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梦九鹏溪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是月夜。九鹏溪的夜。
  又是辗转难眠。
  此间的夜晚磨人,就因了一场场无端的梦。
  爱做梦,尽管知道梦醒之后,往往是钻心的幻灭。
  那年的九鹏溪,夏日里开启的梦境。
  那一天,很意外地,在这里先期与徐霞客相遇。
  他手持长杖,背负斗笠,目光炯炯,面容清癯。人们知道,无数个日子里,他都是这幅模样,一路霜雪作伴,一身风尘仆仆。身边只是少了曾经以七十多岁高龄陪同他壮游过一段时日的母亲。当然,母亲的话他是须臾不忘的:“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时光不会倒流。我是无福与数百年前的霞客先生谋面的。在这里见到的是他的雕像,通体玉白。九鹏溪畔有一座面积不大的徐霞客广场,让走进这里的人们,突然记起中华古国曾经产生了一位把旅行观光与地理考察紧密粘合,将科学探求与艺术表现水乳相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
  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春末夏初,徐霞客一路乘舟考察,抵达闽西南腹地,在九龙江上游的漳平嵌下足迹。《徐霞客游记》中有如下描述:
  “四月初一,平明,舟始前。溪从山峡中悬流南下,十余里,一峰突而西,横绝溪涧,水避而西,复从东折,势如建瓴……过此,山峡威逼,复嶂插天,曲折破壁而下,真如劈翠穿云也。三十里过馆头,为漳平界……又东二十里,则漳平县也。宁洋之溪,悬流迅急,十倍建溪……宁洋至海澄入海,止三百余里,程愈迫则流愈急……”
  两年之后,徐霞客再次游经漳平。
  宁洋,是漳平境内的一个隐身谢世的老地名,承载着一段文明史;《徐霞客游记》中说到的“宁洋溪”,也就成了老溪名。九鹏溪,就是这条老溪里的一个章节。
  据说,以往这一节溪段,夹壁峭立,水流湍涌,或许,徐霞客在《闽游日记》里记的“山峡威逼”“劈翠穿云”“悬流迅急”等语,便是从此处穿峡而过时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几百年过去,天地翻覆。九鹏溪也在若干年前进入“截断巫山云雨”的豪迈序列,又是一个“高峡出平湖”。堵坝蓄水、提供电能的同时,急流险滩被抹去了,溪面提升而扩展。清风拂来,水波不惊,一派湖山景色。
  仿古仿得有些味道的画舫,带着我们开始悠游九鹏溪。酷夏的午后,整条溪里就我们这一条船。河面宽阔处便是湖,窄紧处还似溪。我们不急不躁,消消停停,真是难得的清静自在。股市涨跌,房价飙升,位子票子车子妻子孩子,官场商场文场酒场情场……世间日益纷扰嘈杂,常常搅得人们心神浮躁,欲寻一刻静谧而难得。怨谁呢?细细内省,最该怨的是自个。欲望的旗帜在你眼前猎猎飘扬,不是风在动,而是心在動。
  就在这暂时的宁静里,且受用大自然惠赐的清幽。两列溪山对耸。山上树种繁富,密密匝匝,层层叠叠。那一团团硕大的冠盖,似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包不住内里碧翠的液汁,自山顶而下,滴着,淌着,虽是无声,却分明感觉到绿涛的翻涌流动。看溪水那出奇的深翠,不就是胸怀里贮满了两山倾下的琼浆碧液?这时候的溪山,除了绿,还是绿。据说,到了深秋,色彩就热闹了。以一树又一树的丹枫为主色调,溪面被染成了梵高的风景画。还说,冬天里可以看见出双入对的鸳鸯,这顿时勾起了我的向往和联想。旋而窃思,岂不是又平添了心头一种欲望?遂哑然自讪。定神注目,忽见远处水边浮游着一群白色生物,一惊,莫不是心想见谁就见谁?靠近视之,原来是一群普通的家鸭。它们无所牵绊,快快活活地巡游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见了我们,等于没见。真让我们生出几分嫉妒了。
