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市政道路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人们不幸地发现路越修越宽,交通拥堵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固然有车辆数量增多的现实,但不可否认的是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借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对策
市政道路不等同于城市道路,后者专指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道路,也包括高架路、道路立交、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等;而市政道路包括城市公路及市政公共用地范围内的城市道路,而市政用地范围外的城市道路不属于市政道路,如连接小区之间的所有权不属市政范围的道路不属于市政道路。市政道路是道路交通的重要部分,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剧增,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也大为增加,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故此,市政道路的合理设计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市政道路设计中一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使市政道路更科学、合理、实用和畅通。
1、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1 路网规划不合理,交通拥堵难根治
受设计思路的局限,主要考虑单条线路的通行能力,而不重视路网的整体规划,简言之就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上,道路的通行能力不仅与该条路的通行能力有关,还与路网结构不合理有关,具体分析如下:⑴只重视干路的贯通能力,忽视了支路的分流能力,结果车辆都集中在干路上[1]。路是越修越宽,有些城市甚至将机动车道数增加到10条以上,仍然无法解决堵车问题。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车辆的始发地、目的地并非都在干路上,但是几乎所有交通包括非机动车、步行人流都要经过干道周转,而大片居住区却没有公交站点,再加上大量过境公路与城市道路重叠,机动车辆穿越市区中心,使得干道更加繁忙、拥塞。⑵交叉路口设计不当。交叉路口主要用于与其他干路、支路沟通、分流,是路网的节点和枢纽。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明显超过路段,但与路段的车道数完全一样,由于车辆在路口要进行等待和避让,造成路口拥堵,也必然影响整条路的通行能力。在路口各种交通流混杂,往往又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1.2 道路断面设计失当,安全性差功能欠佳
道路断面包括横断面和纵断面,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通行不安全或者排水不畅等功能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⑴横断面设计问题[2]。①功能考虑不周到。如非机动车道宽度仅为1m,不便超车,利用机动车道超车很容易发生事故,于是一些城市采用人非共板——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在同一板块,但对行人安全又产生新问题,因为一些城市允许电动自行车通行,这种车辆速度较快,又无声音,对老年人的安全影响较大。②机动车道宽度偏大。一般车道宽度按大车并排行驶速度计算,但白天小汽车流量较大,夜间大货车、集装箱车增多,所以按这种方法确定的车道宽度是偏大的。③公交站点的规划欠人性化,不设公交车专用车道或港湾站台。④道路宽度分配仅考虑近期状况,缺乏远近期结合的通盘考虑,如快慢车道的分配,交叉口拓宽渠化,人行道、分隔带的绿化树盲目砍伐。⑤不重视行人交通的研究,导致行人违章过街,造成交通混乱和事故因素增多。
⑵纵断面设计问题。①在设计道路标高时,未充分了解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地面排水的实际情况,造成设计不够合理。②关键数据缺少设计核查。
2、解决市政道路设计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支路网建设,改善道路流通性
由于城市规划时不重视支路网建设,不少城市道路等级的分布密度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即支路网的密度远低于干路网的密度,甚至出现支路长度仅及干路长度的10%的现象。这种状况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毛细管”缺失,干路拥堵;“微循环”不畅,交通紊乱[3]。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提高支路网的密度,加强支路的可达性和连接性。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支路网密度3~4 ,而国外一些城市中心区支路网密度达20~40 ,差距很大,建议规范修订时能有所提高。二是合理安排支路网建设,根据支路功能进行分级,以充分发挥支路的功能,道路的功能在于流通和分流,并非路宽就能解决问题,实践业已证明路网“窄而密”优于“宽而疏”。三是街巷增加步行路或非机动车路,增加分流能力,因为在一些城市尤其是老城区大量增加机动车支路有困难,但仍可考虑增加步行路或非机动车路。
2.2 改进交叉口设计,减少路口处拥堵
交叉口按照形式可分为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根据功能又分为快速路系统内部的交叉口、进出快速路的交叉口、干路与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以及支路或特殊道路交叉口。由于交叉口是交通冲突的地点,为了保障通行安全,设计的首要原则应以人为本,优先保障高效交通工具,保护交通弱势人群安全通过交叉口,因此在交叉口干路上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或过街天桥。其次,应根据功能需求并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政策通盘考虑,如干路相交的交叉口应保障点、线通行能力匹配并进行渠化设计。渠化设计时,应增加交叉口车道数来达到与路段通行能力相适应的效果,并考虑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及车道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顺畅和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在交叉口设置绿化景观也可提高交通诱导作用。在进行交叉口纵向设计时,应尽量选择水平路段或平缓坡段上;保持主要道路通行顺畅,故尽量维持其纵横坡不变,而次要道路跟随主要道路调整其纵横坡;为保证排水,应保证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自交叉口中心向外倾斜。
