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但对宋江的评价却也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争论,有人认为他是“孝义黑三郎”,“忠义”宋江,也有人认为他是“冷酷”“假仁假义”之人,那么,本文从忠实于原著来看,分析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关键词:宋江 人物 形象 忠义 假仁假义
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2-02
《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人物。“各路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聚集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是宋江之功;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农民起义军自相残杀,革命事业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毁于一旦,是宋江之罪。”一部《水浒传》离不开宋江,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呢,英雄?草莽?仁义?自私?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宋江的看法。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对宋江的赞誉之词,“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湖保义,豪杰宋公明”,“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等等。而郭沫若在为关良的画作《乌龙院》(即《坐楼杀惜》)的题诗中却写道“别人并不爱你,但偏要卖你的老气。我实在不高兴宋江,他并不是英雄,也不侠义,彻头彻尾只是个假仁假义、欺人欺己的浪子”;萨孟武认为,梁山泊的构成分子是以流氓为主,是流氓组织的团体,宋江是一群以流氓为主的帮会的会长。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褒贬不一,当然,很多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有的带有个人主观思想,有的受到时代特征影响。那么,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从原文事实来看,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
从原著来看,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且于家大孝”,“下有一个兄弟,换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宋江出身平民之家,父亲及祖上皆为善良及讲求忠信仁义的人家,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宋江既善良好心同时又胆小如鼠。他“私放晁天王”、施棺材钱财于阎婆卖汤药的王公等都说明他是“做好事的押司”。当他听说晁盖梁山称王,州府发下公文时,他又想“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当晁盖派“赤发鬼”刘唐前来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时,他又寻思“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原著中也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批语说“宋江小胆翻大胆,善心变做恶心”。
宋江生活在这样世世代代单纯质朴的家庭背景下,那么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当时影响最广最深的儒学。儒学提倡积极进取,入世济民的思想,因此宋江从始至终都想进入仕途,才会在做押司之时“疏财仗义”结交江湖人士并“谨慎小心”(实际上就是胆小),在他杀阎婆惜犯案以至最后上梁山后,他也想通过发展壮大梁山使朝廷招安,最后因征讨方腊,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的时候,宋江等人都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最后他明知被御赐毒酒,却说“我死不争”,并怕李逵“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而邀李逵同饮毒酒。借用宋江死前所说:“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一生深受儒学影响。
既然宋江从小生活在平和、单纯、质朴的家庭里,又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那么宋江又为什么会走向他所不认同的“灭九族的勾当”——上梁山为“匪”呢。
二、宋江为什么“反”,走向梁山
1、宋江的“二反”道路——宋江“反”是他从走投无路为保性命的自身利益的一个最后选择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成通缉犯,四处逃跑投靠他人,他投靠过柴进、孔太公、清风寨知寨花荣,一路寄人篱下,饱受风霜之苦,但却从没有想过去投靠他曾帮助过的晁盖,因为他不愿意落草为寇,因为他怕会影响他的一生仕途,因为在他儒学忠孝的思想中,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后来,他连累花荣杀了刘高,他才实在无路可走勉强落草为寇,才想着要去投奔梁山,“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我等何不收拾人马,去那里入伙?”这是宋江“一反”,但没想到宋江却被父亲宋太公以“因病身故”骗回家而“拟定罪犯”“刺配江州牢城”,此时,因再无性命之虞,宋江又开始不愿落草而想要回到“正途”,所以当梁山好汉刘唐、花荣等人来救他时,他是万般不肯落草去梁山。他说“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甚至“把刀望喉下自刎”,花荣要给他开枷,他也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后上到梁山,晁盖再劝宋江留在梁山,可宋江却以家中老父为名推托,并且说“前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相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从“一时乘兴”和“天幸”就可以看出在宋江的思想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落草为寇,背弃他的儒学思想。后来“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他才落草投靠梁山,走上“二反”的道路。