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先了解一下天象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或腊月三十。其实有些农历年份并没有大年三十,只有二十九日。农历每年第一天称之为“春节”,即正月初一。在农历一年中,一般有五个月,最多有六个月没有三十日,我们称为农历小月,其它月份为三十日,称为大月。为什么有的农历月份没有三十日呢?这是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是朔日(即地球上完全见不到月球上有太阳反射光的一天),所以农历每月初一的前一天,必定是上月的最后一天。农历一个月的定义是: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即29日12小时44分3妙(29.5360日),弄清了这个定义,我们就知道了每月的天数必须是一个整数,所以,农历就肯定会有一些月份只有二十九日了。在我国传统的农历编排上,是不能脱离公历去孤立地考虑农历。公历一年定义是什么?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365日5小时48分46妙,又称回归年)。将这个时间平均分为12份(12个月),平均每份(月)的时间为30.4369日。这样看来,公历一个月与农历一个月所用的时间是不相等的,要长0.9063日,即21.75小时。
公因一年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妙(365.2422日),农历一年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妙×12(354.3671日)两者相差10.875日。如果公历、农历各行其是,互不相关,那么只要16年半的时间,农历就会比公历相差6个月,这就会给寒暑节气、农事活动的安排带来一系列麻烦。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三千多年
前就考虑在若干年后半农历某年增加一个月,也就是闰月,以求弥补农历与公历的差距。
二、如何设置闰月?
设置了闰月后的农历不再是纯粹的阴历,而称之为“阴阳合历”较为妥当。设置了闰月后的农历其意义是重大的,能更为精确,实用,寄托了中华民族追求丰收,兴盛的意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喜爱。到底多少年闰多少月才能使农历与公历的差距为最小呢?这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经过历法学家测算,19年置七闰比合适。这样一来,农历19年置七闰后只比公历19年多2小时5分钟了,平均每年只闰了394.80秒。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祖冲之创造性地提出了在391年中设144个闰的方法这就更精确了,每年只多闰了51.79秒。这个差距能否再减少呢?能!我通过计算了一下:若在49266年中设18142个闰月,每年只多闰0.31秒,但这样设置闰月太麻烦、太复杂,而且天体运动的相对位置也决非若干万年后一成不变,所以实用价值不太大,还是祖冲之的391年144个闰月最科学。
农历某年通过闰月之后,这一年就有13个月了,全年就有384日或385日了,怪不得有的年份过春节特别迟,要到公历2月中旬以后。通过查表,在最近几十年里,1966年(丙午年)春节最早,是公历元月21日;1985年(乙丑年)的春节最迟,是公历2月20日。春节或早或迟,对一些行业尤其是对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影响。
农历某年究竟闰哪一个月呢?这里有一個演变和完善的过程。历代对闰月的设置也不尽相同。秦朝以前,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十三月”。从西汉武帝颂行《太初历》以后,才规定以下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如2006年(丙申年)的农历七月后的一个月十六日是白露节,而“中气”秋分在农历下一个月的初二。所以,这年七月后的一个月,就作为闰七月。什么叫“七气”、“中气”呢?因为24个节气来讲,有节气和中气之分,从“立春”数起,到“大寒”为止,奇数叫“节气”,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偶数叫“中气”,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小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弄清了“节气”、“中气”的定义,我们也就大致自己可以确定某农历年某月是否可以置为闰月了。若农历一年中不含中气的月份不止一个,则以前面的那个月作为闰月。我们又发现,任何农历年的闰月不可能发生在正月、二月、十一月、十二月这四个月,为什么?因这几个月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近日点,运行轨道的那一段弧要短些,每一个节气(中气)所用时间也短些,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合计不会超过29.5日,所以这四个月就不存在哪个月没有“中气”了。
通过闰月,这就保证了把一年中最重要的中气冬至能够固定在农历十一月,而非十二月。我们从公历农对照表上可以看出,凡是春节发生在公历元月的时候,那么这一年的农必定要设置闰月。如丙戌年(2006年)春节在元月29日,所以这一年就设置了闰七月。又如巳丑年(2009年)春节在元月27日,所以这一年会设置闰五月。但也有百年难遇一次的例外年份,如1985年(乙丑年)春节在2月2日,这一年却闰了十月。
三、历法还会修定吗?
