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用诗歌照亮前路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910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德国斯图加特市的“交通诗歌运动”上,出现了第一首中国现代诗《我学的语文有时没有用》,让人惊讶的是它竟出自十五岁女孩姜馨贺之手:在路过沙漠的/火车上/我加了一个/维吾尔族哥哥的微信/回到深圳互相问候/结果我不懂维文/他不懂汉文/语音也听不懂/就只好发表情……这项有着30年历史的诗歌运动每年发布两次,每次只有四五首从世界各国精心遴选出的诗歌能获展出,此前展出的中国作品只有唐诗和老子的名言。
  姜馨贺是近年来国内崭露头角的00后诗人,获得了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并和妹妹姜二嫚合作出版诗集《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很多人惊叹她是天生的诗人,她则自称是“野生派诗人”,因为她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丰富的经历、广泛的阅读,再加上善于捕捉心灵细微的振动,让姜馨贺笔下的字符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光芒。
  姜馨贺生活在一个尊重天性和自由想象的家庭里,获得了宝贵的诗性启蒙。从小她就是游乐场、海滩、山林和农场里的常客,热衷于和童心未泯的爸爸做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比如自己动手搭建树屋,过一把“原始人”的瘾;徜徉于深夜的动物园,看动物们与白天迥然不同的生活;打着手电去正在拆除的城中村探险,发现一只孤独的猫静静地守在人去楼空的旧居……自由的成长体验,极大支持了馨贺的创作。
  3岁半时,馨贺的绘本阅读量已超过1000册,“小时候,爸爸会把一些大部头的经典著作给我朗读、录音,然后我听着录音看书,慢慢就学会了认字。”
  姜馨贺把自己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仅是童言趣语,父母觉得很有意思就记了下来。第二阶段,知道自己是在创作,并且有意识地捕捉灵感,但需要父母帮忙记录。第三阶段,主动寻找、酝酿灵感,也能够独立书写了。
  后来,姜爸爸整理出一本属于女儿的诗集《蟋原》。那时,她才刚上小学一年级,却发现语文课本跟自己看的书相去甚远。有一天,她终于爆发了:“我不想去上学了!”她的父母勇敢地包容了女儿的特立独行,让她回家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写自己想写的诗。
  休学后,姜馨贺的文学和写作水平突飞猛进。然而父母却发现,她的数学只自学到小学二年级水平,知识结构很不均衡。大人们争论不休时,馨贺却躲了出来,此时只有诗歌能够排解她的烦恼。
  最终,她重返校园,并且认识到,如果总是拘囿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许意味着另一种禁锢。面对新的挑战,她这样抒发自己的情怀:海浪/它們决心离开大海/它们想爬上沙滩/去大地和天空遨游/谁的头昂得最高/谁就冲得最远(《海浪》)。 她开始学会站在世界的另一面冷静观察,而不是用是非善恶做单一的评判。
  行有涯,诗无疆。姜馨贺的诗沉静美好,充满哲思悲悯,这个15岁的天才少女诗人,就是这样自由行走于诗的国度,用诗意之光祝福所有的道路。
  (聂勇摘自辽宁青年杂志微信号)
其他文献
不久前,我去台湾旅行。有一天,我吃完宵夜,坐计程车回酒店。坐下来没多久,我就开始找无线耳机盒。司机瞥了我一眼,问:“这个无线耳机到底好不好用哦?我听别人讲,要好幾千块哦。”  可能是太久没有和人说话,也可能是他时刻保持笑容,我意识到,我和他相处只有这十几分钟,我决定真诚一次。“我觉得这个耳机很特别,它是可以被分享的。我给你讲个故事。”  从我初中开始,我和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平时都用简单的字对话
期刊
上初三的时候,我最喜欢坐在操场的看台上,眺望校园围墙外的世界。一堵墙,把学校围成了一个漂浮在麦浪里的大船,这艘船要驶向哪里呢?  小时候,我们总会想着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拥有大人的担当,以为成人的高度难以企及,没想到成长往往不请自来。《有多少伤就会有多少坚强》里的作者,遇见了一件孩子眼里的大事,当他学会以父母的眼光去看这件事的时候,大事化小了,“我突然觉得我在五年级时和四年级时的想法不一样了。”