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宋江“反”而走向梁山实际上是走投无路为保性命之举,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2.“反”是宋江的最后的“后备胎”,在最后实在无路有性命之虞的时候,他想通过“反”来引起朝廷重视,从而接受朝廷招安,然后回到他的最初目标——进入仕途,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宋江在有路可走的时候是一定不会“反”的,所以当他和武松离开孔家庄时,武松劝他同去二龙山落草,他不去,并劝武松“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可见,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虽四处飘荡投靠,但已经把落草“反”朝廷作为了他的“后备胎”,所以他才在和花荣杀了朝廷清风寨知寨刘高“一反”之后设毒计骗秦明入伙,“坏了百姓人家的房屋,杀害良民。”结果了秦明“一家老小”,如此的残忍狠毒,连秦明也说“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宋江为了拒绝晁盖等人拉他入伙,不惜“把刀望喉下自刎”,可是当他要秦明入伙却这样毒辣,为什么?因为秦明的入伙可以增强他们的势力,威慑朝廷,可以让他多一份让朝廷招安的信心。因此,宋江只是把梁山当作“后备胎”,只是权借水
泊梁山暂时栖身,心中却日夜盼望招安。
三、宋江上梁山后在梁山的所作所为
1、宋江上梁山后的争权
宋江一落草之后就屡立战功,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第四十七回“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等等,虽然在此之前晁盖才是梁山的首席领导,但宋江为了能在晁天王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梁山的大当家而不惜如此努力。宋江初落草梁山时,“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因初到梁山未立寸功怕人心不服而再三推让,甚至说“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救死。”后来宋江坐了第二位,说道:“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不是不想坐梁山山寨之主,而是时机未到。所以宋江落草梁山后就积极展现自己的勇敢、智慧和教强的指挥领导能力,后来“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伤中不愈而亡,本来这正是宋江当梁山头领的最佳时机,可晁天王死前却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于是宋江在吴用等人的劝说下假意暂任山寨之主,后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宋江又假意在忠义堂上和众兄弟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如此做秀。”甚至自比自己有三件不如卢俊义之处,他明知手下吴用、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等人会不愿卢俊义坐头领而推举他,他却故意虚情假意推脱,他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当上梁山泊之主,于是又找一梯子下,借山寨钱粮缺少之名说“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金圣叹评论说:“第一把交椅既以之自据,又以之媚人,彼晁天王誓箭,竟安在哉?”
宋江之所以上梁山后努力的建立战功,是为了能当梁山之主,然后带领梁山走向招安,而他却又故意谦让,先让晁盖,后让卢俊义,这样的虚情假意、做秀让闲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兄弟们心目中的“仁义”“谦让”的美名,让兄弟们更加听从自己,从而为自己的顺利接受朝廷招安打下基础。
2、宋江掌权后吸纳人才对梁山实力的扩大
宋江一掌权梁山后就加大对人才的吸纳,扩充自己的实力,目的是为了对朝廷形成威慑,迫使朝廷招安。第六十回“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后,宋江暂代头领之职,就在第六十一回开始设计赚取“玉麒麟”卢俊义,后又招降了“急先锋”索超、“大刀”关胜等人。而宋江对这些人才的吸纳“时刻不忘‘厚黑’二字真诀”。
“黑”是因为他为了能扩大自己的实力,让这些人才加入梁山不惜乱杀无辜、祸害百姓,直至逼得这些人走投无路。
《水浒传》中先后有秦明、卢俊义、安道全等都是被宋江设计逼上梁山。这些计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陷害他们与梁山勾结造反或是陷害他们杀人,以至于他们走投无路,只好附逆梁山。为此,秦明一家惨遭灭门(第三十四回),为逼卢俊义上山,甚至不远万里派吴用设计陷害,终至玉麒麟家破人亡、身陷囹圄,九死一生,性命几乎不保,若非燕青侠义救主,卢俊义又安在?连燕青也说:“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第六十一回)神医安道全也为此被陷害,不得不舍情附逆(第六十五回)。
“厚”是指宋江在用“黑”的计谋逼迫这些英雄好汉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后又虚情假意宽慰这些人,并为自己的这些行为解释,甚至用言语贿赂他们。如宋江对秦明说:“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宋江对卢俊义的做法最能反映其“厚”的程度,“宋江见了卢俊义,纳头遍拜。”他还说:“我等众人,欲请员外上山,同聚大义,不想却遭此难,几被倾送,寸心如割。皇天垂佑,今日再得相见,大慰平生。”(第六十七回)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萧瀚评价宋江“如此做秀,实在让人感到恶心。”
宋江在他未反之时,晁天王让他上梁山,他是“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可是看前面他又是如何逼迫秦明、徐宁、卢俊义等人上梁山落草的呢?难道当时他就没有想到自己以前的百般不愿、以死相逼吗?原因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考虑,他要朝廷对梁山招安,那么就必须让朝廷对梁山感到畏惧;要让梁山对朝廷形成威慑,那么就必须充分扩大梁山的实力,多吸纳智勇双全的猛将。所以宋江才会不顾他人是否愿意的千方百计的使用“厚黑”法增加梁山实力,为了最终的招安做准备。
四、宋江接受招安到底是为了谁
宋江从始至终心中都记挂着招安,所以宋江对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忠心不二,梁山提出的口号也是“反贪官反奸佞不反朝廷”;所以宋江在捉了高俅以后,在高俅面前表现出谨小慎微、毕恭毕敬,深恐得罪朝廷要员的奴才相(第八十回);所以宋江在梁山兄弟们听完朝廷招安诏文后都义愤填膺时不顾兄弟们的想法,把兄弟们“都骂下关去了”,甚至对招安的陈太尉说:“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第七十五回)宋江对招安这样尽心尽力,难道真是像他说的为了梁山的兄弟为了大家的利益吗?
