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晴不晴,阴不阴,雨不雨,郁郁沉沉到年关。我的门前树起了门松,那是从山上砍来的。停泊在河里的小船上也有松树,也有稻草绳。 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 (生如夏花摘自《克拉玛依日报》2015年12月9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晴不晴,阴不阴,雨不雨,郁郁沉沉到年关。我的门前树起了门松,那是从山上砍来的。停泊在河里的小船上也有松树,也有稻草绳。
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
(生如夏花摘自《克拉玛依日报》2015年12月9日)
其他文献
猫喜欢观景。 许多下雨天,猫会走到窗前,蹲下,看着风景,一动不动,良久良久,像人一样,或是比忙乱彷徨的人更有气质,更懂得享受已得的一切。 幼儿也爱看风景,一觉睡醒,“咚咚咚”走到客厅,发觉窗外正下鹅毛大雪,也会贴到玻璃前,一直看一直看,那专注享受的神情,也同猫相似。 爱狗人士都会带狗兜风,将它们放在汽车后座上,开了窗。这时,年纪大些的狗便显出尊严,绝不兴奋乱叫,即使在红绿灯前,也不过略看邻车
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小时候绝顶聪明,他有两大特长:书法和戏剧。此外,在文学、绘画和体育方面,他也相当出色。可惜他数学差点,从初中升高中,就栽在几何上,第一年没考上。 关于这一事,欧阳中石有一段回忆。他说,1956年,他已从北大毕业,在通县师范教了两年书,暑假回到老家,顺便看望自己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顾谦先生。此公乃一代词人、名师顾随的弟弟,因为崇拜鲁迅,连发型和胡须都是仿照鲁迅的样式。巧得很,
早六时许,在似醒非醒之间,灵光乍现,冒出一段疑似格言的东西,赶紧抻纸而记,云: 无论生我养我之人,还是我生我养之人,终要离我而去,便心生忧伤,感人生虚无,不必迂执;无论恨我爱我之人,还是我恨我爱之人,终要化为枯骨,便心生宽慰,觉怨亲平等,无须亲疏。 记下细忖,感到它像一副天赐的长联,对偶、对称、对应,其中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即便是平日里苦思冥想,也未必能得。所以,所谓“偶得”,其实就是“灵感”
《新周刊》杂志曾在2007年9月刊载文章《信息过剩时代的“不知情权”》,详尽阐述了信息泛滥对人类生活的诸多不利影响,并引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1978年给出的预言: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今天,媒介和信息流的发达程度较以往更甚,人类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生活新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伴
航班已经晚点4个小时,我漫无目的地在阿尔伯克基机场的候机楼里闲逛着。这时候喇叭响了:“如果有人懂得阿拉伯语,请立即赶往4号登机门。”那不正是我乘坐的航班使用的登机门吗?未及细想我就走了过去。 一位老妇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她穿的传统巴勒斯坦刺绣长袍让我想起了我的祖母。“跟她谈谈,”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催促我,“我们告诉她航班延误的消息后,她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弯下腰去搂住她,用不太熟练的阿拉伯
一位活蹦乱跳的老友,忽然被查出患了肺癌,晚期。 他很无辜。他清心寡欲,按时上班、吃饭、睡觉,性格开朗,锻炼身体,“慎独”,按照《论语》《黄帝内经》的指示生活。他乐善好施,自然而然,如果真是善有善报的话,少不了他的。他是传说中的那种君子、良民、好人。按照以往的经验,他没有任何短命的可能,大家普遍以为他必会成为人瑞。 佛语云:“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未作也得了。 分析他家的大米、香油、果蔬、牛奶
一 “我们只能把它卖了,”母亲不容置辩地说道,“冬天长着呢,我一个人在这儿,还要照顾六个孩子。另外,它食量太大,给牲口的饲料本来就不够。” 11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我们在厨房里,母亲说话的时候,很有精神地捅着炉子里的煤块。她又高又黑,颧骨凸起。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总是在颈后盘成一个圆的发髻。父亲则背对我们站着,从窗口看海浪冲击着峭壁。 “再留它一个冬天吧,”父亲说道,“这么多个冬天都过来了,而且
夜深了,可我还在为作业奋斗着。实在是渴,我十分不舍地放下手中的笔,捧起了桌上那杯还留有几缕热气的清茶喝了几口。一下子瞄到了桌面上的那本《读者》,随手翻了几页,思绪开始不受控制,是从什么时候遇见《读者》的呢?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午后,树叶被骄阳烤得有些懒散,鸟儿也有些怠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午后,我和《读者》第一次相遇了。 ——我与《读者》的故事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章子言 不知道从何时开
一 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刚刚长成的小女孩,标致得像一幅画,说是几天前才从内地出来,想家想得眼神里染上一层淡淡的乌云,却也遮不住云层里透出的那悠悠的艳阳。后来听说她的婚姻遇到了黑夜风雪。最后还是分开了。她始终离不了文字工作,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做着同样性质的差事。有一阵子她担忧家人的病,四处求医问药。偶然跟她吃一顿饭,我会细细辨认她脸上那几抹早来的秋意。再过完一个冬天,她突然相信北国之春正
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却少有纨绔之气;他曾投身军界,却因政局黑暗而回归文人之身;他被母亲视作十足的“败家子”,却被同人誉为“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他把毕生心血倾注于保护中华文明、中国艺术之中,却在动乱年代被屡屡错待。 决然脱下军装 父亲原名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等,河南项城人,出生于贵胄豪富之家。 我爷爷张镇芳是袁世凯的姑表兄弟,父亲的姑母嫁给了袁世凯的弟弟袁世昌,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