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化市东昌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全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近就地转移数量增多,外出务工组织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为主,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区灵活就业为补充、多渠道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格局。
围绕“大宣传”拉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横向拓宽。东昌区利用开展“春风行动”的有利时机,结合“三下乡”活动,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屯,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活动。设立咨询台,充分利用村屯广播或乡镇、村屯公示栏为农民发放宣传单,发布用工信息,张挂宣传标语,向农民宣传就业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劳务输出方面的问题,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劳务经济政策、法规和有关知识。同时,大力宣传省级“十佳”农民、优秀农民工和全国优秀农民工典型事迹,进一步转变农民观念,树立再次就业信心,营造劳务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年均发放宣传单20000余份,送政策书籍5000余份,发布用工信息3000余条。
围绕“大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纵深发展。东昌区按照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社会办学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制定了《东昌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东昌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日常管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工的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引导型、技能提升型和定向输出型等培训形式,开设了计算机、美容美发、中医诊疗、面点、月嫂、厨嫂等10余个培训专业,为农民提供多形式、多方位提高技能的渠道。同时将培训学校移到各乡镇、村屯举办,将农民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送到家门口,通过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把国家、省、市、区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农民家中,把更多劳务输出的信息传达给农民,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和素质,让每个农村劳动力都能有一技之长。近年来,共培训农民工20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
围绕“大服务”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增加。东昌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就业服务职能,积极做好用工对接服务。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并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幕和各村屯、社区宣传栏发布用工信息,积极组织专场用工求职对接洽谈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同时,建立农民工资源信息库,将所有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北京、大连等中心城市开展劳务对接,建立一批域外输入基地,年均输送务工人员6500人。并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有力时机,积极深入引资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制定“企业空岗信息调查表”开发岗位,储备岗位。仅2010年为义乌、中东等招商引资企业输送农村劳动力200余人,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3000人。
围绕“大宣传”拉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横向拓宽。东昌区利用开展“春风行动”的有利时机,结合“三下乡”活动,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屯,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活动。设立咨询台,充分利用村屯广播或乡镇、村屯公示栏为农民发放宣传单,发布用工信息,张挂宣传标语,向农民宣传就业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劳务输出方面的问题,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劳务经济政策、法规和有关知识。同时,大力宣传省级“十佳”农民、优秀农民工和全国优秀农民工典型事迹,进一步转变农民观念,树立再次就业信心,营造劳务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年均发放宣传单20000余份,送政策书籍5000余份,发布用工信息3000余条。
围绕“大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纵深发展。东昌区按照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社会办学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制定了《东昌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东昌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日常管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工的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引导型、技能提升型和定向输出型等培训形式,开设了计算机、美容美发、中医诊疗、面点、月嫂、厨嫂等10余个培训专业,为农民提供多形式、多方位提高技能的渠道。同时将培训学校移到各乡镇、村屯举办,将农民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送到家门口,通过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把国家、省、市、区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农民家中,把更多劳务输出的信息传达给农民,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和素质,让每个农村劳动力都能有一技之长。近年来,共培训农民工20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
围绕“大服务”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增加。东昌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就业服务职能,积极做好用工对接服务。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并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幕和各村屯、社区宣传栏发布用工信息,积极组织专场用工求职对接洽谈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同时,建立农民工资源信息库,将所有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北京、大连等中心城市开展劳务对接,建立一批域外输入基地,年均输送务工人员6500人。并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有力时机,积极深入引资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制定“企业空岗信息调查表”开发岗位,储备岗位。仅2010年为义乌、中东等招商引资企业输送农村劳动力200余人,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