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儿童文学作家被喻为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而作为精神文明信使的译者,有责任将它国的儿童文学文明成果吸收进来,将本国优秀的思想精神传播出去,“互通有无”,为塑造下一代优秀的民族性格而接力。在儿童文学汉译英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外国译者的略译,追求神似,创造性翻译等。虽然原则可以很快理解,技巧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得以速成,但语言表达能力需靠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并无捷径可循,这是成为合格译者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翻译 青铜葵花 汉译英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聚焦与重视,持续升温的“中国热”、“汉学热”,已经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凸显其应有的地位与价值,世界需要认识中国。认识当日中国,当然可以通过长城、故宫、兵马俑,通过京剧、武术、大熊猫,也可以通过鸟巢、水立方、三峡大坝,通过两弹一星、高速铁路、载人飞船。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通过深刻表现当今中国人现实生活、情感和心理的中国文学。通过阅读中国的文学,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与处境,可以让世人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而儿童文学几乎是中国文学中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学样式,因为所有的儿童文学都会描写超越国际界限的情感——“爱”,都会宣扬“真、善、美”的普世价值,最能赢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孩子们的共鸣,因此儿童文学汉译英研究应该引起注意。
尽管进入21世纪,中国的儿童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大量的作品引进来,大量的作品在走出去,翻译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却寥若晨星,“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不受中国主流翻译学界的重视,这当然是因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双重边缘性地位而导致的。”(李宏顺,2014)。总体来说,国内的学者主要聚焦于整体性地描述儿童文学翻译现象,以及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断代史研究,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也有多视角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英译汉,有关汉译英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上罕见其踪迹。有研究生试译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但语言汉化现象比较明显,语句、段落之间的连贯不够自然,因此,该研究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译者汉译英的翻译经验,进行相关的探讨。
二.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瑞典教育家,儿童文学专家G·te Klingberg将儿童文学描述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而瑞典儿童文学作家Lennart Hellsing则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定义儿童文学为儿童所读到听到的任何事物,包括从报纸新闻,连载,电视节目,电台演出,到书本的一切。这不仅包括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口头流传下来的传统故事。在中国,大多数儿童文学领域的工作者都是教育者,儿童文学被定义为儿童创作或改编的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童谣,谜语,戏剧,电影,及其他作品形式,与教育有关。换句话说,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核心,对儿童文学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刘林,2008)。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它是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服从文学的一般规律,但它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本身的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特点,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少年儿童的智力,兴趣和爱好等,成为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工具之一(蒋风,1982)。”而儿童文学翻译就是基于此定义上的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能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引领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也能促进翻译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儿童文学汉译英问题
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的获奖作品《青铜葵花》及其英译本Bronze and Sunflower部分译文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英国译者Helen Wang在译本Bronze and Sunflower上的翻译表现。
1.汉译英会出现略译的现象,目的是避免译文累赘,使表达清晰流畅。
例1:“轻风沿着堤坡的斜面刮过来,在她的耳边响着,像轻轻的流水声。”
“A gentle breeze blew past her, like softly flowing water.”
这句话中,“沿着堤坡的斜面”和“在她的耳边响着”均略去不译,那么这樣的翻译是不是不“忠实”原文呢?其实这样翻译有利于读者的理解,毕竟读者是青少年和儿童,而且这句话的意思已经表达清楚。过多的纠结于修辞性的语词,翻译时反而显得累赘。另外一种略译的情况是,译文会省略原文中影响语义连贯的抒情性或插入性语句。
例2:“她爬上了小船。她不在急着去大麦地了,她要在小船上坐一会。多好啊!她坐在船舱的横梁上,随着小船的晃动,心里美滋滋的。
大麦地在呼唤着她,大麦地一辈子都要呼唤着她。
她要驾船去大麦地,而直到这时,她才发现这小船上既没有竹篙也没有桨。”
“The little boat rocked gently back and forth. She climbed on board. There was no hurry. She sat in the boat, swaying as it swayed, her heart with joy.