宋江接受招安,梁山的好汉几乎都不赞成。先是李逵从梁上跳下来把诏书“扯得粉碎”,并“楸住陈太尉,拽拳便打”;鲁智深也“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连行者武松都“掣出双戒刀”;还有穆弘、史进等。(第七十五回)可想而知,梁山上的大部分兄弟都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并不是像他所说的是为了梁山兄弟。
宋江在带领梁山接受招安之后,梁山的兄弟在宋江的带领下为朝廷东征西讨,招安之后的梁山人马成了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剑,奉命破大辽,讨王庆,伐田虎,征方腊,白白断送了十万人马,几乎都命丧战场,难道这就是宋江为他的弟兄们设计的美好前程吗?宋江明明知道在接受朝廷招安后要为朝廷卖命作战,也知道既然有战争就必定有死亡,可宋江仍然不顾兄弟们的反对和死活而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招安根本就不是为了梁山兄弟。
那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谁呢?当然是为了自己。
从前面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宋江为什么“反”和宋江在梁山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看出宋江所有的选择和行为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受招安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所以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成了很多文人的一大争论。《水浒传》里宋江的名号是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就有四个,其中有两个反映了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个是孝义黑三郎,另一个是及时雨,这两个绰号实际上总结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可是从前面我们对书本的分析,宋江真的是“仁义”吗?其实他的这个“义”只是对别人的小恩小义,他所持守的是忠孝小义,并不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
关键词:宋江 人物 形象 忠义 假仁假义
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2-02
《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人物。“各路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聚集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是宋江之功;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农民起义军自相残杀,革命事业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毁于一旦,是宋江之罪。”一部《水浒传》离不开宋江,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呢,英雄?草莽?仁义?自私?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宋江的看法。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对宋江的赞誉之词,“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湖保义,豪杰宋公明”,“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等等。而郭沫若在为关良的画作《乌龙院》(即《坐楼杀惜》)的题诗中却写道“别人并不爱你,但偏要卖你的老气。我实在不高兴宋江,他并不是英雄,也不侠义,彻头彻尾只是个假仁假义、欺人欺己的浪子”;萨孟武认为,梁山泊的构成分子是以流氓为主,是流氓组织的团体,宋江是一群以流氓为主的帮会的会长。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褒贬不一,当然,很多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有的带有个人主观思想,有的受到时代特征影响。那么,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从原文事实来看,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
从原著来看,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且于家大孝”,“下有一个兄弟,换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宋江出身平民之家,父亲及祖上皆为善良及讲求忠信仁义的人家,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宋江既善良好心同时又胆小如鼠。他“私放晁天王”、施棺材钱财于阎婆卖汤药的王公等都说明他是“做好事的押司”。当他听说晁盖梁山称王,州府发下公文时,他又想“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当晁盖派“赤发鬼”刘唐前来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时,他又寻思“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原著中也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批语说“宋江小胆翻大胆,善心变做恶心”。
