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集体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然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并非易事,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其性格、品质、习惯等都有较大的差异,要让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绝不仅仅是教师掌握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就能做到的。作为班主任,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对增强班级凝聚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加强班集体的文化建设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班级文化 初中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86-02
一、加强班风建设,丰富制度文化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必须全体学生共同监督并服从的可行性制度,是全体学生日常行为活动的向导。我校现阶段正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活动,因此在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我们从班级的整体出发,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从学风、考勤、奖惩、纪律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然后各小组长拟出一系列建议,再交由班级公约小组汇总,最后由全体学生逐条斟酌,民主表决通过,形成可行性班级公约。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来制定的班级公约,由于适合班情和学生情况,可行性相当高,学生都能自觉服从。正因为有了班级公约的保障,才使得班级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班干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接下来,理所当然该由班干部来监督执行。古罗马名士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这句话充分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在培养班干部方面,应引入竞争机制,定期竞选轮岗,做到严格执行班级公约。应通过多种形式推选班干部,并设置各种岗位。例如,选出“纪律组长”“劳动组长”“生活组长”等各类组长,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注重文化墙建设,彰显精神文化
教室中的每一处闲置地方都能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场所,然而能否合理利用教室里的空白之处,是判断班级文化建设是否完善的决定所在。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文化墙的工作做好,既要让班级文化得到彰显,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感受到班级文化,体会出班级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能以更为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班级文化墙的建设工作量较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且每两周都需要对文化墙的内容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配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参加一次文化墙的建设。小组中给予每个人不同的责任,搜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材料来源。这些材料可以是一些报刊中的优质作品或者是感人事迹,也可以是一些心灵鸡汤,滋润学生内心。总而言之,材料必须健康积极,要能充分体现班级精神,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有更深的人生感悟。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排版,让文化墙的版面设计更为合理和美观,从而使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不至于感到杂乱无章。字迹漂亮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写字工作,将其他学生寻觅而来的内容进行抄写,让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能有赏心悦目的感受。每一个小组都应当具备培养这三类学生,共同将班级文化墙建设好。
三、采用激励机制,带动学风建设
(一)目标激励机制
在制定班规之前,我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让学生去思考。如“班主任寄语”:你们是一群懂事的孩子,生活的悲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习的得失更是难得的财富,无数的点点滴滴使我们谨记:只有赢在起点,信心才能不断飞跃;只有抓住今天,人生才能实现美好;只有笑到最后,生命才会光辉灿烂。寄语渗透着一种希望,更是一种约束。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产生班级公约,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并张贴在墙上。班级的另一个亮点是班级口号和奋斗目标。口号需要展示给大家,要求简短有力,有内涵。开学初,我将班级口号定为:“同舟共济、乐观积极、永不言败、自强不息”,使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为班级争光,最后向着班级目标奋进。
(二)班团会激励机制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如,“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雷锋精神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感恩的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如,放风筝、野炊烧烤等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体会到班集体的力量。
四、开展实践活动,巩固班级凝聚力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对社会不了解,社会阅历少,对思想道德也不是很注重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实习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比如我们班的同学都以小组的形式踊跃参与镇上举办的“我爱我家”摄影活动以及“我是小画家”等社会活动。同学们在课余互帮互助清洁家周边的环境,再进行摄影或是绘画,在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时候,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这些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在无形中巩固了班级的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实践证明,孩子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而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平台。而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想法设法的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史延虎.班级文化建设要“三方面”并驾齐驱[J].教书育人,2014(21):70-71
[2]卢建勋,王生明.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5(33):116-116
【关键词】班级文化 初中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86-02
一、加强班风建设,丰富制度文化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必须全体学生共同监督并服从的可行性制度,是全体学生日常行为活动的向导。我校现阶段正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活动,因此在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我们从班级的整体出发,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从学风、考勤、奖惩、纪律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然后各小组长拟出一系列建议,再交由班级公约小组汇总,最后由全体学生逐条斟酌,民主表决通过,形成可行性班级公约。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来制定的班级公约,由于适合班情和学生情况,可行性相当高,学生都能自觉服从。正因为有了班级公约的保障,才使得班级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班干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接下来,理所当然该由班干部来监督执行。古罗马名士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这句话充分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在培养班干部方面,应引入竞争机制,定期竞选轮岗,做到严格执行班级公约。应通过多种形式推选班干部,并设置各种岗位。例如,选出“纪律组长”“劳动组长”“生活组长”等各类组长,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注重文化墙建设,彰显精神文化
教室中的每一处闲置地方都能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场所,然而能否合理利用教室里的空白之处,是判断班级文化建设是否完善的决定所在。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文化墙的工作做好,既要让班级文化得到彰显,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感受到班级文化,体会出班级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能以更为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班级文化墙的建设工作量较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且每两周都需要对文化墙的内容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配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参加一次文化墙的建设。小组中给予每个人不同的责任,搜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材料来源。这些材料可以是一些报刊中的优质作品或者是感人事迹,也可以是一些心灵鸡汤,滋润学生内心。总而言之,材料必须健康积极,要能充分体现班级精神,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有更深的人生感悟。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排版,让文化墙的版面设计更为合理和美观,从而使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不至于感到杂乱无章。字迹漂亮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写字工作,将其他学生寻觅而来的内容进行抄写,让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能有赏心悦目的感受。每一个小组都应当具备培养这三类学生,共同将班级文化墙建设好。
三、采用激励机制,带动学风建设
(一)目标激励机制
在制定班规之前,我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让学生去思考。如“班主任寄语”:你们是一群懂事的孩子,生活的悲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习的得失更是难得的财富,无数的点点滴滴使我们谨记:只有赢在起点,信心才能不断飞跃;只有抓住今天,人生才能实现美好;只有笑到最后,生命才会光辉灿烂。寄语渗透着一种希望,更是一种约束。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产生班级公约,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并张贴在墙上。班级的另一个亮点是班级口号和奋斗目标。口号需要展示给大家,要求简短有力,有内涵。开学初,我将班级口号定为:“同舟共济、乐观积极、永不言败、自强不息”,使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为班级争光,最后向着班级目标奋进。
(二)班团会激励机制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如,“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雷锋精神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感恩的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如,放风筝、野炊烧烤等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体会到班集体的力量。
四、开展实践活动,巩固班级凝聚力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对社会不了解,社会阅历少,对思想道德也不是很注重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实习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比如我们班的同学都以小组的形式踊跃参与镇上举办的“我爱我家”摄影活动以及“我是小画家”等社会活动。同学们在课余互帮互助清洁家周边的环境,再进行摄影或是绘画,在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时候,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这些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在无形中巩固了班级的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实践证明,孩子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而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平台。而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想法设法的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史延虎.班级文化建设要“三方面”并驾齐驱[J].教书育人,2014(21):70-71
[2]卢建勋,王生明.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5(33):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