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个有一定思想中国人,总要有一点信仰,不论佛、道、儒、基督、还是民族主义、共产主义。随着中国人生活的提高,钱成了最普遍的话题,中国真的进入信仰危机时代了吗?
关键词:中国人的信仰缺失 幸福感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期间产生很多问题,没有人否定改革的成绩,也没有人刻意的天生有仇恨的去丑化谁,你在70年代及以前接受的是什么教育,那时候强调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时候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毛主席的思想,就是用这个信仰来断定是否是合格的公民,80年代盛行改革开放,更有猫论问世,其他的让路,所以就有了,抓老鼠论英雄的成功人士,以抓老鼠多少为信仰,能抓老鼠者为合格公民,时间很快进入90年代,又有GDP论,形象论,效率论问世,所以就有了以GDP或形象或效率为信仰,以轻车快跑的方式进入了改革的大路中,谁跑的快谁是合格之公民,也就出现了有人说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怪调了,所以说信仰的改变影响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社会的大环境反过来就会影响人的信仰,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很贪婪,中国人很麻木,中国人很卑鄙等等一系列的中国人的问题,以至于在国外有些场合限制中国人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反对驱逐华商的问题,很多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你自己不拿自己当个人谁还会拿你当个人,怨不得别人。
一、为何中国人幸福感与财富增长不成比例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对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将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以1至10评分,得出幸福指数。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富足,但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幅增加的中国却位列125。
盖洛普列举出衡量幸福的5个标准,按照重要性依次是职业或工作、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健康和社会环境。而在中国,这5个要素的排序又有不同,中国人比较看重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对工作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幸福感稍有忽视。只是,我们看到,中国社会财富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在与日俱增吗?答案恰恰是否定的。
二、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的幸福感很低
(1)情感缺失心态焦虑
一位在大学任教的霍姓老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代中国人最缺的是亲情、是假期,很多人都漂泊在外,为生计、为名利而斗争,而且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会让大家的幸福感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很严重。他说,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增强幸福感,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吃饱饭,要有家人的温暖。其次,定一个科学的目标,不要盲目攀比,要健康的生活。物质和精神都要结合在一起。达到目标,就会快乐;做好工作,就会快乐。这样,幸福感就会与日俱增。
(2)新的价值追求:财富
由此,我们看到,《看不见的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资本主义经典,造就了中国社会中“理性经济人”的一代,多数人群的价值观均指向了财富。社会主流的幸福感,来自对财富的预期和实现。预期很重要。
三、提升幸福的路何在?
(1)社会:改变“理性经济人”的主流意识
在这样单一价值观的主导下,武欣认为,如今全球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中国能否长期一枝独秀。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来重大的焦虑感,打击着主流大众的幸福感。对于如何提升中国社会普遍的幸福感,不能单一靠经济增长,因为经济的波动起伏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不会永远单边上涨。因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改变“理性经济人”这种主流意识,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国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出路所在。
(2)政府:提倡“幸福经济”概念
不仅需要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美国著名环保主义理论家比
尔·麦吉本还提出了“幸福经济”的概念。在同名著作中,比尔·麦吉本说,经济增长确实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但财富增加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快乐,所以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更多”到“更好”,从“效率经济”到“幸福经济”。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得更为直白,他建议,政府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经济总量和劳动效率上,而是应该以激发民众的热情、潜能和创造力为目标,让他们享受生活和工作。
(3)个人:怀着对大背景的失望,享受每一个小快乐
商务部的一位公务员接受采访时说,幸福的追逐也需要一个平衡点,可能包括几种因素,比如自身素质、家庭背景、机遇、社会大环境等,把这些因素集合到一起得出一个幸福的最大值。这和数学中求函数的最大值有点像,每个人手中的变量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能得到的最大幸福也不一样。也许有的时候幸福就是饿了能有一碗面吃,有的时候是看着子孙满堂。当然,固守已有的幸福,同时幻想其他人尝试失败的情景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只是,片面地让人知足常乐,他觉得也不尽然。
参考文献:
[1]胡和勤著.行政科学与公务员制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智怀,王少农,萧野.中国人的信仰[M].出版社:团结出版社,2010-06 第一版
