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思维模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现浅谈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样便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就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質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鼓励思维,享受数学的美。数学历来被看成是“思维的体操”,这是对数学教育价值的肯定。同时,也因众口一词,把数学教育推向了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模式,认为数学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智力发展,忽视了数学教育的其他功能。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以美引真、以美启真的教学思想,通过数学中美妙的问题、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变抽象、枯燥的数学为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数学。例如:采用生动活泼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实践,参与探索,用教材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从中来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学习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要重在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2、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去钻牛角尖,而是信守真理。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思维模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现浅谈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样便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就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質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鼓励思维,享受数学的美。数学历来被看成是“思维的体操”,这是对数学教育价值的肯定。同时,也因众口一词,把数学教育推向了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模式,认为数学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智力发展,忽视了数学教育的其他功能。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以美引真、以美启真的教学思想,通过数学中美妙的问题、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变抽象、枯燥的数学为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数学。例如:采用生动活泼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实践,参与探索,用教材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从中来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学习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要重在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2、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去钻牛角尖,而是信守真理。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