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u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愈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特色,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通过确立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目标、认真分析影响当前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寻找提高办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职业 质量 教育 教学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
  
  正确的目标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分析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即职业教育发展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方式的转变密切相连,把社会上的就业需求转化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2. 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性: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结构合理,即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并要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协调发展;灵活开放,指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灵活的学制,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新局面;特色鲜明,就是职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发展,指职业学校要具有根据市场变化、社会需求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扩大办学自主权,增强自主办学能力,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
  
  二、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明确了新目标,就需要研究新对策,然而新对策的研究仍然需要针对现有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出发点。
  1. 学校领导、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参照普通教育模式进行的,因而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他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办学定位不准,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关门办学”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影响依然很大,仍在按照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来设置专业,导致所办专业脱离市场需求,缺乏行业依托,特色不明显。
  2.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存在严重缺陷。一是缺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对口”教材。二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存在多方面不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从提纲的确定到教材的编写,经验仍然在起主导作用。由于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因而编写的教材明显存在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三是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传统教材的编写往往周期较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这与实际要求不相适应。四是教学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运用不够。五是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学教材严重不足。
  3.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开设了一些新专业,如现代物流、装饰装潢等,但总体上还是“重商轻工”,且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趋同。
  4. 中等职业学校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它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造成中等职业学校还未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三、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对策
  
  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会付诸正确的行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职员工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有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另一类人才,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也可以说是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的质量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提高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应把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破除片面强调高分、听话、追求高考入学率等观念。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育人为中心、育人工作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适应我国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善待每一位学生。
  2. 创新投资机制,灵活融资,加快硬件建设。教学硬件设施配备的数量、先进程度、完好率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关系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融资的方式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3. 大力推行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应做到:第一,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第二,坚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培养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生存,帮助其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4. 建立一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3)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5. 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相关奖励制度,鼓励广大任课教师勤于编写讲义、研究讲义、完善讲义,以便将其编印成教科书;并不断吸收新的技术和信息或博采众长,融合提炼,创造有特色的多种活页教材。
  6.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包括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对学院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价。首先,健全教学管理部门职能,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的常规主体作用;其次,发挥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问卷评分对教师做出某些方面的评价或综合评价;最后,引进社会参与教育教学评价,打破学校围墙的界限,变封闭性监控与评价为开放性监控与评价。
  7.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来设置专业。在设置专业时,应以行业定位为主导来设置专业。此外,在考虑专业设置时,还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开设的专业应有尽可能稳定的生源和就业需求。
  8. 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建立实训基地的工作中应注意下列问题:一是实训基地建设尽可能突破只限于感性認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二是必须具有一定的仿真性;三是应力求资源共享,尽可能做到多个专业共用一个基地或相近的专业使用同一个基地;四是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吴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9期.
  [2]郑国强.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3]李乐琳.更新高职教学观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总158期.
  [4]刘彦文.我国高职的课程的八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职教论坛,2006年,第8期.
  [5]杨金土.谈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性.职教论坛,2006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写作是一种交际行为,英语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文章从阐述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不理想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高职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并以一次以网络作为媒体支持的写作任务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关键词: 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 计算机网络 高职英语写作    写作是一种交际行为,写作的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