  结束溪面上的游程后,我们踩着浮桥,颠颠摇摇,去领略茶园子和森林氧吧的韵致。漳平地界,除了产花,还出茶。九鹏溪就毗邻着著名的茶乡南洋。南洋乡处处茶园,盛产“水仙”。茶名好听,茶也好喝,醇和香软,不伤胃。九鹏溪码头对边的山坡上,阳光里摊展着两大片茶园。老一点的那一片植的是“水仙”,茶树婷婷,枝叶浓笼,年产“水仙”数千斤,且品质上好。新辟的那一片种的是“铁观音”,茶树尚幼,还覆不住新土,却已显出茁壮生机。“铁观音”茶以其清香可口在当今诸多茶市成领军之势,“水仙茶”的故乡竟也为它腾出一席之地。可见山里人虽身处林泉而眼观天下,既守持地方特色又容纳八面来风。
  当日的午餐桌上,我们曾遇见两位当地的茶女。一位已届中年,精干活跃。递来名片,上面印有高级评茶员、商会负责人等头衔。另一位是她的帮手,高挑而端庄。听我们对茶有些兴味,话语投机,便问我们能否到城里她们的公司看一看,交个朋友。我们自然喜悦,说,一定一定。餐毕,她们起身回城。
  入夜,我们在九鹏溪畔的茶楼里落座。透过花窗,只见天上一钩新月,几点星光。俄而,耳边传来几声清脆且嘹亮的蛙鸣。我大惑,这附近未有一块稻田,深湖里也不适宜蛙们生息,哪来的这久违了的蛙声?主人说,后面的山坡上,挖了几口小池塘,引来了这一群乡野的“歌手”。一声,两声,三声……渐渐,这星空下的“天籁”声律,引领我回到了开门见田的老家,回到了童年、少年岁月,沉浸在夏夜里与小同伴们追闹不倦的时光。老之将至,就这样常常活在回忆里,痴在旧尘中。
  次日晨,别了九鹏溪。经二十多公里路途,入得漳平城。我们寻着了那家茶苑。门面不大,却是不俗。墙上悬着几幅关于茶的字画,笔力不浅,经看。架上的茶,“水仙”和“铁观音”同唱主角。主人说,一楼显得小了,须扩至二楼,正在谈装修。店里转动的几个女子,有的待客司茶,有的拣茶包装,皆年少清纯。
  壶里的水,咕咕地响着;杯中的茶,袅袅地香着。聊着,饮着,无有尽头。渐渐,眸前氤氲起一袭纱幔。迷迷,蒙蒙……恍惚里,一座廊桥冉冉而起。那桥似乎就架在九鹏溪上。澄明的月色,水银般泄下来、泄下来,轻洒在正丰盈着身腰颤摇过桥的弗朗西斯卡身上;那个地理杂志浪迹天涯的摄影家罗伯特,在桥的一端,等候着一场乘迅雷而来、弦断般离去的诀别。
  谁个“弗朗西斯卡” ?哪是“罗伯特”?
  那梦间的月影犹如当下。不知今夕何夕……
其他文献
人近天命,久居小城,每至春节,便会想起放鞭炮这事儿,城里不能放鞭炮,毕竟少了些年味,小小的鞭炮让人勾起一缕乡愁和岁月不居的感叹。  我的老家在闽南第一高峰的大芹山脚下,在童年的记忆中,几个小村庄稀稀拉拉地分布在田间林里,只有小道石坎连通,我居住的那个村庄只有一排七户人家,还有一幢两层的石头房子是九峰大芹茶场的分工区,我们叫它“九峰场”,当时感觉是一个挺洋气的名字。村里当时是不通公路的,要到五六公里
期刊
每当我哼起《外婆的澎湖湾》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婆和在外婆家的童年时光。  外婆的家,是历史文化古镇——九峰镇复兴村所辖的庵下自然村,远近闻名的“崇福堂”就在这里。外婆的房子紧挨着“崇福堂”而建。“崇福堂”有雄牛卧虎宝地之称,这里供奉的是东晋时期淝水之战将领谢安、谢玄叔侄,香火很旺,慕名而来的香客络驿不绝。  这里,是我度过大半个儿时快乐时光的地方,崇福堂与复兴村址茶阳社隔溪相望。我印象中的概念,
期刊
在闽南古城漳州,看了木偶戏的人们就知道,小小的布袋木偶,在艺人们的指尖上,成了精灵,有了鲜活的生命。  闽南的古城里,随着锣鼓点的开场,台上的木偶就会神采飞扬地出场了。  布袋木偶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近代闽南布袋木偶戲以漳州最具代表性。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布袋木偶戏、木偶头雕刻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传统民俗艺术。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源于晋,成型于唐宋,兴于明”。早在明万历年
