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0岁的林寅之,退休前在青岛市李沧区文化馆工作。数十年间,他一方面承担下乡采录民间音乐、辅导群众音乐创作、组织各种音乐活动等各种繁忙的业务,另一方面还以勤奋钻研的精神默默耕耘着自己终生不弃的音乐创作和学术研究。日前,他历时9年完成的30余萬字的新作《老虎磨牙文集》正式出版发行,笔耕不辍的精神让人感动。
林寅之老家是烟台栖霞市文石村,农村生活艰苦而丰富,他的音乐启蒙就发生在那里。“农村的集市很热闹,有一次我去邻村赶集,路上遇到了一位男青年正在拉胡琴,那曲子悠扬婉转太好听了,我瞬间被迷住了。”林寅之介绍,回家后,他异想天开地动手做起胡琴来,最后居然鼓捣成了一把,每天听着吱吱嘎嘎的响声,他内心乐开了花。
后来,林寅之再次碰上那位拉胡琴的男青年,并邀请对方去家里玩,从此男青年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1958年,林寅之进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艺术团民乐队,从此,每周六晚上都要到广播电台排练,录音或演出。那段经历开拓了林寅之的音乐视野,使他学习到了很多音乐知识,掌握了不少新的乐曲。林寅之后来几经辗转到了沧口文化馆工作,从音乐干部、文艺组长、干到副馆长、馆长,直到1999年退休。
本次出版的《老虎磨牙文集》是林寅之继 《琵琶古曲 〈十面埋伏〉版本集锦与研究》《寅时虎啸》《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乐樂乐阁随想》4本著述之后,出版的最新文集。
“2010年出版《乐樂阁随想》后,本来打算封笔,老伴一直鼓励我继续创作研究,没想到自己80岁的时候还能出一本新书,非常有意义。”林寅之透露,书名之所以叫《老虎磨牙》,是源于小时候父亲对他讲的一个故事:年迈的老虎要经常磨砺牙齿,才能够捕捉到食物。自己年龄大了,还愿意在音乐领域上继续研究,希望能给别人提供音乐上的帮助。(摘自《老年生活报》)
林寅之老家是烟台栖霞市文石村,农村生活艰苦而丰富,他的音乐启蒙就发生在那里。“农村的集市很热闹,有一次我去邻村赶集,路上遇到了一位男青年正在拉胡琴,那曲子悠扬婉转太好听了,我瞬间被迷住了。”林寅之介绍,回家后,他异想天开地动手做起胡琴来,最后居然鼓捣成了一把,每天听着吱吱嘎嘎的响声,他内心乐开了花。
后来,林寅之再次碰上那位拉胡琴的男青年,并邀请对方去家里玩,从此男青年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1958年,林寅之进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艺术团民乐队,从此,每周六晚上都要到广播电台排练,录音或演出。那段经历开拓了林寅之的音乐视野,使他学习到了很多音乐知识,掌握了不少新的乐曲。林寅之后来几经辗转到了沧口文化馆工作,从音乐干部、文艺组长、干到副馆长、馆长,直到1999年退休。
本次出版的《老虎磨牙文集》是林寅之继 《琵琶古曲 〈十面埋伏〉版本集锦与研究》《寅时虎啸》《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乐樂乐阁随想》4本著述之后,出版的最新文集。
“2010年出版《乐樂阁随想》后,本来打算封笔,老伴一直鼓励我继续创作研究,没想到自己80岁的时候还能出一本新书,非常有意义。”林寅之透露,书名之所以叫《老虎磨牙》,是源于小时候父亲对他讲的一个故事:年迈的老虎要经常磨砺牙齿,才能够捕捉到食物。自己年龄大了,还愿意在音乐领域上继续研究,希望能给别人提供音乐上的帮助。(摘自《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