2.3 完善道路断面设计,改进功能与安全性
(1)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方向的断面,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分隔带、路缘带等组成。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注重功能设计,以提高通行的安全性,如在道路优先级的选择上应结合实际需要,由干路变为支路时,行人、非机动车优先级逐渐增加,而机动车辆的优先级则逐渐减小,以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②根据通行能力、行驶速度合理确定机动车道的宽度。③按照行人、行车安全的角度考虑非机动车、人行道的宽度以及设置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分隔带。④公交站点附近应增设公交车道,并采用港湾站台,既方便乘客又不影响道路通行。⑤合理设计道路绿化带。⑥要考虑管理、维修的需要以及分期建设方面近远期的衔接问题。
(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是指沿道路中心线剖切的断面。纵断面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纵断面线形是根据道路等级、行驶要求、排水条件并结合地形确定的,应合理控制路面高程,并以平顺的直线、曲线进行连接,保证行车安全舒适,排水顺畅。②控制纵坡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车道,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设计纵坡角,但也应避免纵坡小于0.3%,以免雨天排水不畅,影响行车安全。③控制坡长,干路缓和坡长一般不宜小于100m。
3、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路网规划方面明显存在短肋,过于注重干路,而忽视了支路网的建设。一些城市建设者热衷于干路建设,这与干路通畅,资金回笼快,可迅速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利用干路两侧土地开发,又可获得土地收益,实为一举多得。随着建设者政绩观的改变,此种状况有望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张林志. 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 民营科技,2011(9):277.
[2]李俊彬.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问题[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237.
[3]刘冰. 浅议我国城市支路网的规划与设计[J]. 规划师,2009,25(6):16-20.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对策
市政道路不等同于城市道路,后者专指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道路,也包括高架路、道路立交、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等;而市政道路包括城市公路及市政公共用地范围内的城市道路,而市政用地范围外的城市道路不属于市政道路,如连接小区之间的所有权不属市政范围的道路不属于市政道路。市政道路是道路交通的重要部分,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剧增,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也大为增加,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故此,市政道路的合理设计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市政道路设计中一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使市政道路更科学、合理、实用和畅通。
1、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1 路网规划不合理,交通拥堵难根治
受设计思路的局限,主要考虑单条线路的通行能力,而不重视路网的整体规划,简言之就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上,道路的通行能力不仅与该条路的通行能力有关,还与路网结构不合理有关,具体分析如下:⑴只重视干路的贯通能力,忽视了支路的分流能力,结果车辆都集中在干路上[1]。路是越修越宽,有些城市甚至将机动车道数增加到10条以上,仍然无法解决堵车问题。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车辆的始发地、目的地并非都在干路上,但是几乎所有交通包括非机动车、步行人流都要经过干道周转,而大片居住区却没有公交站点,再加上大量过境公路与城市道路重叠,机动车辆穿越市区中心,使得干道更加繁忙、拥塞。⑵交叉路口设计不当。交叉路口主要用于与其他干路、支路沟通、分流,是路网的节点和枢纽。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明显超过路段,但与路段的车道数完全一样,由于车辆在路口要进行等待和避让,造成路口拥堵,也必然影响整条路的通行能力。在路口各种交通流混杂,往往又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1.2 道路断面设计失当,安全性差功能欠佳