宋江生活在这样世世代代单纯质朴的家庭背景下,那么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当时影响最广最深的儒学。儒学提倡积极进取,入世济民的思想,因此宋江从始至终都想进入仕途,才会在做押司之时“疏财仗义”结交江湖人士并“谨慎小心”(实际上就是胆小),在他杀阎婆惜犯案以至最后上梁山后,他也想通过发展壮大梁山使朝廷招安,最后因征讨方腊,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的时候,宋江等人都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最后他明知被御赐毒酒,却说“我死不争”,并怕李逵“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而邀李逵同饮毒酒。借用宋江死前所说:“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一生深受儒学影响。
既然宋江从小生活在平和、单纯、质朴的家庭里,又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那么宋江又为什么会走向他所不认同的“灭九族的勾当”——上梁山为“匪”呢。
二、宋江为什么“反”,走向梁山
1、宋江的“二反”道路——宋江“反”是他从走投无路为保性命的自身利益的一个最后选择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成通缉犯,四处逃跑投靠他人,他投靠过柴进、孔太公、清风寨知寨花荣,一路寄人篱下,饱受风霜之苦,但却从没有想过去投靠他曾帮助过的晁盖,因为他不愿意落草为寇,因为他怕会影响他的一生仕途,因为在他儒学忠孝的思想中,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后来,他连累花荣杀了刘高,他才实在无路可走勉强落草为寇,才想着要去投奔梁山,“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我等何不收拾人马,去那里入伙?”这是宋江“一反”,但没想到宋江却被父亲宋太公以“因病身故”骗回家而“拟定罪犯”“刺配江州牢城”,此时,因再无性命之虞,宋江又开始不愿落草而想要回到“正途”,所以当梁山好汉刘唐、花荣等人来救他时,他是万般不肯落草去梁山。他说“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甚至“把刀望喉下自刎”,花荣要给他开枷,他也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后上到梁山,晁盖再劝宋江留在梁山,可宋江却以家中老父为名推托,并且说“前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相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从“一时乘兴”和“天幸”就可以看出在宋江的思想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落草为寇,背弃他的儒学思想。后来“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他才落草投靠梁山,走上“二反”的道路。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宋江“反”而走向梁山实际上是走投无路为保性命之举,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2.“反”是宋江的最后的“后备胎”,在最后实在无路有性命之虞的时候,他想通过“反”来引起朝廷重视,从而接受朝廷招安,然后回到他的最初目标——进入仕途,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宋江在有路可走的时候是一定不会“反”的,所以当他和武松离开孔家庄时,武松劝他同去二龙山落草,他不去,并劝武松“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可见,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虽四处飘荡投靠,但已经把落草“反”朝廷作为了他的“后备胎”,所以他才在和花荣杀了朝廷清风寨知寨刘高“一反”之后设毒计骗秦明入伙,“坏了百姓人家的房屋,杀害良民。”结果了秦明“一家老小”,如此的残忍狠毒,连秦明也说“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宋江为了拒绝晁盖等人拉他入伙,不惜“把刀望喉下自刎”,可是当他要秦明入伙却这样毒辣,为什么?因为秦明的入伙可以增强他们的势力,威慑朝廷,可以让他多一份让朝廷招安的信心。因此,宋江只是把梁山当作“后备胎”,只是权借水
泊梁山暂时栖身,心中却日夜盼望招安。
三、宋江上梁山后在梁山的所作所为
1、宋江上梁山后的争权
宋江一落草之后就屡立战功,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第四十七回“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等等,虽然在此之前晁盖才是梁山的首席领导,但宋江为了能在晁天王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梁山的大当家而不惜如此努力。宋江初落草梁山时,“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因初到梁山未立寸功怕人心不服而再三推让,甚至说“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救死。”后来宋江坐了第二位,说道:“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不是不想坐梁山山寨之主,而是时机未到。所以宋江落草梁山后就积极展现自己的勇敢、智慧和教强的指挥领导能力,后来“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伤中不愈而亡,本来这正是宋江当梁山头领的最佳时机,可晁天王死前却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于是宋江在吴用等人的劝说下假意暂任山寨之主,后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宋江又假意在忠义堂上和众兄弟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如此做秀。”甚至自比自己有三件不如卢俊义之处,他明知手下吴用、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等人会不愿卢俊义坐头领而推举他,他却故意虚情假意推脱,他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当上梁山泊之主,于是又找一梯子下,借山寨钱粮缺少之名说“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金圣叹评论说:“第一把交椅既以之自据,又以之媚人,彼晁天王誓箭,竟安在哉?”
