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当地时间2013年11月4日晚,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佳士得夜场拍卖,当拍卖师宣布下一幅作品是毕加索的《两个小孩》时,台下一众藏家开始摩拳擦掌。据有关人士透露,这幅作品是当天专场中竞拍人数最多的,亚洲藏家、欧美藏家、俄罗斯藏家……不同的面孔,在此刻却有着同样的心情。
《两个小孩》拍前估价为900万至1200万美元,现场从800万美元开始启槌。1200万美元、1500万美元、1800万美元……伴随着价格的一路走高,争夺的优势开始逐渐明朗,一位买家是大连万达集团,另一位则是长年专门从事毕加索收藏的欧美藏家,双方都是通过电话委托的方式参与竞拍。“2300万美元!”“2500万美元!”万达的“跳价”给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犹豫片刻,拍卖师落槌已然定局。拍场如战场,叫价的技巧与策略往往会让你稳操胜券。
经过30余次竞价,万达最终赢得了这场较量,以2816.5万美元(约合1.72亿元人民币)将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收入囊中。
消息传到国内,立即荡起了层层“涟漪”。因为中国藏家的“大打出手”,使得中国藏家进军西方艺术品成了一时的谈资,而由此也引出了一连串并不轻松的话题……
他们正爬向山顶
◎文/本刊记者 张娟
争议:买毕加索不如买中国艺术品
正方:“万达领先这一步,表明了他们的艺术收藏眼光在走向丰富、全面和国际化。”“这是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引领。”
反方:“本土优秀的艺术家有不少,干嘛漂洋过海买毕加索?”“中国藏家买毕加索、印象派,玩儿得过欧美藏家吗?”
这几天,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听到了不少质疑声。实际上,中国内地藏家涉足西方艺术品收藏并不是新鲜事,只不过像万达这样,以如此咋舌的价格购藏西方大师一件艺术品的事例还是第一次。
“在当天纽约佳士得夜场拍卖中,除了万达以外,还有其他中国内地藏家的身影,他们参与了另外几件西方艺术品的争夺”,郭庆祥这样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在人们印象中,中国内地藏家“打飞的”去纽约、伦敦拍场,一般都是去争夺中国艺术品,此番他们出现在西方战后及当代艺术的拍场上,并且与欧美藏家同台竞技,确实有点扎眼。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中国内地的“先锋”藏家们打破了既往偏爱购藏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习惯,开始将触角伸向西方。
据了解,中国内地藏家涉足西方艺术品已有10年历史,特别是在近三四年来,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在国外拍场上竞买西方艺术品的中国内地藏家数量不算多,但一些藏家会在画廊或艺博会上购买西方艺术品。”郭庆祥透露,江浙地区的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西方艺术品收藏,并打算不久的将来在美术馆等机构举办收藏展。
有关资料也显示,近几年中国的新富群体不断增长,这些新富群体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对中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在艺术市场上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消费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富有,并且具有国际视野,收藏西方艺术品不仅使他们的资金有了合理的流向,也能彰显个人独特的品位……各方面信息都表明,西方艺术品已经离中国内地藏家越来越近。
“收藏的国际化是一种世界潮流,这不仅包括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运作,也包括收藏理念、投资理念与国际接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就好比爬山,只要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开始关注西方艺术品,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之一,当然有收藏和投资国外艺术品的需求,”一位艺术市场评论人士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毫无疑问,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业巨头早已敏锐地抓住了这种“可能性”。以印象派为例,早在2005年前后,中国内地藏家就开始不时地出现在纽约印象派等专场拍卖会上,并时有出手,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也开始毫不掩饰其意欲为印象派吸引更多中国藏家的意图。从2005年开始,一些印象派艺术作品在纽约和伦敦拍卖前,它们会被先运到香港拍卖预展现场。