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悍马”中型吉普车开始装备美军部队。很快,它就凭借极高的可靠性和通用性而深受大兵们欢迎,名号享誉世界。
面对此情此景,苏联人怎么可能甘心落后呢?1984年,高尔基汽车厂推出了一款模样奇特的的高机动轻型越野车GAZ-3937,它虽然在外形上与“悍马”大相径庭,但却被人们冠以“悍马斯基”的绰号,说白了也就是“俄国悍马”的意思。那么,它到底能不能对得起这个响亮的称号呢?
舒适的运兵车
美军的“悍马”吉普车有“战场的士”之称,不过,真正乘坐过它的大兵可绝不会认为它就像城市里的出租车那样舒适。毕竟,军用“悍马”多是在崎岖不平的野外地形狂奔,把乘客颠得七荤八素是常有的事。而且,因为结构限制,它的乘员舱常常在满员搭载时显得有些拥挤,让大兵们倍感辛苦。
反观GAZ-3937,因为从设计阶段开始就紧紧盯着美军“悍马”的各种优缺点,所以它的乘坐舒适性天生就比“悍马”要强许多。在车型上,“悍马斯基”已经完全没有了吉普车的样子,反倒是更像一辆越野中巴,整车比“悍马”大得多,宽敞的乘员舱除了坐正副驾驶和车长外,还能搭载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它的底盘宽大稳重,整车重心低,能有效缓冲颠簸,侧窗采用大尺寸设计,对乘员的紧张心理可以起到舒缓作用,这些都利于在远距离公路机动时降低乘员的疲劳,最大程度保证士兵的作战能力。此外,“悍马斯基”还保留了苏联汽车的一大特色——利用发动机热量取暖,这对在寒冷地区作战的士兵来说,绝对是个很贴心的设计。
有装甲,更结实
为了在战场特殊情况下可以随时变身成通用武器平台,美军的“悍马”从一开始就没有给整车安装专门的装甲,而且还采用了开放式车篷设计。这样的设计在1993年可让美军尝到了苦头,在一次作战中,他们的“悍马”车队被敌方的民兵部队用单兵反装甲武器打得落花流水,毫无疑问,防护能力差成了“悍马”最致命的缺陷!
相反,GAZ-3937的车身上安装了轻型装甲,可以抵御在100米内射来的7.62毫米口径机枪弹。这虽然让“悍马斯基”看上去几乎变成了装甲车,重量更是达到了美军“悍马”的2.5倍,但因为它的车体内能够装下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所以整车的机动性并没有降低。
上山下河,水陆两用
在苏联时代,为了适应欧洲各国河川密布的地理特征,保证战时行军顺畅,所有的苏联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都具备两栖行驶能力,甚至连一些自行火炮和自行反坦克炮也用上了两栖装甲车的底盘。如今,俄罗斯军队更是要求,除主战坦克之外的所有摩托化装备都必须“上得了山,下得了河”,“悍马斯基”当然也不能例外。
“悍马斯基”的底盘采用了防水设计,乘员舱为密封式结构,再加上它宽大车体内足够的空腔,整车几乎天生就是一艘“船”,不需要任何改动就可以直接下水,并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虽然“悍马斯基”没有安装水面推进装置,靠轮胎划水时速度仅为5千米/小时,但车上乘员可以通过宽大的车窗用桨划水来提高速度。这个画面虽然听上去很滑稽,但比起美军的“旱鸭子悍马”,还是先进了一大截——要知道,美军的“悍马”要想渡河,必须先经过密封处理,再安装上浮包,这才能漂在水面上。可要真正到了战时,哪还有时间做这些呢?
潜水员”
GAZ-3937“悍马斯基”作为高尔基汽车厂的得意之作,在对外销售中一直以两栖行驶能力作为最大的卖点。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德国越野汽车展中,第一次在苏联以外地区亮相的“悍马斯基”刚从运输车上卸下来,就被“调皮”的司机一脚油门开进了水池里。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它在水中畅游了一圈,然后从容地涉水上岸。从此,“悍马斯基”就得了一个新绰号:“潜水员”。
“悍马”的世界不好懂
作为一款“山寨货”,“悍马斯基”似乎处处都压过正牌“悍马”一头,大有反客为主之势。不过,如果考虑到它们各自适应的战术思想和作战方式,结论可就没那么好下了。比如说,美军更看重的是“悍马”的速度与灵活性,至于远距离机动,他们更愿意交给空中力量来完成。而且,美军“悍马”在作战时常常伴随主战坦克向前推进,暴露挨打的可能性很小,装甲并非必不可少。
看来,两家的“悍马”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说,还是交给士兵们去定夺吧!