关键词:中国人的信仰缺失 幸福感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期间产生很多问题,没有人否定改革的成绩,也没有人刻意的天生有仇恨的去丑化谁,你在70年代及以前接受的是什么教育,那时候强调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时候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毛主席的思想,就是用这个信仰来断定是否是合格的公民,80年代盛行改革开放,更有猫论问世,其他的让路,所以就有了,抓老鼠论英雄的成功人士,以抓老鼠多少为信仰,能抓老鼠者为合格公民,时间很快进入90年代,又有GDP论,形象论,效率论问世,所以就有了以GDP或形象或效率为信仰,以轻车快跑的方式进入了改革的大路中,谁跑的快谁是合格之公民,也就出现了有人说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怪调了,所以说信仰的改变影响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社会的大环境反过来就会影响人的信仰,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很贪婪,中国人很麻木,中国人很卑鄙等等一系列的中国人的问题,以至于在国外有些场合限制中国人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反对驱逐华商的问题,很多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你自己不拿自己当个人谁还会拿你当个人,怨不得别人。
一、为何中国人幸福感与财富增长不成比例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对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将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以1至10评分,得出幸福指数。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富足,但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幅增加的中国却位列125。
盖洛普列举出衡量幸福的5个标准,按照重要性依次是职业或工作、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健康和社会环境。而在中国,这5个要素的排序又有不同,中国人比较看重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对工作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幸福感稍有忽视。只是,我们看到,中国社会财富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在与日俱增吗?答案恰恰是否定的。
二、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的幸福感很低
(1)情感缺失心态焦虑
一位在大学任教的霍姓老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代中国人最缺的是亲情、是假期,很多人都漂泊在外,为生计、为名利而斗争,而且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会让大家的幸福感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很严重。他说,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增强幸福感,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吃饱饭,要有家人的温暖。其次,定一个科学的目标,不要盲目攀比,要健康的生活。物质和精神都要结合在一起。达到目标,就会快乐;做好工作,就会快乐。这样,幸福感就会与日俱增。
(2)新的价值追求:财富
由此,我们看到,《看不见的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资本主义经典,造就了中国社会中“理性经济人”的一代,多数人群的价值观均指向了财富。社会主流的幸福感,来自对财富的预期和实现。预期很重要。
三、提升幸福的路何在?
(1)社会:改变“理性经济人”的主流意识
在这样单一价值观的主导下,武欣认为,如今全球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中国能否长期一枝独秀。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来重大的焦虑感,打击着主流大众的幸福感。对于如何提升中国社会普遍的幸福感,不能单一靠经济增长,因为经济的波动起伏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不会永远单边上涨。因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改变“理性经济人”这种主流意识,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国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出路所在。
(2)政府:提倡“幸福经济”概念
不仅需要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美国著名环保主义理论家比
尔·麦吉本还提出了“幸福经济”的概念。在同名著作中,比尔·麦吉本说,经济增长确实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但财富增加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快乐,所以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更多”到“更好”,从“效率经济”到“幸福经济”。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得更为直白,他建议,政府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经济总量和劳动效率上,而是应该以激发民众的热情、潜能和创造力为目标,让他们享受生活和工作。
(3)个人:怀着对大背景的失望,享受每一个小快乐
商务部的一位公务员接受采访时说,幸福的追逐也需要一个平衡点,可能包括几种因素,比如自身素质、家庭背景、机遇、社会大环境等,把这些因素集合到一起得出一个幸福的最大值。这和数学中求函数的最大值有点像,每个人手中的变量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能得到的最大幸福也不一样。也许有的时候幸福就是饿了能有一碗面吃,有的时候是看着子孙满堂。当然,固守已有的幸福,同时幻想其他人尝试失败的情景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只是,片面地让人知足常乐,他觉得也不尽然。
参考文献:
[1]胡和勤著.行政科学与公务员制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智怀,王少农,萧野.中国人的信仰[M].出版社:团结出版社,2010-06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