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语言、思想方式、价值观, 亦或是文化取向与社会规范,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使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很难相互理解。因此, 在跨文化交流中, 一定会出现冲突现象。中西方人在思想上是存在差异的, 例如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 曲线思维和线性思维;直觉经验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人们的思维是开放的, 所以一定要解决好中西方思维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思想;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西方文化的最好代表是自反能力,而中国文化则体现了一种文化保守主义。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必然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不同民族的人在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选择,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在于他们的大脑和生理功能的差异,而是由宗教信仰、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所影响的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掌握, 有助于避免和解决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而且对促进国际交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文化交流和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文化与语言沟通的桥梁,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思维方式和人文文化是相互补充的。思维模式是一座桥梁。这种思维模式使人在处理问题时都有很大的主观倾向或个人色彩,因此,一些信仰会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当然,有些错误的思维模式会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
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主导的, 长期积累就形成了汉族思维方式。西方文化是客观的, 以自然为标准, 特别注重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与研究。主观思维和客观思维反应在了跨文化交流上。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或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
(一)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
整体性是中国思维方式最突出的特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把握,而忽视个体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自然与人的统一”。儒家认为“遵循自然规律”,“所有的事情都是为我准备的。我审视我的行为和我的诚实,这是最大的幸福。” 道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除此之外, 中华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强调集体和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共同体。整体思维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两方相互冲突,一方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家庭乃至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愿。因此,中国人注重整体性的思考,从整体到局部。
西方哲学思维追求自然知识的认识,强调自然与人的分离。他们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不同的,侧重于真实的证据和知识的查询,从个体思维出发。 西方传统思想总是在寻求与世界的对抗。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模式,强调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强调用逻辑和非矛盾的观点来处理和分析问题。这种思想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在近代,笛卡儿等人明确表示“我思故我在”。在这种主导思想的支配下,西方人民通过个人努力和斗争来争取自己的成功,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没有个人发展,就没有社会发展,也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他们处理每件事都是从局部性到整体性,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相反,西方人首先强调个体效应。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过分强调个人这种思维使得亲属关系弱,人际关系冷漠,缺乏必要的沟通。
(二)曲线思维和线性思维。
思维方式是文化和语言沟通的桥梁。中国人表达方式是委婉, 含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的主要不足是模糊思维。要改革传统思维方式,首先要改变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由整体思维的基本模式决定的,或者说模糊是整体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模糊性的主要表现包括:含蓄、婉转、表达情感时的间接性。在交流过程中, 中国的委婉和模糊给人以“话中有话”的感觉。
由于在东方和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不同。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提倡人本主义理论,他们以人为中心,在语言中隐含的意义很简单。他们尊重个人的个性和价值的物质利益。在语言表达方面,西方人讲得坦率而明确,往往直接指向重点。
(三)直觉经验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
意象思维是指分析、综合、加工和记忆的心理过程,是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图像。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直觉来探寻自然的秘密。老子认为道可以表示为不是永恒的道。有具体思维的中国人只满足于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的传统思维方式来认知事物的这种方法。他们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实践的可重复性,并认为反复去学习和观察是件快乐的事。古代中国人应用了实践的概念。中国人的思维趋于具体化,无论口头或书面。象形文字的应用开拓了中国意象思维。中国人用具体的视觉词汇来表达虚拟概念。
西方人以理性思维开始,以追求本体为目的纯知识与纯语言分析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把事物的本质看作是最终的学习目标。因此,在他们的观点中,理性因素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他们注重事物的本质,而意向往往是不重要的。
三、结论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它随政治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发展。 在跨文化交际中,它也是开放的。我们需要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同时,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消除文化冲突造成的冲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充分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正确分析、比较和识别外来文化从而吸收精华,消除渣滓。这有利于吸收、整合和实现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飞跃, 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运用跨文化管理方法,分析系统环境、动态机制和抵抗机制,以纠正不同的价值观。 有时,你需要选择一样而放弃另一样, 有时, 你需要平衡二者。我们需要注意思维方法并遵循沟通规则。尊重是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在满足原则的前提下,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尊重对方,承认差异的合理性,容忍和接受不同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刘敏. 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1.
