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有效需求的现实选择。它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对我国未来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只有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才能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这当中,如何运用好金融行业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城镇化;着力点
目前,我国的发展战略已经步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金融的支持不仅要高速度,而且还要高质量。金融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必须要定位准,找好着力点。
一、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着力点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本物质保障,也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资金最集中的地方。例如:建公路、排污水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物品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福利、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因此当地政府要为城镇配备完善的,并且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根据这些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分三类:首先是,可以通过设施使用时的收费来实现盈利的;其次是,即便收费,也无法覆盖成本;最后是,纯公益性的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周期性长,资金占用额比较大,仅仅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当把目标放大金融机构上。
2.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中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城镇化建设的初期,物资的需求多数来源于农业,所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农业现代化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这个特点,不但合适银行,也合适证券和保险这类的金融机构。
3.非农化建设
非农化是集农民职业非农化和农民身份市民化的两者统一。虽然,农民变成一个城镇居民是一个高兴的时刻,但这一转变的背后就是失去了土地,这样一来,农民就要接受自谋出路的风险,这样一为,针对农民进城再就业、乡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再就业或是创业都需要资金的配合,才能做到稳定经济和国民安定,这时金融机构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二、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
我国人多地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近相同,各省各市和地区的城镇化覆盖率和城镇基础设施存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快,而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各地城市发展明显不同。同样的,金融资源的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中西部则为48%和44%,显而易见,中西部城镇进度很慢,而我国行政级别在县以下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也十分有限,全国现在还有约3000多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这样多数农村居民是没有办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的。不仅如此,由于中西部城镇发展缓慢,这类地区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不完善。
2.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
金融作为一种少有的资源,要经过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发挥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整体生态环境并不是很好。首先,目前我国农村行政和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家相比,还是处在半传统、半封闭的状态。地方政府的行政方式与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组织运营的独立性,同时也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自由发挥的充分性。其次,在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水平层次也低,对农村地区诚信意识相对薄弱,农民对合同基本上不了解,从而导致了民间金融经常发生纠纷,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极大的阻碍了金融支持在农村的发展。
3.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金融机构的产品主要是以担保抵押为主,这部分贷款占到了绝大多数。最近几年,在新型化的城镇建设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行业和领域,其中有我们常见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土地流转、农民进城创业等,这些经济活动都需要由特定的金融工具为服务,但目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化建设的多样化的资金需要。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义
1.优化金融体系的布局
由于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均,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网点的建设,帮助和引导不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分支不多的问题,并且利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利用政策性金融与小微金融提升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聚集的能力。
2.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现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是资金短缺,想要用发展城市建设的资金去促进农村的建设,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因此,只有依靠农村金融的合理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健康阻碍了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所以就要加大支农和惠农的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这样才能让金融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金融机构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量身制定融资方案。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层次。首先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和创业对资金的需求;其次,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的支持。
四、结论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城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贵风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第5期.
[2]陈振华,我国农村政策金融的发展及其功能分析[J],农业考古,2011年第3期.
【关键词】金融;城镇化;着力点
目前,我国的发展战略已经步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金融的支持不仅要高速度,而且还要高质量。金融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必须要定位准,找好着力点。
一、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着力点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本物质保障,也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资金最集中的地方。例如:建公路、排污水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物品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福利、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因此当地政府要为城镇配备完善的,并且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根据这些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分三类:首先是,可以通过设施使用时的收费来实现盈利的;其次是,即便收费,也无法覆盖成本;最后是,纯公益性的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周期性长,资金占用额比较大,仅仅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当把目标放大金融机构上。
2.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中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城镇化建设的初期,物资的需求多数来源于农业,所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农业现代化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这个特点,不但合适银行,也合适证券和保险这类的金融机构。
3.非农化建设
非农化是集农民职业非农化和农民身份市民化的两者统一。虽然,农民变成一个城镇居民是一个高兴的时刻,但这一转变的背后就是失去了土地,这样一来,农民就要接受自谋出路的风险,这样一为,针对农民进城再就业、乡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再就业或是创业都需要资金的配合,才能做到稳定经济和国民安定,这时金融机构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二、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
我国人多地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近相同,各省各市和地区的城镇化覆盖率和城镇基础设施存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快,而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各地城市发展明显不同。同样的,金融资源的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中西部则为48%和44%,显而易见,中西部城镇进度很慢,而我国行政级别在县以下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也十分有限,全国现在还有约3000多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这样多数农村居民是没有办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的。不仅如此,由于中西部城镇发展缓慢,这类地区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不完善。
2.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
金融作为一种少有的资源,要经过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发挥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整体生态环境并不是很好。首先,目前我国农村行政和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家相比,还是处在半传统、半封闭的状态。地方政府的行政方式与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组织运营的独立性,同时也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自由发挥的充分性。其次,在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水平层次也低,对农村地区诚信意识相对薄弱,农民对合同基本上不了解,从而导致了民间金融经常发生纠纷,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极大的阻碍了金融支持在农村的发展。
3.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金融机构的产品主要是以担保抵押为主,这部分贷款占到了绝大多数。最近几年,在新型化的城镇建设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行业和领域,其中有我们常见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土地流转、农民进城创业等,这些经济活动都需要由特定的金融工具为服务,但目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化建设的多样化的资金需要。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义
1.优化金融体系的布局
由于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均,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网点的建设,帮助和引导不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分支不多的问题,并且利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利用政策性金融与小微金融提升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聚集的能力。
2.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现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是资金短缺,想要用发展城市建设的资金去促进农村的建设,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因此,只有依靠农村金融的合理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健康阻碍了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所以就要加大支农和惠农的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这样才能让金融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金融机构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量身制定融资方案。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层次。首先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和创业对资金的需求;其次,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的支持。
四、结论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城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贵风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第5期.
[2]陈振华,我国农村政策金融的发展及其功能分析[J],农业考古,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