But when she was ready to set off, she realized there was no pole or paddle to steer the boat across the river.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间那句“大麦地在呼唤着她,大麦地一辈子都要呼唤着她。”已经略译,因为这两段主要讲葵花发现一条小船,准备独自坐船去大麦地这一事件。如果翻译出来这一抒情的句子,译入语读者的注意力在阅读时会被中断和打扰。 略译的情况在该文本中时有出现,但是又让你觉得略得有道理,并无大碍,反而显得语句与段落之间更紧凑,流畅。汉语喜用华丽辞藻,一个句子里时常出现丰富的形容词和副词,而外国人则喜欢精简的表达,从译文中就便可以看出一二,因此,汉译英时,应该特别注意让译文简洁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
2.汉译英为了行文的流畅,会调节原文的语序。这也是跳出原文形式的束缚的一种表现,在充分理解原文语义后追求的“神似”,同时还会注意译文整体的逻辑和衔接。
“爸爸所在的那个城市,最著名的的雕塑就是青铜葵花。它坐落在城市广场的中央。这座城市的名字与青铜葵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青铜葵花,是这座城市的象征。爸爸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青铜葵花,高有一丈多的,矮的,却只有几寸,甚至一寸左右的。有单株的,有双株的,有三五株或成片的。角度各异,造型各异一。他们后来成了这个城市的装饰品。宾馆的大门上镶嵌着它,一些建筑的大墙上镶嵌着它,廊柱上镶嵌着它,公园的栏杆上镶嵌着它。再后来,它成了这座城市的工艺品。他们由大大小小的作坊制作而成,五花八门,但却一律为青铜,摆在商店的工艺品柜台上,供到这座城市游览的游客们购买。”
“His bronze sunflowers were famous. They stood in the center of the square and had become the symbol of the city. Gradually, they started to decorate and define it. They appeared on the gates of hotels, on the walls of buildings, on the columns of colonnades, on the railings in the park. The tallest sunflower reached three meters, the smallest no more than a centimeter. Some pieces had a single stalk, some two; some were groups of four or five, or more—all leaning at different angles, each one slightly different. Then sunflowers were produced as handicrafts and laid out on shop counters for tourist to buy. They were made in workshops large and small, as many different sunflowers as you could image, but always in bronze. ”
通过细读,我们可以看出译文对这段话进行了语序上的调整。译者Helen首先描述青铜葵花作为城市的象征,她们出现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大门上,大墙上,廊柱上,栏杆上,无处不在等等,然后再讲青铜葵花植株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最后成为游客购买的工艺品。而原文的语序其实是先从描写青铜葵花植株的外形特点开始的,再讲到葵花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可以看出译者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进行了思考和语义逻辑上的排列,其实书中多处有这样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语义的精准把握,用自己的思维进行了重新组织,使得译文结构紧凑而有流畅自如。
3.汉译英的创造性翻译。作品《青铜葵花》本身的语言很美,如何再现这种美就很重要,在译文中可以看到,译者是以一种语言美代替另一种语言之美。
“这些画稿在空中忽悠着,最后一张张飘落在水面上。说来也真不可思议,那些画稿飘落在水面上时,竟然没有一张是背面朝上的。一朵朵葵花在碧波荡漾的水波上,令人心醉神迷地开放着。”
“The painted sunflowers fluttered briefly, then floated down, one by one, onto the water. One yellow flower after another, they landed face upwards, drifting on a river of jade.As the golden sun filled the sky, casting its brightness far and wide, he felt intoxicated, invigorated, liberated.”
这段话很美,讲的是作为青铜雕塑家的葵花的爸爸因去葵花田采风画葵,坐船渡河时,为抢救画稿,失足落水的情景,本来是很悲伤的一件事情,作者用一种诗意的美感削弱了这种会对少年儿童读者造成的冲击,反而产生了一种李白落水般的诗意。译者同样用极其唯美的语言对应了这一种唯美和诗意,她增译了“As the golden sun filled the sky”阳光洒满天空,使得碧波荡漾的水波上绽放出金黄璀璨的水中葵花,最后连用三个形容词intoxicated, invigorated, liberated来形容这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美。用这样一种唯美去悼念一位出色的雕塑家,用这样的诗意去护送亡灵,又凸显了作者一直以来主张的以“优雅的姿态”面对苦难,追求灵魂的温润高洁。
四.小結
本研究论述了儿童文学海外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缺失,浅述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的定义,基于曹文轩安徒生奖获奖作品《青铜葵花》及英译本,初步探究了儿童文学汉译英常见的三个翻译手法。“尽管知道了这些技巧,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中英文水平、尤其是英文水平作为基础,无论对汉译英的原则的理解多么透彻,学习了多少翻译技巧,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原则可以很快理解,技巧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得以速成,但语言表达能力则靠多年的学习积累,无捷径可循。(孙海成,1998)”因此汉译英还在于平时阅读、积累和练习,这是一名合格译者的必经之路。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作为精神文明信使的译者,有责任将它国的儿童文学文明成果吸收进来,将本国优秀的思想精神传播出去,“互通有无”,为塑造下一代优秀的民族性格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蒋风.漫谈儿童小说的创新[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2.
[3]李宏顺.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4]刘林.浅谈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5]孙海晨.汉译英实用技能训练[Z].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6]杨晓荣.汉译英能力解析[J].中国翻译,2002.
