方式,共同营造一种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挖掘数学美,提高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充分展现美,并引导学生去欣赏美. 例如,教学“黄金分割”,可介绍其美学价值的应用: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拍照片时,站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不显得呆板,成像的效果最好等. 如此讲解展示数学的广泛应用,也表现了数学美的魅力,让学生欣赏到一种“理性美”. 可见,在数学课中,积极挖掘数学之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美,学法之妙,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灵活处理教材,唤起学生的需要
1. 挖掘数学史料,激励学生爱学
中学数学新教材中有多处介绍数学史料的内容,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应适时择机地将数学史的相关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加深对于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
2. 让数学走进生活,促使学生乐学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因而,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参加实际测量、社会调查、撰写数学小论文等活动.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迅速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单一的“讲—练”式的教学方式,运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习富有意义,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为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师生共存于教学情境之中,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38.
[2]郭勇.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中學课程资源, 2007(12): 89-90.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感;对策
一、消极情感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数学教学就是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向学生说明事理,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 在这样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师完全是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的作用也外在于学生情境而没有与这一情境共存,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流露出无奈或冷漠的情绪. 教师的这些消极情感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对命题、概念或定理的认同,缺乏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久而久之则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消极情感.
(二)学生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与概括、严密的逻辑与推理等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而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欠缺,造成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观察与分析、抽象与概括、推理与判断等思维活动不仔细、不严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作业马虎拖拉,甚至“照抄不误”,经常处于“被学习”的状态中. 这又导致他们感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不如别人,天生不是这块料,进而就更强化了其在数学学习中失败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自卑、恐惧等消极情绪.
(三)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完成的质量和效益. 学生的学科情感往往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情感. 正如《学记》中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能够摒弃传统的“主”“客”分明的“我—他”关系而走向交互主体的“我一你”关系,不再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代言人,而仅仅是知识的参与者和协调者,“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这种态度,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并从心里喜欢教师,喜欢其所教的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积极转化为行动,达到教师的期望.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一)实行人本教育,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心与心碰撞的过程,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打开培养学生积极数学情感的大门. 教师积极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上,尊重和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迎难而上. 此外,教师用自己对教学的热爱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内化至关重要.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极为重视群体活动中客观外界对自己的赞扬、期望和信任. 学生对此尤为敏感,他们最善于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搜索对自己的阴晴冷暖. 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反之,则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沮丧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教师应消除自己的“话语霸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话、交流、协商的方式,共同营造一种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挖掘数学美,提高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充分展现美,并引导学生去欣赏美. 例如,教学“黄金分割”,可介绍其美学价值的应用: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拍照片时,站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不显得呆板,成像的效果最好等. 如此讲解展示数学的广泛应用,也表现了数学美的魅力,让学生欣赏到一种“理性美”. 可见,在数学课中,积极挖掘数学之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美,学法之妙,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灵活处理教材,唤起学生的需要
1. 挖掘数学史料,激励学生爱学
中学数学新教材中有多处介绍数学史料的内容,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应适时择机地将数学史的相关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加深对于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
2. 让数学走进生活,促使学生乐学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因而,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参加实际测量、社会调查、撰写数学小论文等活动.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迅速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单一的“讲—练”式的教学方式,运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习富有意义,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为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师生共存于教学情境之中,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38.
[2]郭勇.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中學课程资源, 2007(12):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