而佳士得、苏富比还曾不辞辛劳地率印象派名作到北京等地。今年9月,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拍中,不仅带来了毕加索《坐着的男人》等西方大师的作品,还推出了西方艺术大师杰作展览以及艺术讲座。而于今年11月底在北京拉开帷幕的苏富比北京艺术周则推出了针对私人洽购的“现代艺术巨匠展”,从出自大师伦勃朗之手、现存私人收藏中17世纪最重要的肖像画之一《双手插腰男子像》,到上世纪60年代毕加索以伦勃朗为灵感而作的剑客画像《画家》,以至奥古斯特·罗丹的青铜《蹲坐女子像》,展呈了西洋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同期推出的海外精品展则呈现了即将于明年1月在纽约举行的西洋古典油画拍卖的精品。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种种举动旨在能加深中国内地藏家对西方艺术的认知,藉此开启通往西方艺术品的收藏之路。
而中国内地的拍卖公司自然也不会对这部分市场的潜力视而不见。北京华辰2006年也曾在北京展卖毕加索、雷诺阿、夏加尔等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及美国顶尖级艺术家的作品。2007年,中国嘉德四季第十二期拍卖推出了19世纪欧洲油画展卖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近两三年来,西洋古董钟、西方古董家具、西方油画等“洋玩意儿”屡屡在内地拍场上出现。一直关注艺术品市场的资深媒体人士林先生告诉本刊记者,与传统的中国古董、书画收藏群体不同,西方艺术品的收藏群体范围非常广泛,除了真正的收藏者外,还有以艺术消费为主的群体。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购藏西方大师的作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花园中的女人》2007年拍出了1220万美元,而在2004年,这幅画的价格仅820万美元;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2010年以1.065亿美元成交,在1951年时,此作的成交价是1.98万美元。西方艺术品在业已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已经成为了另一大投资门类。“万达购买这件毕加索的作品是打算永久收藏的,但即便从投资的角度看,像毕加索、莫奈这些大师的作品全球的藏家都会感兴趣,可以说,是全球都认可的‘硬通货’,在哪儿出货都可以,变现容易。”郭庆祥说道。
“目前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基本都收藏的是中国自己的文物艺术品,很少有博物馆、美术馆以推介、收藏国外艺术品为主。国外的情况就不一样,比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收藏的中国文物、埃及文物闻名世界。所以,中国内地藏家如果把西方艺术品纳入收藏视野,那在国内就是物以稀为贵,你拥有博物馆都没有的东西,收藏、投资的价值当然难以估量。”资深业内人士许先生认为,现在开始购藏西方艺术品不仅可以凸显藏家的与众不同,还可以成为避开国内收藏盲点的第一批人。
“1亿元至2亿元这个价位,在国内还可以买到张大千、齐白石的顶级精品,但在世界范围内,张大千和齐白石的认知度还很低,与毕加索不可同日而语。”在郭庆祥看来,用购藏中国艺术品的钱足够购买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并且大部分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存世量要比张大千、齐白石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小得多,在市场流通的数量则更少,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把目光投向西方呢?”
《两个小孩》拍前估价为900万至1200万美元,现场从800万美元开始启槌。1200万美元、1500万美元、1800万美元……伴随着价格的一路走高,争夺的优势开始逐渐明朗,一位买家是大连万达集团,另一位则是长年专门从事毕加索收藏的欧美藏家,双方都是通过电话委托的方式参与竞拍。“2300万美元!”“2500万美元!”万达的“跳价”给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犹豫片刻,拍卖师落槌已然定局。拍场如战场,叫价的技巧与策略往往会让你稳操胜券。
经过30余次竞价,万达最终赢得了这场较量,以2816.5万美元(约合1.72亿元人民币)将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收入囊中。
消息传到国内,立即荡起了层层“涟漪”。因为中国藏家的“大打出手”,使得中国藏家进军西方艺术品成了一时的谈资,而由此也引出了一连串并不轻松的话题……
他们正爬向山顶
◎文/本刊记者 张娟
争议:买毕加索不如买中国艺术品
正方:“万达领先这一步,表明了他们的艺术收藏眼光在走向丰富、全面和国际化。”“这是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引领。”
反方:“本土优秀的艺术家有不少,干嘛漂洋过海买毕加索?”“中国藏家买毕加索、印象派,玩儿得过欧美藏家吗?”