[7]Cao Wenxuan.Bronze and Sunflower[M].Helen Wang. London: Walker Books Ltd,2015.
(作者介绍:谢美,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翻译 青铜葵花 汉译英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聚焦与重视,持续升温的“中国热”、“汉学热”,已经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凸显其应有的地位与价值,世界需要认识中国。认识当日中国,当然可以通过长城、故宫、兵马俑,通过京剧、武术、大熊猫,也可以通过鸟巢、水立方、三峡大坝,通过两弹一星、高速铁路、载人飞船。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通过深刻表现当今中国人现实生活、情感和心理的中国文学。通过阅读中国的文学,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与处境,可以让世人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而儿童文学几乎是中国文学中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学样式,因为所有的儿童文学都会描写超越国际界限的情感——“爱”,都会宣扬“真、善、美”的普世价值,最能赢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孩子们的共鸣,因此儿童文学汉译英研究应该引起注意。
尽管进入21世纪,中国的儿童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大量的作品引进来,大量的作品在走出去,翻译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却寥若晨星,“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不受中国主流翻译学界的重视,这当然是因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双重边缘性地位而导致的。”(李宏顺,2014)。总体来说,国内的学者主要聚焦于整体性地描述儿童文学翻译现象,以及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断代史研究,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也有多视角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英译汉,有关汉译英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上罕见其踪迹。有研究生试译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但语言汉化现象比较明显,语句、段落之间的连贯不够自然,因此,该研究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译者汉译英的翻译经验,进行相关的探讨。
二.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瑞典教育家,儿童文学专家G·te Klingberg将儿童文学描述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而瑞典儿童文学作家Lennart Hellsing则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定义儿童文学为儿童所读到听到的任何事物,包括从报纸新闻,连载,电视节目,电台演出,到书本的一切。这不仅包括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口头流传下来的传统故事。在中国,大多数儿童文学领域的工作者都是教育者,儿童文学被定义为儿童创作或改编的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童谣,谜语,戏剧,电影,及其他作品形式,与教育有关。换句话说,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核心,对儿童文学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刘林,2008)。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它是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服从文学的一般规律,但它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本身的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特点,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少年儿童的智力,兴趣和爱好等,成为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工具之一(蒋风,1982)。”而儿童文学翻译就是基于此定义上的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能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引领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也能促进翻译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儿童文学汉译英问题
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的获奖作品《青铜葵花》及其英译本Bronze and Sunflower部分译文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英国译者Helen Wang在译本Bronze and Sunflower上的翻译表现。
1.汉译英会出现略译的现象,目的是避免译文累赘,使表达清晰流畅。
例1:“轻风沿着堤坡的斜面刮过来,在她的耳边响着,像轻轻的流水声。”
“A gentle breeze blew past her, like softly flowing water.”
这句话中,“沿着堤坡的斜面”和“在她的耳边响着”均略去不译,那么这樣的翻译是不是不“忠实”原文呢?其实这样翻译有利于读者的理解,毕竟读者是青少年和儿童,而且这句话的意思已经表达清楚。过多的纠结于修辞性的语词,翻译时反而显得累赘。另外一种略译的情况是,译文会省略原文中影响语义连贯的抒情性或插入性语句。
例2:“她爬上了小船。她不在急着去大麦地了,她要在小船上坐一会。多好啊!她坐在船舱的横梁上,随着小船的晃动,心里美滋滋的。
大麦地在呼唤着她,大麦地一辈子都要呼唤着她。
她要驾船去大麦地,而直到这时,她才发现这小船上既没有竹篙也没有桨。”
“The little boat rocked gently back and forth. She climbed on board. There was no hurry. She sat in the boat, swaying as it swayed, her heart with joy.
