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癌的外科及综合治疗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提高胆管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间我们收治78例胆管癌病人的外科治疗及部分病人配合化疗、放射、免疫等治疗的疗效.结果 胆管癌切除率占60.3%,其中切缘阴性根治切除术占35%.手术切除的18例肝脏标本中,肝组织侵犯达11例(60%).切缘阴性骨骼化根治切除术组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75.7%、51.5%和32.6%,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38%、10%和0.直接胆肠吻合术或内镜下放置胆管支架内引流组,术后生存2~1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6±2.8)个月,手术或仅经皮肝穿刺行外引流组,生存时间为1~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6±1.8)个月.经过上述治疗后,4例为内引流全身化疗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7.5±2.2)个月,无显著效果;5例为内引流行区域性化疗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11±4.3)个月,较相应无区域化疗者(6±2.8个月)明显延长(P<0.001).内引流术后伽玛射线放射治疗1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1.7±3.1)个月,较相应无伽玛射线放射治疗者(6±2.8个月)明显延长(P<0.001).结论 肝外胆管癌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提高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疗效重要途径之一,但必须选择好扩大根治的适应证.对于无法根治切除者,配合局部区域化疗及三维适形为基础的定位放疗也能起到一定延长生命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滇东岩溶高原区地层构造复杂,出露岩类齐全,北部属于上扬子地台、南部属于华南褶皱带,地球化学过程和岩溶作用过程,导致矿泉类型多样和水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泉水点363个。
目的 研究湖南省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别.方法 采用IFA法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RT-PCR法扩增阳性标本中HV的部分S和M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
土壤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断陷盆地土壤生物的影响,在获取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化学
为揭示断陷盆地区高原面洼地不同坡位土壤的抗蚀性能,以高原面洼地不同坡位灌草地(上坡、中坡、下坡、坡底)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抗蚀性16
舌苔是口腔菌群的主要集散地,舌苔菌群能够反映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口腔微生态子系统与肠道微生态子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可借助经络循行和消化道实现
目的观察大鼠大肠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NPP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地形、气候等因素息息相关,其变化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岩溶断陷盆地是新生代断裂活动及溶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山间盆地的一种类型,由于其地形复杂、气候反差大且土地抗干扰能力差,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且治理难度大。断陷盆地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四川攀枝花西昌及贵州西部,经过近年来石漠化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
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普遍存在,几乎遍及全身各个部位.但是,目前在我国多数临床实验室中尚未开展厌氧菌相关检查.为此,有必要强调实验室开展厌氧菌检查的重要性,并阐述开展厌氧菌
通过对鸭茅不同播期内出苗率和杂草发生情况的调查,确定了盆周山区海拔1000m以下地区鸭茅草地建植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不同播量试验证明,在湿润土壤和高降雨量条件下,10月份
目的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ulmonaryangiography,CTPA)在白塞氏综合征肺部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LightSpeedPlus4型CT机,对17例白塞氏综合征进行常规肺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