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分析了信息社会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总结数学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构建出整合教学的设计流程,以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高职数学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能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在已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教学前的备课,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师生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课后的教学思考等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知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备,同时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对该阶段的学习难以适应,表现为学习方法不当、理解能力较差,课堂学习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从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相互配合角度入手,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整合教学流程,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信息社会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严密性、精确性、创造性等于一身的重要基础学科,在高职院校中,数学在各类专业基础课程中更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教师准备、师生开展教学、教学评价三个环节,课堂活动与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关,即使在教学中加入了教学媒体这一技术性元素,但是这四个要素仍是以一种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各种要素的集成性与交互性。这样开展教学,势必造成学生还是“用耳听,用眼看,用笔记”,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动手做,没有学习积极性,就不会收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要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紧密联系生活情境,把学生身边的话题、生活中的实例融入数学课堂,形成问题情境。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师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来自于生活,接近学生的思想,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灵活地展示各种复杂问题和情境,将问题简化,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开展,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做中学,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
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师生交流。高职院校数学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师生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才能有效地解决众多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基于校园局域网建立自己的课程,上传知识点及作业,通过网络支持,和学生开展即时交流,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整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流程
为了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教学流程。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践教学,发现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规律与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数学实验是将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后产生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借助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数学实验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特点、知识概念的特征、学生专业特点等方面,提出实验课题。接着,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应资源,在软件技术的平台上构建相应问题。第二阶段,教师扮演辅导者、学习同伴和专家等角色,提供相应操作经验及知识点,学生形成小组开始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的实验方案,利用信息技術展开学习,搜集、分析并共享成员信息,通过展示验证方案、得出小组结论。第三阶段,教师总结与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引导学生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最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新的问题,促进下一轮实验课题的提出。
四、整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原则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有效整合教材中各章节内容,提炼核心概念与知识点,形成整合教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指引下,教师已形成了固有的内容模式,而新型的数学课堂整合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新经验的获取与已有的大纲内容的章节划分产生矛盾。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活动的整合,力争做到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中之所以整合信息技术,为的是优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整合。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做到转变,切实将信息技术变成教学工具,深入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清晰的图示展示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自己的知识经验、相互评价学习活动、加工知识内容等。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增加自身修养和专业知识,以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适时地解决学生所发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差异而变化。同时,教师的角色发生多样化变化,教师要能够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扮演适时角色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凤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8):267.
[2]贾慧舫.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49-50.
[3]施俊英.高职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吴松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10,(4):68-70.
[5]郝晓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43.
信息技术高职数学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能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在已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教学前的备课,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师生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课后的教学思考等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知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备,同时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对该阶段的学习难以适应,表现为学习方法不当、理解能力较差,课堂学习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从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相互配合角度入手,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整合教学流程,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信息社会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严密性、精确性、创造性等于一身的重要基础学科,在高职院校中,数学在各类专业基础课程中更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教师准备、师生开展教学、教学评价三个环节,课堂活动与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关,即使在教学中加入了教学媒体这一技术性元素,但是这四个要素仍是以一种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各种要素的集成性与交互性。这样开展教学,势必造成学生还是“用耳听,用眼看,用笔记”,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动手做,没有学习积极性,就不会收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要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紧密联系生活情境,把学生身边的话题、生活中的实例融入数学课堂,形成问题情境。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师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来自于生活,接近学生的思想,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灵活地展示各种复杂问题和情境,将问题简化,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开展,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做中学,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
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师生交流。高职院校数学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师生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才能有效地解决众多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基于校园局域网建立自己的课程,上传知识点及作业,通过网络支持,和学生开展即时交流,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整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流程
为了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教学流程。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践教学,发现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规律与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数学实验是将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后产生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借助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数学实验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特点、知识概念的特征、学生专业特点等方面,提出实验课题。接着,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应资源,在软件技术的平台上构建相应问题。第二阶段,教师扮演辅导者、学习同伴和专家等角色,提供相应操作经验及知识点,学生形成小组开始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的实验方案,利用信息技術展开学习,搜集、分析并共享成员信息,通过展示验证方案、得出小组结论。第三阶段,教师总结与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引导学生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最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新的问题,促进下一轮实验课题的提出。
四、整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原则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有效整合教材中各章节内容,提炼核心概念与知识点,形成整合教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指引下,教师已形成了固有的内容模式,而新型的数学课堂整合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新经验的获取与已有的大纲内容的章节划分产生矛盾。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活动的整合,力争做到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中之所以整合信息技术,为的是优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整合。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做到转变,切实将信息技术变成教学工具,深入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清晰的图示展示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自己的知识经验、相互评价学习活动、加工知识内容等。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增加自身修养和专业知识,以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适时地解决学生所发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差异而变化。同时,教师的角色发生多样化变化,教师要能够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扮演适时角色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凤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8):267.
[2]贾慧舫.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49-50.
[3]施俊英.高职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吴松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10,(4):68-70.
[5]郝晓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