But when she was ready to set off, she realized there was no pole or paddle to steer the boat across the river.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间那句“大麦地在呼唤着她,大麦地一辈子都要呼唤着她。”已经略译,因为这两段主要讲葵花发现一条小船,准备独自坐船去大麦地这一事件。如果翻译出来这一抒情的句子,译入语读者的注意力在阅读时会被中断和打扰。 略译的情况在该文本中时有出现,但是又让你觉得略得有道理,并无大碍,反而显得语句与段落之间更紧凑,流畅。汉语喜用华丽辞藻,一个句子里时常出现丰富的形容词和副词,而外国人则喜欢精简的表达,从译文中就便可以看出一二,因此,汉译英时,应该特别注意让译文简洁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
2.汉译英为了行文的流畅,会调节原文的语序。这也是跳出原文形式的束缚的一种表现,在充分理解原文语义后追求的“神似”,同时还会注意译文整体的逻辑和衔接。
“爸爸所在的那个城市,最著名的的雕塑就是青铜葵花。它坐落在城市广场的中央。这座城市的名字与青铜葵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青铜葵花,是这座城市的象征。爸爸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青铜葵花,高有一丈多的,矮的,却只有几寸,甚至一寸左右的。有单株的,有双株的,有三五株或成片的。角度各异,造型各异一。他们后来成了这个城市的装饰品。宾馆的大门上镶嵌着它,一些建筑的大墙上镶嵌着它,廊柱上镶嵌着它,公园的栏杆上镶嵌着它。再后来,它成了这座城市的工艺品。他们由大大小小的作坊制作而成,五花八门,但却一律为青铜,摆在商店的工艺品柜台上,供到这座城市游览的游客们购买。”
“His bronze sunflowers were famous. They stood in the center of the square and had become the symbol of the city. Gradually, they started to decorate and define it. They appeared on the gates of hotels, on the walls of buildings, on the columns of colonnades, on the railings in the park. The tallest sunflower reached three meters, the smallest no more than a centimeter. Some pieces had a single stalk, some two; some were groups of four or five, or more—all leaning at different angles, each one slightly different. Then sunflowers were produced as handicrafts and laid out on shop counters for tourist to buy. They were made in workshops large and small, as many different sunflowers as you could image, but always in bronze. ”
通过细读,我们可以看出译文对这段话进行了语序上的调整。译者Helen首先描述青铜葵花作为城市的象征,她们出现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大门上,大墙上,廊柱上,栏杆上,无处不在等等,然后再讲青铜葵花植株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最后成为游客购买的工艺品。而原文的语序其实是先从描写青铜葵花植株的外形特点开始的,再讲到葵花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可以看出译者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进行了思考和语义逻辑上的排列,其实书中多处有这样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语义的精准把握,用自己的思维进行了重新组织,使得译文结构紧凑而有流畅自如。
3.汉译英的创造性翻译。作品《青铜葵花》本身的语言很美,如何再现这种美就很重要,在译文中可以看到,译者是以一种语言美代替另一种语言之美。
“这些画稿在空中忽悠着,最后一张张飘落在水面上。说来也真不可思议,那些画稿飘落在水面上时,竟然没有一张是背面朝上的。一朵朵葵花在碧波荡漾的水波上,令人心醉神迷地开放着。”
“The painted sunflowers fluttered briefly, then floated down, one by one, onto the water. One yellow flower after another, they landed face upwards, drifting on a river of jade.As the golden sun filled the sky, casting its brightness far and wide, he felt intoxicated, invigorated, liberated.”
这段话很美,讲的是作为青铜雕塑家的葵花的爸爸因去葵花田采风画葵,坐船渡河时,为抢救画稿,失足落水的情景,本来是很悲伤的一件事情,作者用一种诗意的美感削弱了这种会对少年儿童读者造成的冲击,反而产生了一种李白落水般的诗意。译者同样用极其唯美的语言对应了这一种唯美和诗意,她增译了“As the golden sun filled the sky”阳光洒满天空,使得碧波荡漾的水波上绽放出金黄璀璨的水中葵花,最后连用三个形容词intoxicated, invigorated, liberated来形容这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美。用这样一种唯美去悼念一位出色的雕塑家,用这样的诗意去护送亡灵,又凸显了作者一直以来主张的以“优雅的姿态”面对苦难,追求灵魂的温润高洁。
四.小結
本研究论述了儿童文学海外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缺失,浅述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的定义,基于曹文轩安徒生奖获奖作品《青铜葵花》及英译本,初步探究了儿童文学汉译英常见的三个翻译手法。“尽管知道了这些技巧,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中英文水平、尤其是英文水平作为基础,无论对汉译英的原则的理解多么透彻,学习了多少翻译技巧,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原则可以很快理解,技巧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得以速成,但语言表达能力则靠多年的学习积累,无捷径可循。(孙海成,1998)”因此汉译英还在于平时阅读、积累和练习,这是一名合格译者的必经之路。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作为精神文明信使的译者,有责任将它国的儿童文学文明成果吸收进来,将本国优秀的思想精神传播出去,“互通有无”,为塑造下一代优秀的民族性格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蒋风.漫谈儿童小说的创新[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2.
[3]李宏顺.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4]刘林.浅谈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5]孙海晨.汉译英实用技能训练[Z].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6]杨晓荣.汉译英能力解析[J].中国翻译,2002.
[7]Cao Wenxuan.Bronze and Sunflower[M].Helen Wang. London: Walker Books Ltd,2015.
(作者介绍:谢美,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