期刊
下半夜两点把全书读完,合上书本进入梦乡,醒来已经八点,立即去书橱翻到《杨廷英回忆录——过眼云烟》。这书是少衡前年来莆田给我一本新书捧场,带着它和自己的新书送我的。  我把他的书读完,他父亲的这本回忆录翻了一下,记得有长泰剿匪的记载,重新翻读,果然如记忆中的印象。不过杨廷英的记述仅五千字,少衡以此为出发点,构筑成一座二十七万字的小说大厦,令人叹服。  小说主人公侯春生的原型侯虎江,是杨廷英两个最好的
期刊
九龙江北溪犹如一条青色的筋脉,在华安的山川里弯弯曲曲,转折起伏,张翁搏动。一位诗人曾经写道:“一条河流的悲欢,包括他全部灌溉过的悲欢,它必然知晓途经过血管的秘密,融化过枯萎血斑的绝望。”而我情愿去说:“一条河流的悲欢,像极了一个纤夫,堆满看不见源头的辛酸往事,承受命运不停歇的鞭打,它停不下来,它不能,逆时间而流。”一如子昂诗云:“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样的酸甜苦辣。九龙江北溪是一条有故事
期刊
提到文艺复兴,每一个文艺爱好者都不会陌生;谈及文艺复兴三杰的名字,每一个文艺爱好者都耳熟能详。意大利佛罗伦萨就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曾孕育过多少思想伟人,荟萃过多少文化大师,吸引过多少艺术巨匠!在一个晴朗的初夏日,我终于来到神往已久的佛罗伦萨。  据说大巴不能开进城。我们先到城郊火车站,乘坐大约十分钟的火车到城内火车站。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地处意大利南北交通要道,而且是中
期刊
人类迁徙从未停止。有的为避天灾人祸,求得安身立命;有的因避兵荒马乱,求得安居乐业;有的追逐梦想,求得人生价值……早在1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因避战乱,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从中原来到南方繁衍生息。而20世纪70年代初,南安九都镇、码头镇部分群众则因国家建设山美水库,舍小家顾国家,举家搬迁,离开难舍的故土,一路颠簸来到华安县沙建镇安家落户。  初秋的一天,风轻云淡,笔者慕名探访移民新村。沐浴着绚丽
期刊
当年,一场恋爱的开始,往往是从看一场电影开始的。所以一座大众电影院,足可以引发几代漳州人的乡愁。  当年的大众影院门前有一块小广场,西侧竖立着一排电影广告各异的巨幅油画,它多出自当时漳州美术界颇负盛名的侯水生之手。东侧中间靠墙有座小平房,是大众影院的售票处。每逢放映中外经典影片,小广场人山人海,售票处窗口前总是挤满了人,形成长龙般的队伍。每当电影票告罄或一票难求时,我总是通过班上一位家住南市街太义
期刊
走进真实的鸣沙山,是从驼背上开始的。而心中的鸣沙山,早已在读过堆堆叠叠的文字之后,绵延成一幅恢宏的画卷,一次次地闯进那关于沙关于泉的梦里,一次次地被顶礼膜拜。  为了感受沙漠日出,我们是摸黑到达景区的。四五点的天透着灰蒙蒙的暗光,平坦的沙地上,依稀可见齐刷刷地卧着一只只骆驼,圆滚滚的肚子贴着沙面,脖子又弯又长,高昂着的头颅统一朝着一个方向,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安详、静默地等待游人。初次接触这种
期刊
春寒料峭,又是一年樱花观赏期。位于诏安县城南面七公里处的深桥镇溪南寨口村,山畔的水吼水库库区旁的樱花园,又吸引众多樱花爱好者前往观赏。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个暑假,曾同两位学兄抵临水吼水库附近,不远处的白厝村(辖白厝、新厝、小半石、金山、洋塘后五个自然村)洋塘后自然村走访沈友,参访该村清朝时段富甲盖西路的沈红故宅遗迹。三大开间厝桶仅存第一层的墙垣,灰沙练结构,仍坚实无比。墙路宽一米二,人在墙头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