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遗传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赋予缔约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遗传资源拥有主权,然而国家主权属于公法上的权力,不属于私法上的权利,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需要国家具体立法予以确定.虽然专利权和所有权都具有确定财产权归属的制度功能,但是两者所保护的客体和权利保护期限则明显不同,我国以专利权保护分离培养微生物本身,且不关注自然生境中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是导致我国微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影响到微生物所在地区的利益.将微生物本身作为专利权法律关系客体欠缺法理依据.构建我国自
【机 构】
: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遗传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赋予缔约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遗传资源拥有主权,然而国家主权属于公法上的权力,不属于私法上的权利,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需要国家具体立法予以确定.虽然专利权和所有权都具有确定财产权归属的制度功能,但是两者所保护的客体和权利保护期限则明显不同,我国以专利权保护分离培养微生物本身,且不关注自然生境中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是导致我国微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影响到微生物所在地区的利益.将微生物本身作为专利权法律关系客体欠缺法理依据.构建我国自然生境中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制度,完善微生物技术专利制度和微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将有利于我国微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尤其是自然生境中微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将有利于衡平微生物遗传资源相关方利益.
其他文献
马克思是基于向现实本身去寻求观念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而探索社会主义概念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逻辑的批判,认为替代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否定资本作用,废除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需要,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需要发挥资本的作用,发展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若能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资本的理论观念,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可以在发挥资本作用、发展价值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础上,消除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
《鲁迅在广东》基于国民党左派背景,通过收集鲁迅初到广州的时评及其本人的演讲作文,建构出了一个“国民革命鲁迅”形象,它将鲁迅从一个“文学家”升格为代表国民革命的“时代的战士”,反映了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策略和“有限革命”性质带来的张力空间.最终因为清党的原因,鲁迅否定了这一形象,并建构出了新的“同路人形象”和“同路人革命传统”.而鲁迅与国民革命离合的背后,实际是“大革命”观和“有限革命”观的冲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碎片化解释,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不同层次方法论之间的“层次性关联”.“知识本体论”问题是方法论的前提与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解释应当以“实践本体论”为逻辑起点.从“实践本体论”的方法论隐喻出发,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实践本体论”层面的方法论、“经验完整性”层面的方法论、“经验有效性”层面的方法论、“经验分析”层面的方法论.从不同层次出发,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方向为:在“经验完整性”层面
“创意写作”不仅是教育改革话题,而且是文学创作话题,创意写作的兴起意味着当代文学热点的切换.从创作思潮演变和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世纪以来“创意写作”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纯文学”的盛行具有一脉相承的关联:1.共同的与时俱进.“纯文学”划清了其与“左翼”革命功利主义文学观的界限,从而激发了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活力;“创意写作”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符合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2.相通的创新精神.“朦胧诗”“实验剧”“先锋小说”分别代表先锋派在诗歌、戏剧、小说领域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纯文学”说
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了政治生活参与数字化转型,数字红利显现.但与此同时,部分公民群体仍游离在数字化政治生活参与之外,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在梳理“数字公民”内涵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技能、道德三大维度对“游离在数字化政治生活参与之外的公民”这一概念进行理论构建与类型划分,发现公民游离在数字化政治生活参与之外的致因复杂多维,涵盖初始与维持资金不足、身体机能与心理认知偏差、情绪挟持与网络温床等多重因素.公民游离在数字化政治生活参与之外易引发数字化政治参与不平等与非理性双重风险,致使数字化政治生活运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对国内疫情进行有效管控的同时,还积极引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并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回顾1949年以来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历程可以发现,新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角色历经了“排斥者、谨慎者、主动者到引领者”的演变过程;对新中国的角色变迁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借助“过程建构主义”的“关系—行动”这一分析框架.新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角色变迁是在“施—报”“情—理”的权衡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和举措,从而形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角色形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海外利益的拓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高,在骤然增加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外交家创新型地提出“创造性介入”的外交理念,旨在提供一种外交转型的新思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融入国际体系进程,承担国际责任.由于中国的外交布局以及海洋强国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而印度洋地区的治理缺口、大国的印太博弈、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海陆优势等给中国的“创造性介入”印度洋地区事务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中国也有介入印度洋地区事务的能力和意愿,并正通过身份、制度和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是近年“三块地”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考察“平罗经验”“余江样板”与“义乌智慧”等试点改革模式,可以看出试点地区在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收费对象、收费标准与收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各地征费政策不一、征费难度较大、倒逼效果(使用人退出宅基地)欠佳等.因此,完善“三权分置”框架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应是今后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建立科学高效的宅基地管理体系才能为宅基地有偿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雪晴》系列小说是沈从文在1945-1947年间创作的小说,贯穿沈从文从昆明到北平,从抗战到内战的时空变动.小说文本在叙述方式和文学风格上呈现前后断裂,作者将其作为战争语境下综合性的文学实验,不仅将小说内置于游记框架中,同时通过风景和人事的描摹呈现地方社会结构.《雪晴》系列小说的未完成性使其成为40年代沈从文研究中颇具典范意义的小说,值得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讨论重新解读.
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才能认识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亦是如此.围绕构建文化的人民主体性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沿着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以人民政治保障人民文化权利实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四条主线,不断促进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形成彰显人民主体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的人民主体性文化,以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性、文明基因的独特性,以及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性,不仅扬弃了资本主义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而且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