宋江之所以上梁山后努力的建立战功,是为了能当梁山之主,然后带领梁山走向招安,而他却又故意谦让,先让晁盖,后让卢俊义,这样的虚情假意、做秀让闲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兄弟们心目中的“仁义”“谦让”的美名,让兄弟们更加听从自己,从而为自己的顺利接受朝廷招安打下基础。
2、宋江掌权后吸纳人才对梁山实力的扩大
宋江一掌权梁山后就加大对人才的吸纳,扩充自己的实力,目的是为了对朝廷形成威慑,迫使朝廷招安。第六十回“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后,宋江暂代头领之职,就在第六十一回开始设计赚取“玉麒麟”卢俊义,后又招降了“急先锋”索超、“大刀”关胜等人。而宋江对这些人才的吸纳“时刻不忘‘厚黑’二字真诀”。
“黑”是因为他为了能扩大自己的实力,让这些人才加入梁山不惜乱杀无辜、祸害百姓,直至逼得这些人走投无路。
《水浒传》中先后有秦明、卢俊义、安道全等都是被宋江设计逼上梁山。这些计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陷害他们与梁山勾结造反或是陷害他们杀人,以至于他们走投无路,只好附逆梁山。为此,秦明一家惨遭灭门(第三十四回),为逼卢俊义上山,甚至不远万里派吴用设计陷害,终至玉麒麟家破人亡、身陷囹圄,九死一生,性命几乎不保,若非燕青侠义救主,卢俊义又安在?连燕青也说:“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第六十一回)神医安道全也为此被陷害,不得不舍情附逆(第六十五回)。
“厚”是指宋江在用“黑”的计谋逼迫这些英雄好汉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后又虚情假意宽慰这些人,并为自己的这些行为解释,甚至用言语贿赂他们。如宋江对秦明说:“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宋江对卢俊义的做法最能反映其“厚”的程度,“宋江见了卢俊义,纳头遍拜。”他还说:“我等众人,欲请员外上山,同聚大义,不想却遭此难,几被倾送,寸心如割。皇天垂佑,今日再得相见,大慰平生。”(第六十七回)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萧瀚评价宋江“如此做秀,实在让人感到恶心。”
宋江在他未反之时,晁天王让他上梁山,他是“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可是看前面他又是如何逼迫秦明、徐宁、卢俊义等人上梁山落草的呢?难道当时他就没有想到自己以前的百般不愿、以死相逼吗?原因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考虑,他要朝廷对梁山招安,那么就必须让朝廷对梁山感到畏惧;要让梁山对朝廷形成威慑,那么就必须充分扩大梁山的实力,多吸纳智勇双全的猛将。所以宋江才会不顾他人是否愿意的千方百计的使用“厚黑”法增加梁山实力,为了最终的招安做准备。
四、宋江接受招安到底是为了谁
宋江从始至终心中都记挂着招安,所以宋江对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忠心不二,梁山提出的口号也是“反贪官反奸佞不反朝廷”;所以宋江在捉了高俅以后,在高俅面前表现出谨小慎微、毕恭毕敬,深恐得罪朝廷要员的奴才相(第八十回);所以宋江在梁山兄弟们听完朝廷招安诏文后都义愤填膺时不顾兄弟们的想法,把兄弟们“都骂下关去了”,甚至对招安的陈太尉说:“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第七十五回)宋江对招安这样尽心尽力,难道真是像他说的为了梁山的兄弟为了大家的利益吗?
宋江接受招安,梁山的好汉几乎都不赞成。先是李逵从梁上跳下来把诏书“扯得粉碎”,并“楸住陈太尉,拽拳便打”;鲁智深也“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连行者武松都“掣出双戒刀”;还有穆弘、史进等。(第七十五回)可想而知,梁山上的大部分兄弟都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并不是像他所说的是为了梁山兄弟。
宋江在带领梁山接受招安之后,梁山的兄弟在宋江的带领下为朝廷东征西讨,招安之后的梁山人马成了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剑,奉命破大辽,讨王庆,伐田虎,征方腊,白白断送了十万人马,几乎都命丧战场,难道这就是宋江为他的弟兄们设计的美好前程吗?宋江明明知道在接受朝廷招安后要为朝廷卖命作战,也知道既然有战争就必定有死亡,可宋江仍然不顾兄弟们的反对和死活而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招安根本就不是为了梁山兄弟。
那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谁呢?当然是为了自己。
从前面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宋江为什么“反”和宋江在梁山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看出宋江所有的选择和行为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受招安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所以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成了很多文人的一大争论。《水浒传》里宋江的名号是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就有四个,其中有两个反映了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个是孝义黑三郎,另一个是及时雨,这两个绰号实际上总结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可是从前面我们对书本的分析,宋江真的是“仁义”吗?其实他的这个“义”只是对别人的小恩小义,他所持守的是忠孝小义,并不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