总之,历法的制定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意志可能影响历法的制定,但人的意志又不能违背天体运行的规律来随意制定历法。如太平天国时期将公历一年定为366天,6个大月,每月31日,6个小月,每月30日,这种与天象不完全相符的历法必然要被历史淘汰。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制定的历法,必定会越来越精确,农历与公历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实用。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或腊月三十。其实有些农历年份并没有大年三十,只有二十九日。农历每年第一天称之为“春节”,即正月初一。在农历一年中,一般有五个月,最多有六个月没有三十日,我们称为农历小月,其它月份为三十日,称为大月。为什么有的农历月份没有三十日呢?这是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是朔日(即地球上完全见不到月球上有太阳反射光的一天),所以农历每月初一的前一天,必定是上月的最后一天。农历一个月的定义是: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即29日12小时44分3妙(29.5360日),弄清了这个定义,我们就知道了每月的天数必须是一个整数,所以,农历就肯定会有一些月份只有二十九日了。在我国传统的农历编排上,是不能脱离公历去孤立地考虑农历。公历一年定义是什么?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365日5小时48分46妙,又称回归年)。将这个时间平均分为12份(12个月),平均每份(月)的时间为30.4369日。这样看来,公历一个月与农历一个月所用的时间是不相等的,要长0.9063日,即21.75小时。
公因一年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妙(365.2422日),农历一年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妙×12(354.3671日)两者相差10.875日。如果公历、农历各行其是,互不相关,那么只要16年半的时间,农历就会比公历相差6个月,这就会给寒暑节气、农事活动的安排带来一系列麻烦。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三千多年
前就考虑在若干年后半农历某年增加一个月,也就是闰月,以求弥补农历与公历的差距。
二、如何设置闰月?
设置了闰月后的农历不再是纯粹的阴历,而称之为“阴阳合历”较为妥当。设置了闰月后的农历其意义是重大的,能更为精确,实用,寄托了中华民族追求丰收,兴盛的意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喜爱。到底多少年闰多少月才能使农历与公历的差距为最小呢?这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经过历法学家测算,19年置七闰比合适。这样一来,农历19年置七闰后只比公历19年多2小时5分钟了,平均每年只闰了394.80秒。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祖冲之创造性地提出了在391年中设144个闰的方法这就更精确了,每年只多闰了51.79秒。这个差距能否再减少呢?能!我通过计算了一下:若在49266年中设18142个闰月,每年只多闰0.31秒,但这样设置闰月太麻烦、太复杂,而且天体运动的相对位置也决非若干万年后一成不变,所以实用价值不太大,还是祖冲之的391年144个闰月最科学。
农历某年通过闰月之后,这一年就有13个月了,全年就有384日或385日了,怪不得有的年份过春节特别迟,要到公历2月中旬以后。通过查表,在最近几十年里,1966年(丙午年)春节最早,是公历元月21日;1985年(乙丑年)的春节最迟,是公历2月20日。春节或早或迟,对一些行业尤其是对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影响。
农历某年究竟闰哪一个月呢?这里有一個演变和完善的过程。历代对闰月的设置也不尽相同。秦朝以前,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十三月”。从西汉武帝颂行《太初历》以后,才规定以下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如2006年(丙申年)的农历七月后的一个月十六日是白露节,而“中气”秋分在农历下一个月的初二。所以,这年七月后的一个月,就作为闰七月。什么叫“七气”、“中气”呢?因为24个节气来讲,有节气和中气之分,从“立春”数起,到“大寒”为止,奇数叫“节气”,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偶数叫“中气”,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小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弄清了“节气”、“中气”的定义,我们也就大致自己可以确定某农历年某月是否可以置为闰月了。若农历一年中不含中气的月份不止一个,则以前面的那个月作为闰月。我们又发现,任何农历年的闰月不可能发生在正月、二月、十一月、十二月这四个月,为什么?因这几个月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近日点,运行轨道的那一段弧要短些,每一个节气(中气)所用时间也短些,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合计不会超过29.5日,所以这四个月就不存在哪个月没有“中气”了。
通过闰月,这就保证了把一年中最重要的中气冬至能够固定在农历十一月,而非十二月。我们从公历农对照表上可以看出,凡是春节发生在公历元月的时候,那么这一年的农必定要设置闰月。如丙戌年(2006年)春节在元月29日,所以这一年就设置了闰七月。又如巳丑年(2009年)春节在元月27日,所以这一年会设置闰五月。但也有百年难遇一次的例外年份,如1985年(乙丑年)春节在2月2日,这一年却闰了十月。
三、历法还会修定吗?
总之,历法的制定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意志可能影响历法的制定,但人的意志又不能违背天体运行的规律来随意制定历法。如太平天国时期将公历一年定为366天,6个大月,每月31日,6个小月,每月30日,这种与天象不完全相符的历法必然要被历史淘汰。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制定的历法,必定会越来越精确,农历与公历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实用。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