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DEM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洪涝淹没分析模块,将圩区概化为“零维调蓄单元”,实现圩区的精细化模拟,与细化后的太湖流域水文水动力学模型耦合,建立能够可靠模拟太湖流域洪涝淹没状态的数学模型。选择2016年流域性暴雨洪涝资料进行模拟验证,与代表站实测水位及实际洪涝灾情分布对比表明,构建的洪涝淹没仿真模型可靠有效。针对梅雨与台风雨组合情景,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状态,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果,为流域洪水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82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19DZ1201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DEM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洪涝淹没分析模块,将圩区概化为“零维调蓄单元”,实现圩区的精细化模拟,与细化后的太湖流域水文水动力学模型耦合,建立能够可靠模拟太湖流域洪涝淹没状态的数学模型。选择2016年流域性暴雨洪涝资料进行模拟验证,与代表站实测水位及实际洪涝灾情分布对比表明,构建的洪涝淹没仿真模型可靠有效。针对梅雨与台风雨组合情景,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状态,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果,为流域洪水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为研究溶蚀作用对不同层面方向灰岩轴向力学性质间的影响差异,选取平行与垂直两种层面方向的灰岩进行室内试验,开展了不同试验条件的溶蚀作用下层状灰岩单轴压缩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并量化了溶蚀作用下层状灰岩力学性质的差异与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溶蚀作用对两种层面方向的灰岩在轴向应力上所造成的影响相似但有差异,垂直层面方向受到的溶蚀影响更强。分别建立了溶蚀作用下两种层面方向的灰岩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相关表达式,据此进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裂隙状态下平行与垂直层面方向的灰岩的轴向应力特性受溶蚀作用的影
从河砂权属界定、采砂规划编制与许可选择、采砂交易方式探索、非法采砂行为应对,以及采砂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采砂管理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综合分析表明:所有权行使主体代表的不明确使得采砂管理责任主体缺位;采砂影响与采砂规划编制间内在作用机理的缺失制约着采砂规划方案决策的科学性;现有研究对不同采砂交易方式适用条件的认识不足;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采砂管理中具备较大应用潜力。基于此,未来可尝试开展对机构改革后河道采砂管理体制、采砂规划方案综合评估与决策、采砂交易方式创新设计、面向全过程的采砂管理数智化平台构建等问
摘要:西藏地区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公路等线型工程在弃渣布置及渣场防护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及特殊性。分析了某西藏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弃渣,并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从弃渣的来源、去向、弃渣的综合利用、弃渣场位置的选择与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等方面,根据所经区域不同气候、地形、植被、环境影响等存在的差异性,采取分段集中弃渣,因地制宜进行弃渣场布置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充分满足公路建设要求的同时,加强
系统梳理了河道调整研究现状,全面论述了与冲积河流调整相关的河相关系、不同边界下河道调整过程、冲积河流线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调整应重点研究水沙变化与有限控制边界对河道调整的耦合效应、河道断面自调整数理分析中断面形态假定、有限控制边界条件下游荡型河流主槽摆动幅度和频率等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游荡型河道河床演变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河道调整趋势预测、河道整治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要:为有效解决当前已建农村饮水工程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宁夏彭阳县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农村人饮”的信息化新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农村饮水实际需求,融合新技术、新理念,设计了包括智能门户(“一人一页”)、饮水监控平台(“人饮一张图”)和移动终端的信息化新模式,提前高标准地完成“十三五”农村人饮“四率、一水平”目标,实现了节水、减员、降本、增效,推动了城乡供水的均等化服务,有效助力当地的脱贫攻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驱动中外交流场景越来越多元化,从文化领域到科技领域、从工程领域到项目领域,“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几乎无所不在,因此凸显出针对特定行业的“
为提高流域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中长期径流预测方法。首先,基于不同水文站点的流域控制面积构造径流综合指数,在较宏观层面表征流域水情丰枯变化;其次,采用偏互信息法计算影响对象与径流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获得径流过程变化的关键因子集,形成预测模型输入;最后,结合K折交叉验证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ELM)参数,构建IPSO-ELM模型,用于中长期径流预测。以雅砻江流域为例,将所建模型与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ELM和PSO-ELM等预测模型进行
根据云模型相关概念,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效益评价结果单一、指标评价存在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构建了基于组合权重和改进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参照有限区间理论进行改进。该方法将G1和改进CRITIC赋权法组合得到的权重与改进梯形云模型求解得到的指标隶属度相结合,实现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效益的综合评价。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为例,从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两方面对工程效益评价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构建了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固定投资、年运行费、流动资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6个方面,共20个指标,确定了各
综述了滑坡失稳时间预报的研究现状,将目前滑坡时间预测方法归纳为基于蠕变经验公式建立的回归模型和基于数学理论的回归模型;简要分析了各模型和方法的适用性以及相关预报判据和预警阈值。为了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必须在对滑坡类型、地质特征、变形特点和形成因素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合适的预报判据和预警阈值,建立能够描述滑坡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变形破坏机理的预报模型或方法。
为了准确地对湛江组黏土的触变性强弱进行评判,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根据黏土触变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以黏粒含量、含水率、孔隙比、灵敏度为指标体系的黏土触变性强弱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建立黏土触变性强弱综合评判的评语集及触变性强弱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建立黏土触变性强弱的分级标准,并运用此标准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强弱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各个沉积相下的湛江组强结构性黏土均具有强触变性,且触变性强弱排序为:雷南河流相、浅海相、河口相和雷北河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