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也逐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作为财务工作的关键部分,会计行业具有涉及面广、工作复杂、数据量巨大的特点,而会计的信息化发展是实现信息化会计工作方式转变,快速合理整合资源的重要工作。构建标准的信息化会计体系俨然成为了当前会计行业的主要任务,本文就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工作;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的信息化会计工作中,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与高效性,实现数据的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仍旧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
具体化的信息化标准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其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与信息化评价以及综合控制。不仅与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体现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结构性、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原则,要按照一定的结构与形式来分布,以便会计工作的分析与处理,其形式与结构主要体现在将不同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罗列起来。而其整体性就是体现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系统性,要求不同的要素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发挥标准体系的整体效益。此外,会计信息的多元化性质,决定了标准体系随时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下,所以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要在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标准化的理论。
所谓标准化的理论就是指对标准化的规律以及过程进行一个理论的概括与科学的总结,基于实践而来,是一种对实践的抽象概括。理论对于实践的影响具有指导作用。而会计的标准化理论就是指,标准的系统、体系、分类以及标准化的形式与过程、原理及概念等内容共同组成的标准化理论。
(二)信息化的基础理论。
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是基于标准化理论提出,主要以会计信息的实践为基础,针对会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规则以及规律的认识,抽象、概括与总结的一种理论,能够对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和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事实上,在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的研究上,我们可以将会计的信息化过程分为资源产业、共享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以及构建信息系統四部分。
三、制约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机构成立时间太短。
虽然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工作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但一直收不到成效,究其原因,就是标准的制定时间不久。对于多数的会计工作者而言,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还没有足够重视起来,还缺乏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缺少政府与社会对于体系构建的支持与推动。直至2011年,我国才建立起全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所以,标准体系在这一方面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诸多的工作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缺乏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研究人员。
人员的因素是任何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同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也需要人员的支持与研究。而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拥有一定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数据库、编程语言等计算机能力的人才,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熟练的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人才要拥有对市场的战略眼光,能够站在市场的角度,以推动行业和经济的发展高度来考虑会计信息化标准的构建。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想要顺利的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前面说到,由于缺乏专业能力强、信息化能力较高的会计人员,因此阻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较高的会计基础知识与业务能力,更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知识。在这一方面,各单位应致力于打造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团队,通过人才选拔的方式,引进能力较高的人才。并在实际工作中,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会计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转变工作思路。
会计工作作为单位或者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水平的高低与工作的效率直接与单位或者企业的财务工作息息相关。要求从事会计的人员要积极的创新工作方式,不要局限在传统的财务报表编制、资金审核等工作上。要结合单位或者企业的工作来开展,在充分了解企业或单位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后,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工作思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更积极的投入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中去。
(三)经济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实现单位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构建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目标,也是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途径。将两者有效结合,既保证了企业或单位的利益,又完成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面对信息化的管理现状,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工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建立最优的模型,来实现规范化与科学化的企业管理。
(四)准确定位会计信息化。
针对不同的单位或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化的定位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以促进企业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化构建。总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定位必须经过对自身的充分了解后,采取符合自我利益的措施来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终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长久的时间,必须针对单位或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水平,共同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柴慈蕊.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陈渠.试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195.
[3]吴红.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208.
[4]余正.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4,18:193.
[5]杨佩.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4,15:183-184+186.
【关键词】会计工作;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的信息化会计工作中,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与高效性,实现数据的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仍旧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
具体化的信息化标准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其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与信息化评价以及综合控制。不仅与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体现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结构性、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原则,要按照一定的结构与形式来分布,以便会计工作的分析与处理,其形式与结构主要体现在将不同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罗列起来。而其整体性就是体现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系统性,要求不同的要素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发挥标准体系的整体效益。此外,会计信息的多元化性质,决定了标准体系随时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下,所以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要在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标准化的理论。
所谓标准化的理论就是指对标准化的规律以及过程进行一个理论的概括与科学的总结,基于实践而来,是一种对实践的抽象概括。理论对于实践的影响具有指导作用。而会计的标准化理论就是指,标准的系统、体系、分类以及标准化的形式与过程、原理及概念等内容共同组成的标准化理论。
(二)信息化的基础理论。
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是基于标准化理论提出,主要以会计信息的实践为基础,针对会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规则以及规律的认识,抽象、概括与总结的一种理论,能够对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和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事实上,在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的研究上,我们可以将会计的信息化过程分为资源产业、共享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以及构建信息系統四部分。
三、制约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机构成立时间太短。
虽然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工作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但一直收不到成效,究其原因,就是标准的制定时间不久。对于多数的会计工作者而言,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还没有足够重视起来,还缺乏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缺少政府与社会对于体系构建的支持与推动。直至2011年,我国才建立起全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所以,标准体系在这一方面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诸多的工作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缺乏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研究人员。
人员的因素是任何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同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也需要人员的支持与研究。而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拥有一定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数据库、编程语言等计算机能力的人才,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熟练的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人才要拥有对市场的战略眼光,能够站在市场的角度,以推动行业和经济的发展高度来考虑会计信息化标准的构建。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想要顺利的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前面说到,由于缺乏专业能力强、信息化能力较高的会计人员,因此阻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较高的会计基础知识与业务能力,更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知识。在这一方面,各单位应致力于打造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团队,通过人才选拔的方式,引进能力较高的人才。并在实际工作中,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会计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转变工作思路。
会计工作作为单位或者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水平的高低与工作的效率直接与单位或者企业的财务工作息息相关。要求从事会计的人员要积极的创新工作方式,不要局限在传统的财务报表编制、资金审核等工作上。要结合单位或者企业的工作来开展,在充分了解企业或单位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后,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工作思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更积极的投入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中去。
(三)经济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实现单位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构建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目标,也是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途径。将两者有效结合,既保证了企业或单位的利益,又完成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面对信息化的管理现状,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工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建立最优的模型,来实现规范化与科学化的企业管理。
(四)准确定位会计信息化。
针对不同的单位或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化的定位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以促进企业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化构建。总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定位必须经过对自身的充分了解后,采取符合自我利益的措施来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终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长久的时间,必须针对单位或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水平,共同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柴慈蕊.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陈渠.试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195.
[3]吴红.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208.
[4]余正.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4,18:193.
[5]杨佩.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4,15:18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