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三的复习已经展开,不少学生对复习感到力不从心,总觉得理不清、记不住,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这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把握。只有合理整合、归纳“零散”的知识,才能在今年的高考中大显身手。笔者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两单元为案例,探讨新课标下高三复习中课程整合的运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三 复习课程 整合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我省已开展两年多的时间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亲历此次改革,感受颇丰。此次改革采用“模块”加“专题”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种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单元,中外合编的历史知识体系具有较多的优势和浓郁的创新性,但这种知识体系又有明显的缺陷,即知识有较多的跳跃、缺失和重复。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课程有些“手足无措”,缺乏明确的方向。每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并不是命题专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他们在深入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吸取往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经验教训而命制的。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多用心思,多下工夫,科学整合知识,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在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反思新课程高三历史的复习教学中,笔者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两单元为案例,探讨新课标下高三复习中课程整合的运用。
在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两单元教学中贯穿了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强国御敌道路的过程,故在这两单元的教学中我把课本整合为三个部分:第一,走西方人的路;第二,走俄国人的路;第三,走自己的路。(注:在三个部分中,都是教师先给出“探究学习”的题目,指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这三部分的标题。)
一、走西方人的路
[探究学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段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主要尝试了哪些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与实践活动?有什么共同点?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探究总结]
1.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时期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
3.康梁提出维新思想,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引进了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等民主革命思想并发动了辛亥革命。
5.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等。
这些思想与实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工业,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引进了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些都值得肯定,但从实现我国的独立自主、富国强兵上来说均告失败,说明了地主阶级的改革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有识之士们需要找到一条新的救国道路,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俄国学习,开始走俄国人的路。
二、走俄国人的路
[探究学习]
走俄国人的路,我们经历了哪些主要历史事件?结果如何?得出了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回答](略)
[探究总结]
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李大钊首先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了中国,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在随后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缺乏斗争的经验导致革命遭受重大失败。后来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等事件都证明直接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三、走自己的路
[探究学习]
在总结向苏联学习的经验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他们做出了哪些救国救民道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
[学生回答] (略)
[探究总结]
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这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后得出的正确结论。
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观点。秋收起义中毛泽东分析城市中心论的失败原因,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做出了科学完整的论述。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时,中国共产党已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完全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解放战争时期,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总任务。在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他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章,开始独立自主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尽管中间出现了一些失误,但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这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学说。
6.社会主义建設新时期,邓小平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其后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使得邓小平理论逐渐成熟,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从此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三 复习课程 整合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我省已开展两年多的时间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亲历此次改革,感受颇丰。此次改革采用“模块”加“专题”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种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单元,中外合编的历史知识体系具有较多的优势和浓郁的创新性,但这种知识体系又有明显的缺陷,即知识有较多的跳跃、缺失和重复。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课程有些“手足无措”,缺乏明确的方向。每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并不是命题专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他们在深入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吸取往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经验教训而命制的。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多用心思,多下工夫,科学整合知识,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在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反思新课程高三历史的复习教学中,笔者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两单元为案例,探讨新课标下高三复习中课程整合的运用。
在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两单元教学中贯穿了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强国御敌道路的过程,故在这两单元的教学中我把课本整合为三个部分:第一,走西方人的路;第二,走俄国人的路;第三,走自己的路。(注:在三个部分中,都是教师先给出“探究学习”的题目,指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这三部分的标题。)
一、走西方人的路
[探究学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段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主要尝试了哪些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与实践活动?有什么共同点?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探究总结]
1.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时期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
3.康梁提出维新思想,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引进了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等民主革命思想并发动了辛亥革命。
5.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等。
这些思想与实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工业,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引进了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些都值得肯定,但从实现我国的独立自主、富国强兵上来说均告失败,说明了地主阶级的改革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有识之士们需要找到一条新的救国道路,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俄国学习,开始走俄国人的路。
二、走俄国人的路
[探究学习]
走俄国人的路,我们经历了哪些主要历史事件?结果如何?得出了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回答](略)
[探究总结]
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李大钊首先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了中国,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在随后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缺乏斗争的经验导致革命遭受重大失败。后来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等事件都证明直接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三、走自己的路
[探究学习]
在总结向苏联学习的经验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他们做出了哪些救国救民道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
[学生回答] (略)
[探究总结]
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这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后得出的正确结论。
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观点。秋收起义中毛泽东分析城市中心论的失败原因,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做出了科学完整的论述。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时,中国共产党已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完全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解放战争时期,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总任务。在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他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章,开始独立自主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尽管中间出现了一些失误,但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这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学说。
6.社会主义建設新时期,邓小平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其后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使得邓小平理论逐渐成熟,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从此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