面对此情此景,苏联人怎么可能甘心落后呢?1984年,高尔基汽车厂推出了一款模样奇特的的高机动轻型越野车GAZ-3937,它虽然在外形上与“悍马”大相径庭,但却被人们冠以“悍马斯基”的绰号,说白了也就是“俄国悍马”的意思。那么,它到底能不能对得起这个响亮的称号呢?
舒适的运兵车
美军的“悍马”吉普车有“战场的士”之称,不过,真正乘坐过它的大兵可绝不会认为它就像城市里的出租车那样舒适。毕竟,军用“悍马”多是在崎岖不平的野外地形狂奔,把乘客颠得七荤八素是常有的事。而且,因为结构限制,它的乘员舱常常在满员搭载时显得有些拥挤,让大兵们倍感辛苦。
反观GAZ-3937,因为从设计阶段开始就紧紧盯着美军“悍马”的各种优缺点,所以它的乘坐舒适性天生就比“悍马”要强许多。在车型上,“悍马斯基”已经完全没有了吉普车的样子,反倒是更像一辆越野中巴,整车比“悍马”大得多,宽敞的乘员舱除了坐正副驾驶和车长外,还能搭载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它的底盘宽大稳重,整车重心低,能有效缓冲颠簸,侧窗采用大尺寸设计,对乘员的紧张心理可以起到舒缓作用,这些都利于在远距离公路机动时降低乘员的疲劳,最大程度保证士兵的作战能力。此外,“悍马斯基”还保留了苏联汽车的一大特色——利用发动机热量取暖,这对在寒冷地区作战的士兵来说,绝对是个很贴心的设计。
有装甲,更结实
为了在战场特殊情况下可以随时变身成通用武器平台,美军的“悍马”从一开始就没有给整车安装专门的装甲,而且还采用了开放式车篷设计。这样的设计在1993年可让美军尝到了苦头,在一次作战中,他们的“悍马”车队被敌方的民兵部队用单兵反装甲武器打得落花流水,毫无疑问,防护能力差成了“悍马”最致命的缺陷!
相反,GAZ-3937的车身上安装了轻型装甲,可以抵御在100米内射来的7.62毫米口径机枪弹。这虽然让“悍马斯基”看上去几乎变成了装甲车,重量更是达到了美军“悍马”的2.5倍,但因为它的车体内能够装下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所以整车的机动性并没有降低。
上山下河,水陆两用
在苏联时代,为了适应欧洲各国河川密布的地理特征,保证战时行军顺畅,所有的苏联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都具备两栖行驶能力,甚至连一些自行火炮和自行反坦克炮也用上了两栖装甲车的底盘。如今,俄罗斯军队更是要求,除主战坦克之外的所有摩托化装备都必须“上得了山,下得了河”,“悍马斯基”当然也不能例外。
“悍马斯基”的底盘采用了防水设计,乘员舱为密封式结构,再加上它宽大车体内足够的空腔,整车几乎天生就是一艘“船”,不需要任何改动就可以直接下水,并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虽然“悍马斯基”没有安装水面推进装置,靠轮胎划水时速度仅为5千米/小时,但车上乘员可以通过宽大的车窗用桨划水来提高速度。这个画面虽然听上去很滑稽,但比起美军的“旱鸭子悍马”,还是先进了一大截——要知道,美军的“悍马”要想渡河,必须先经过密封处理,再安装上浮包,这才能漂在水面上。可要真正到了战时,哪还有时间做这些呢?
潜水员”
GAZ-3937“悍马斯基”作为高尔基汽车厂的得意之作,在对外销售中一直以两栖行驶能力作为最大的卖点。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德国越野汽车展中,第一次在苏联以外地区亮相的“悍马斯基”刚从运输车上卸下来,就被“调皮”的司机一脚油门开进了水池里。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它在水中畅游了一圈,然后从容地涉水上岸。从此,“悍马斯基”就得了一个新绰号:“潜水员”。
“悍马”的世界不好懂
作为一款“山寨货”,“悍马斯基”似乎处处都压过正牌“悍马”一头,大有反客为主之势。不过,如果考虑到它们各自适应的战术思想和作战方式,结论可就没那么好下了。比如说,美军更看重的是“悍马”的速度与灵活性,至于远距离机动,他们更愿意交给空中力量来完成。而且,美军“悍马”在作战时常常伴随主战坦克向前推进,暴露挨打的可能性很小,装甲并非必不可少。
看来,两家的“悍马”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说,还是交给士兵们去定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