这几天,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听到了不少质疑声。实际上,中国内地藏家涉足西方艺术品收藏并不是新鲜事,只不过像万达这样,以如此咋舌的价格购藏西方大师一件艺术品的事例还是第一次。
“在当天纽约佳士得夜场拍卖中,除了万达以外,还有其他中国内地藏家的身影,他们参与了另外几件西方艺术品的争夺”,郭庆祥这样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在人们印象中,中国内地藏家“打飞的”去纽约、伦敦拍场,一般都是去争夺中国艺术品,此番他们出现在西方战后及当代艺术的拍场上,并且与欧美藏家同台竞技,确实有点扎眼。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中国内地的“先锋”藏家们打破了既往偏爱购藏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习惯,开始将触角伸向西方。
据了解,中国内地藏家涉足西方艺术品已有10年历史,特别是在近三四年来,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在国外拍场上竞买西方艺术品的中国内地藏家数量不算多,但一些藏家会在画廊或艺博会上购买西方艺术品。”郭庆祥透露,江浙地区的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西方艺术品收藏,并打算不久的将来在美术馆等机构举办收藏展。
有关资料也显示,近几年中国的新富群体不断增长,这些新富群体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对中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在艺术市场上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消费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富有,并且具有国际视野,收藏西方艺术品不仅使他们的资金有了合理的流向,也能彰显个人独特的品位……各方面信息都表明,西方艺术品已经离中国内地藏家越来越近。
“收藏的国际化是一种世界潮流,这不仅包括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运作,也包括收藏理念、投资理念与国际接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就好比爬山,只要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开始关注西方艺术品,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之一,当然有收藏和投资国外艺术品的需求,”一位艺术市场评论人士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毫无疑问,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业巨头早已敏锐地抓住了这种“可能性”。以印象派为例,早在2005年前后,中国内地藏家就开始不时地出现在纽约印象派等专场拍卖会上,并时有出手,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也开始毫不掩饰其意欲为印象派吸引更多中国藏家的意图。从2005年开始,一些印象派艺术作品在纽约和伦敦拍卖前,它们会被先运到香港拍卖预展现场。而佳士得、苏富比还曾不辞辛劳地率印象派名作到北京等地。今年9月,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拍中,不仅带来了毕加索《坐着的男人》等西方大师的作品,还推出了西方艺术大师杰作展览以及艺术讲座。而于今年11月底在北京拉开帷幕的苏富比北京艺术周则推出了针对私人洽购的“现代艺术巨匠展”,从出自大师伦勃朗之手、现存私人收藏中17世纪最重要的肖像画之一《双手插腰男子像》,到上世纪60年代毕加索以伦勃朗为灵感而作的剑客画像《画家》,以至奥古斯特·罗丹的青铜《蹲坐女子像》,展呈了西洋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同期推出的海外精品展则呈现了即将于明年1月在纽约举行的西洋古典油画拍卖的精品。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种种举动旨在能加深中国内地藏家对西方艺术的认知,藉此开启通往西方艺术品的收藏之路。
而中国内地的拍卖公司自然也不会对这部分市场的潜力视而不见。北京华辰2006年也曾在北京展卖毕加索、雷诺阿、夏加尔等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及美国顶尖级艺术家的作品。2007年,中国嘉德四季第十二期拍卖推出了19世纪欧洲油画展卖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近两三年来,西洋古董钟、西方古董家具、西方油画等“洋玩意儿”屡屡在内地拍场上出现。一直关注艺术品市场的资深媒体人士林先生告诉本刊记者,与传统的中国古董、书画收藏群体不同,西方艺术品的收藏群体范围非常广泛,除了真正的收藏者外,还有以艺术消费为主的群体。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购藏西方大师的作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花园中的女人》2007年拍出了1220万美元,而在2004年,这幅画的价格仅820万美元;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2010年以1.065亿美元成交,在1951年时,此作的成交价是1.98万美元。西方艺术品在业已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已经成为了另一大投资门类。“万达购买这件毕加索的作品是打算永久收藏的,但即便从投资的角度看,像毕加索、莫奈这些大师的作品全球的藏家都会感兴趣,可以说,是全球都认可的‘硬通货’,在哪儿出货都可以,变现容易。”郭庆祥说道。
“目前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基本都收藏的是中国自己的文物艺术品,很少有博物馆、美术馆以推介、收藏国外艺术品为主。国外的情况就不一样,比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收藏的中国文物、埃及文物闻名世界。所以,中国内地藏家如果把西方艺术品纳入收藏视野,那在国内就是物以稀为贵,你拥有博物馆都没有的东西,收藏、投资的价值当然难以估量。”资深业内人士许先生认为,现在开始购藏西方艺术品不仅可以凸显藏家的与众不同,还可以成为避开国内收藏盲点的第一批人。
“1亿元至2亿元这个价位,在国内还可以买到张大千、齐白石的顶级精品,但在世界范围内,张大千和齐白石的认知度还很低,与毕加索不可同日而语。”在郭庆祥看来,用购藏中国艺术品的钱足够购买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并且大部分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存世量要比张大千、齐白石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小得多,在市场流通的数量则更少,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把目光投向西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