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机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根据他们在整个初中阶段所起的作用,这里我主要谈理想的树立及表扬与期望这种外在动机的作用和直接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对初中三年而言“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拼比赶。”所以初一的基础尤为重要,基础打不好,到了初二的关键想抓也很难,导致初三没有和其他同学拼的能力,为此考不上好高中,这样可能回影响到后半生。
因而说上了初中为了打好基础,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势在必行,更是我们班主任要思考的问题。班级有很浓的学习气氛,班级就稳定。所以班主任对初一的新生必须抓好基础,否则到了初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表现就会加剧,同时失学率也会增加,还有,我们了解到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学习兴趣都很浓,而后进生大多数都是厌学,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初一就没有养成正确,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二,又增加了物理,学习难度的增大使他们束手无策,只能穷于应付,很快就无法跟上而被拉下,可见初一能否培养成正确、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对整个初中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我来浅谈一下初一阶段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对未来充满理想力争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说是中学生的显著特点,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而初中生尤其是在初一对理想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模糊、笼统。所以必须从初一就开始渗透,分阶段地逐渐培养。初一新生开学后不久,就可以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召开《我所喜欢的班集体》《初中生活怎样度过》,《我的理想》,《我最羡慕的职业》等为主题的讨论班会,让学生意识到那时自己已不是小孩,长大后想成为社会栋梁那从现在就要树立为了将来而学习的理想。
初中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还很薄弱,缺乏毅力,不能长久地、积极地注意学习,并相应地忽视其它活动。针对这种特点,可以分阶段地、适时地引导学生确定短期的奋斗目标,就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在每一小段时间内都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如期中考试后,可要求学生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写一份《期中考试后我将怎么办》的计划打算交上来,并及时把写的好的当众表扬,指出不足,班主任给予帮助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努力的决心,面临期末,可以写《期末考试我将提高××分》,使学生在期末阶段也有所追求,这样学生在每一阶段都用一定的具体目标指使,避免了被动应付的现象,就能逐渐地培起近景的学习动机。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他们还不能正确完整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只能靠他人(尤其教师)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学习成绩不好,该认为自己无能,不是学习的料,从而灰心丧气,偶而学习成绩好了,则沾沾自喜,趾高气昂,所以教师应及时发挥表扬及适当批评的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胜不骄,败不馁。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向我们指出: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被贴上“能力高”或“有发展前途”标签的学生会在一种被人器重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时时受到表扬和鼓励,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而有“能力低,愚笨”标签的学生则应常常因为受到挖苦、批评。自卑感增强,破罐破摔学习水平就会下降,为此对学生应多表扬少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那里感到自己有希望,尤其对差生更应多鼓励,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然后通过动机的迁移,使他相信自己还有希望、有学习能力,从而充满信心努力地学习。
树立近景学习目标,及时表扬与鼓励,对每个学生都给以适当期望,这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尽管这些对初中生们起的作用是不小的,但它们能否起作用是受情境限制的,是短暂的,并且初中生的理想又比较肤浅模糊,理想教育作用不大。所以对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即直接内在的学习动机。孔子曰:“知己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爱之者”,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便会忽视其他一切活动,而自觉主动地潜入于学习之中,那么怎样使初中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
1 自我寻找学习的乐趣。这个方法是前苏联西·索洛维契克倡导的。其基本点是: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具体的训练办法是:①在学习前激励自己,自言自语,连说几遍“我喜爱学习××学科,××学科其妙无比”等话语。②在学习中比平时更细心,花更多的时间。平时不原谅自己的粗心失误,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愉悦。③在不想学习,不感兴趣时,回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例如“我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我的运算速度是快的”、“我的记忆力是好的”、“我的文笔是优美的”等,淡忘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如果能坚持这样的训练,会使你逐步感到学习中的趣味。其实,我国古代学者早已有采取这种自我寻找学习乐趣的方法。如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就曾写下《四时读书乐》的诗:“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常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拔琴一奏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寻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是借春夏秋冬四时事物,抒发读书过程中体验到的欢乐心情,激发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好奇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兴趣就是在不断的探究之中变得越来越深刻。因此,平时要留心观察一切事物,多给自己提一些“为什么”,并且经常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感受知识的魅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上问号,然后去钻研,并从中悟出道理来。学业上的长进往往是循着“好奇-有疑-思考-释疑-有得-产生兴趣”的轨迹发展。
3 学会兴趣的迁移。中学生往往是兴趣十分广泛,但由于自控力较差,不容易把握自己兴趣的发展方向,容易“入迷”。例如“追星族”、“足球迷”等,由此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学业的提高。兴趣广泛不是坏事,学校还要开辟第二课堂来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每个学生在广泛兴趣基础上必须突出自己的中心兴趣即学习各门学科知识。要把握好一定的“度”。注意控制自己,随时把不利于中心兴趣的其它方面过度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4 把学习兴趣与理想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学习兴趣要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永恒的活力,这就需要把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理想的土地之中。一方面要使自己的理想具有明确的近期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完成目前的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使自己的理想具有远大目标,从而执著地追求人生的未来。这样你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发展成为你的志趣,最终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此外,调查结果表明,老师讲课的好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故教师讲课水平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对初中三年而言“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拼比赶。”所以初一的基础尤为重要,基础打不好,到了初二的关键想抓也很难,导致初三没有和其他同学拼的能力,为此考不上好高中,这样可能回影响到后半生。