作者简介: 王芳(1991),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黑龙江省,学历: 硕士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学文学。
关键词:跨文化;思想;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西方文化的最好代表是自反能力,而中国文化则体现了一种文化保守主义。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必然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不同民族的人在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选择,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在于他们的大脑和生理功能的差异,而是由宗教信仰、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所影响的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掌握, 有助于避免和解决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而且对促进国际交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文化交流和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文化与语言沟通的桥梁,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思维方式和人文文化是相互补充的。思维模式是一座桥梁。这种思维模式使人在处理问题时都有很大的主观倾向或个人色彩,因此,一些信仰会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当然,有些错误的思维模式会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
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主导的, 长期积累就形成了汉族思维方式。西方文化是客观的, 以自然为标准, 特别注重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与研究。主观思维和客观思维反应在了跨文化交流上。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或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
(一)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
整体性是中国思维方式最突出的特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把握,而忽视个体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自然与人的统一”。儒家认为“遵循自然规律”,“所有的事情都是为我准备的。我审视我的行为和我的诚实,这是最大的幸福。” 道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除此之外, 中华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强调集体和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共同体。整体思维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两方相互冲突,一方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家庭乃至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愿。因此,中国人注重整体性的思考,从整体到局部。
西方哲学思维追求自然知识的认识,强调自然与人的分离。他们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不同的,侧重于真实的证据和知识的查询,从个体思维出发。 西方传统思想总是在寻求与世界的对抗。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模式,强调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强调用逻辑和非矛盾的观点来处理和分析问题。这种思想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在近代,笛卡儿等人明确表示“我思故我在”。在这种主导思想的支配下,西方人民通过个人努力和斗争来争取自己的成功,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没有个人发展,就没有社会发展,也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他们处理每件事都是从局部性到整体性,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相反,西方人首先强调个体效应。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过分强调个人这种思维使得亲属关系弱,人际关系冷漠,缺乏必要的沟通。
(二)曲线思维和线性思维。
思维方式是文化和语言沟通的桥梁。中国人表达方式是委婉, 含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的主要不足是模糊思维。要改革传统思维方式,首先要改变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由整体思维的基本模式决定的,或者说模糊是整体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模糊性的主要表现包括:含蓄、婉转、表达情感时的间接性。在交流过程中, 中国的委婉和模糊给人以“话中有话”的感觉。
由于在东方和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不同。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提倡人本主义理论,他们以人为中心,在语言中隐含的意义很简单。他们尊重个人的个性和价值的物质利益。在语言表达方面,西方人讲得坦率而明确,往往直接指向重点。
(三)直觉经验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
意象思维是指分析、综合、加工和记忆的心理过程,是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图像。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直觉来探寻自然的秘密。老子认为道可以表示为不是永恒的道。有具体思维的中国人只满足于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的传统思维方式来认知事物的这种方法。他们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实践的可重复性,并认为反复去学习和观察是件快乐的事。古代中国人应用了实践的概念。中国人的思维趋于具体化,无论口头或书面。象形文字的应用开拓了中国意象思维。中国人用具体的视觉词汇来表达虚拟概念。
西方人以理性思维开始,以追求本体为目的纯知识与纯语言分析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把事物的本质看作是最终的学习目标。因此,在他们的观点中,理性因素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他们注重事物的本质,而意向往往是不重要的。
三、结论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它随政治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发展。 在跨文化交际中,它也是开放的。我们需要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同时,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消除文化冲突造成的冲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充分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正确分析、比较和识别外来文化从而吸收精华,消除渣滓。这有利于吸收、整合和实现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飞跃, 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运用跨文化管理方法,分析系统环境、动态机制和抵抗机制,以纠正不同的价值观。 有时,你需要选择一样而放弃另一样, 有时, 你需要平衡二者。我们需要注意思维方法并遵循沟通规则。尊重是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在满足原则的前提下,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尊重对方,承认差异的合理性,容忍和接受不同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刘敏. 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1.
作者简介: 王芳(1991),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黑龙江省,学历: 硕士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