期刊
小时候,我常常觉得住在山上的我们是全世界最倒霉的孩子。  我们住在台湾花莲县玉里镇的半山腰上,每天上学那半小时路程就像是一场闯关大冒险。首先我们得经过阿娇家,她家养了几只坏脾气的火鸡,火鸡就算待在老远的地方,只要看见我们经过,就会气冲冲地追着我们跑,如果跑得慢被啄一口,那可是不得了的痛啊。  接着来到紧邻学校的无尾溪,无尾溪平常是干涸的,我们从溪床上踩着砂石而过;下雨才有溪水流动,下大雨溪水就暴涨
期刊
“你想象,把一颗珍珠掷入一个玉盘中,然后再一颗接一颗地掷下去,它们如流星落下,但每一个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清澈明亮,最后一切又恢复了宁静。你试试!”王迪说。  我试着弹,一次又一次。开始的那些音还不错,但接下来要给每一个音留下空间,耐心地等待,让喷薄而出的音一一流出,并完全把握住其准确自然的节奏,然后在那最精确的一瞬间结束。  我们当时正在弹《鸥鹭忘机》,一个关于渔夫和一群海鸥的故事。我弹出的音应当
期刊
当代著名水彩画家华宜玉,是中国水彩画坛享有盛誉的水彩建筑画专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水彩画家之一,曾创作出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华宜玉水彩画精选》一书由她的子女从她留下的多幅水彩作品及对作品的批注中,精选出219幅画作和122条批注,结集而成。  华宜玉出身书香门第,能书善画的传统教育使她从小受到中国书画艺术的熏陶,产生了对绘画的兴趣,也给她的审美观打上了根深蒂固的“中国风”烙印。成年后,虽饱
期刊
春天  是一棵小树苗  雨水将它滋润  微风使它美丽  春天努力向上  長成一棵大树  长成一片森林  春天背着希望长大  结出的果实  是一缕缕阳光
期刊
电影《少年的你》火了,人们以“惊艳”来形容易烊千玺的演技。随着影片上映,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向这个少年涌来。  《少年的你》讲述了一场高考前夕的校园意外,改变了两个少年的命运。陈念(周冬雨饰)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而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牵扯出一连串不为人知的校园欺凌故事,陈念也被一点点卷入其中……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小北”(易烊千玺饰)的少年闯入了
期刊
小时候,经常会路过家附近的书法学社。看到里面的老师在写行书,那一撇一捺、一招一式似在演练太极拳,行云流水,出神入化,我常常会看得入迷,久久不愿离去。那时起,一个梦想便在我小小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七岁那年,我进入书法学社。手捧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站在书桌前,用幼小的手握住粗粗的笔杆。别看毛笔轻轻,柔弱的笔尖却像一个无法捕捉的精灵,肌肉绷得紧紧的,手臂时常酸痛,连吃饭时拿筷子都会抖动不已。随着练习
期刊
爷爷在楼顶养了一架黄瓜。普通的叶,普通的花,沿着架子攀折而上,织成一片小小的绿网。站在远处眺望,绿色的黄瓜架与周遭五彩缤纷的花架和银光泛泛的衣架相比,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闯进了繁华大都市,格格不入。  为此,父亲多次提出拆除黄瓜架的建议,总被操着一口方言的爷爷驳回:“我的黄瓜长得那么好,拆什么拆!”  迫于爷爷的威严,父亲暂时放弃了这一计划。绿色的黄瓜架暂有了憩息之地。  是夜。电光雷鸣,大雨倾
期刊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那个时候是我大学毕业的最后一个月,从学校里走出来,走向一辆捷达车。剧组的制片坐在里面,等着送我去片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对于我来说是穿越了两个世界。  上高中的时候,我拍了《爱情麻辣烫》,演我自己——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虽然当时我自认为我真的不适合当演员,但是拍戏这件事,还是觉得挺好玩的。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倚天屠龙记》的导演看到了我的一张照片,就让我去演周芷若。哇,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