因而说上了初中为了打好基础,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势在必行,更是我们班主任要思考的问题。班级有很浓的学习气氛,班级就稳定。所以班主任对初一的新生必须抓好基础,否则到了初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表现就会加剧,同时失学率也会增加,还有,我们了解到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学习兴趣都很浓,而后进生大多数都是厌学,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初一就没有养成正确,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二,又增加了物理,学习难度的增大使他们束手无策,只能穷于应付,很快就无法跟上而被拉下,可见初一能否培养成正确、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对整个初中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我来浅谈一下初一阶段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对未来充满理想力争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说是中学生的显著特点,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而初中生尤其是在初一对理想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模糊、笼统。所以必须从初一就开始渗透,分阶段地逐渐培养。初一新生开学后不久,就可以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召开《我所喜欢的班集体》《初中生活怎样度过》,《我的理想》,《我最羡慕的职业》等为主题的讨论班会,让学生意识到那时自己已不是小孩,长大后想成为社会栋梁那从现在就要树立为了将来而学习的理想。
初中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还很薄弱,缺乏毅力,不能长久地、积极地注意学习,并相应地忽视其它活动。针对这种特点,可以分阶段地、适时地引导学生确定短期的奋斗目标,就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在每一小段时间内都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如期中考试后,可要求学生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写一份《期中考试后我将怎么办》的计划打算交上来,并及时把写的好的当众表扬,指出不足,班主任给予帮助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努力的决心,面临期末,可以写《期末考试我将提高××分》,使学生在期末阶段也有所追求,这样学生在每一阶段都用一定的具体目标指使,避免了被动应付的现象,就能逐渐地培起近景的学习动机。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他们还不能正确完整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只能靠他人(尤其教师)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学习成绩不好,该认为自己无能,不是学习的料,从而灰心丧气,偶而学习成绩好了,则沾沾自喜,趾高气昂,所以教师应及时发挥表扬及适当批评的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胜不骄,败不馁。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向我们指出: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被贴上“能力高”或“有发展前途”标签的学生会在一种被人器重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时时受到表扬和鼓励,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而有“能力低,愚笨”标签的学生则应常常因为受到挖苦、批评。自卑感增强,破罐破摔学习水平就会下降,为此对学生应多表扬少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那里感到自己有希望,尤其对差生更应多鼓励,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然后通过动机的迁移,使他相信自己还有希望、有学习能力,从而充满信心努力地学习。
树立近景学习目标,及时表扬与鼓励,对每个学生都给以适当期望,这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尽管这些对初中生们起的作用是不小的,但它们能否起作用是受情境限制的,是短暂的,并且初中生的理想又比较肤浅模糊,理想教育作用不大。所以对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即直接内在的学习动机。孔子曰:“知己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爱之者”,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便会忽视其他一切活动,而自觉主动地潜入于学习之中,那么怎样使初中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
1 自我寻找学习的乐趣。这个方法是前苏联西·索洛维契克倡导的。其基本点是: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具体的训练办法是:①在学习前激励自己,自言自语,连说几遍“我喜爱学习××学科,××学科其妙无比”等话语。②在学习中比平时更细心,花更多的时间。平时不原谅自己的粗心失误,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愉悦。③在不想学习,不感兴趣时,回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例如“我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我的运算速度是快的”、“我的记忆力是好的”、“我的文笔是优美的”等,淡忘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如果能坚持这样的训练,会使你逐步感到学习中的趣味。其实,我国古代学者早已有采取这种自我寻找学习乐趣的方法。如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就曾写下《四时读书乐》的诗:“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常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拔琴一奏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寻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是借春夏秋冬四时事物,抒发读书过程中体验到的欢乐心情,激发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好奇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兴趣就是在不断的探究之中变得越来越深刻。因此,平时要留心观察一切事物,多给自己提一些“为什么”,并且经常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感受知识的魅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上问号,然后去钻研,并从中悟出道理来。学业上的长进往往是循着“好奇-有疑-思考-释疑-有得-产生兴趣”的轨迹发展。
3 学会兴趣的迁移。中学生往往是兴趣十分广泛,但由于自控力较差,不容易把握自己兴趣的发展方向,容易“入迷”。例如“追星族”、“足球迷”等,由此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学业的提高。兴趣广泛不是坏事,学校还要开辟第二课堂来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每个学生在广泛兴趣基础上必须突出自己的中心兴趣即学习各门学科知识。要把握好一定的“度”。注意控制自己,随时把不利于中心兴趣的其它方面过度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4 把学习兴趣与理想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学习兴趣要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永恒的活力,这就需要把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理想的土地之中。一方面要使自己的理想具有明确的近期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完成目前的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使自己的理想具有远大目标,从而执著地追求人生的未来。这样你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发展成为你的志趣,最终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此外,调查结果表明,老师讲课的好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故教师讲课水平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