道路断面包括横断面和纵断面,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通行不安全或者排水不畅等功能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⑴横断面设计问题[2]。①功能考虑不周到。如非机动车道宽度仅为1m,不便超车,利用机动车道超车很容易发生事故,于是一些城市采用人非共板——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在同一板块,但对行人安全又产生新问题,因为一些城市允许电动自行车通行,这种车辆速度较快,又无声音,对老年人的安全影响较大。②机动车道宽度偏大。一般车道宽度按大车并排行驶速度计算,但白天小汽车流量较大,夜间大货车、集装箱车增多,所以按这种方法确定的车道宽度是偏大的。③公交站点的规划欠人性化,不设公交车专用车道或港湾站台。④道路宽度分配仅考虑近期状况,缺乏远近期结合的通盘考虑,如快慢车道的分配,交叉口拓宽渠化,人行道、分隔带的绿化树盲目砍伐。⑤不重视行人交通的研究,导致行人违章过街,造成交通混乱和事故因素增多。
⑵纵断面设计问题。①在设计道路标高时,未充分了解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地面排水的实际情况,造成设计不够合理。②关键数据缺少设计核查。
2、解决市政道路设计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支路网建设,改善道路流通性
由于城市规划时不重视支路网建设,不少城市道路等级的分布密度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即支路网的密度远低于干路网的密度,甚至出现支路长度仅及干路长度的10%的现象。这种状况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毛细管”缺失,干路拥堵;“微循环”不畅,交通紊乱[3]。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提高支路网的密度,加强支路的可达性和连接性。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支路网密度3~4 ,而国外一些城市中心区支路网密度达20~40 ,差距很大,建议规范修订时能有所提高。二是合理安排支路网建设,根据支路功能进行分级,以充分发挥支路的功能,道路的功能在于流通和分流,并非路宽就能解决问题,实践业已证明路网“窄而密”优于“宽而疏”。三是街巷增加步行路或非机动车路,增加分流能力,因为在一些城市尤其是老城区大量增加机动车支路有困难,但仍可考虑增加步行路或非机动车路。
2.2 改进交叉口设计,减少路口处拥堵
交叉口按照形式可分为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根据功能又分为快速路系统内部的交叉口、进出快速路的交叉口、干路与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以及支路或特殊道路交叉口。由于交叉口是交通冲突的地点,为了保障通行安全,设计的首要原则应以人为本,优先保障高效交通工具,保护交通弱势人群安全通过交叉口,因此在交叉口干路上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或过街天桥。其次,应根据功能需求并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政策通盘考虑,如干路相交的交叉口应保障点、线通行能力匹配并进行渠化设计。渠化设计时,应增加交叉口车道数来达到与路段通行能力相适应的效果,并考虑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及车道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顺畅和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在交叉口设置绿化景观也可提高交通诱导作用。在进行交叉口纵向设计时,应尽量选择水平路段或平缓坡段上;保持主要道路通行顺畅,故尽量维持其纵横坡不变,而次要道路跟随主要道路调整其纵横坡;为保证排水,应保证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自交叉口中心向外倾斜。
2.3 完善道路断面设计,改进功能与安全性
(1)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方向的断面,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分隔带、路缘带等组成。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注重功能设计,以提高通行的安全性,如在道路优先级的选择上应结合实际需要,由干路变为支路时,行人、非机动车优先级逐渐增加,而机动车辆的优先级则逐渐减小,以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②根据通行能力、行驶速度合理确定机动车道的宽度。③按照行人、行车安全的角度考虑非机动车、人行道的宽度以及设置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分隔带。④公交站点附近应增设公交车道,并采用港湾站台,既方便乘客又不影响道路通行。⑤合理设计道路绿化带。⑥要考虑管理、维修的需要以及分期建设方面近远期的衔接问题。
(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是指沿道路中心线剖切的断面。纵断面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纵断面线形是根据道路等级、行驶要求、排水条件并结合地形确定的,应合理控制路面高程,并以平顺的直线、曲线进行连接,保证行车安全舒适,排水顺畅。②控制纵坡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车道,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设计纵坡角,但也应避免纵坡小于0.3%,以免雨天排水不畅,影响行车安全。③控制坡长,干路缓和坡长一般不宜小于100m。
3、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路网规划方面明显存在短肋,过于注重干路,而忽视了支路网的建设。一些城市建设者热衷于干路建设,这与干路通畅,资金回笼快,可迅速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利用干路两侧土地开发,又可获得土地收益,实为一举多得。随着建设者政绩观的改变,此种状况有望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张林志. 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 民营科技,2011(9):277.
[2]李俊彬.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问题[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237.
[3]刘冰. 浅议我国城市支路网的规划与设计[J]. 规划师,2009,25(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