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幼儿师范专业中视唱练耳课程遇到的困难,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进行探索解决。并以开放式教学任务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由浅入深,逐步解决视唱练耳的关键环节。并以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视唱练耳 幼师教育 任务式驱动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8-02
1 视唱练耳课程特点
在各音乐教育领域中,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音乐素养普遍较低,视唱练耳更是必不可缺的重要课程。视唱练耳教学是通过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节拍、旋律、调式、速度、力度、强弱与高低等等方面的反复練习,把对音乐的感受变成清晰的听觉概念,来逐步增强学生的乐感,从而为音乐的情感表演创造意识上的条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更有利于他们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
在幼儿师范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音准、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调性、多声思维等。也就是说把技术、技能性的训练延伸到情感体验与表现,为他们以后在音乐上的表现做出从技术技能到抒发情感的过渡。
2 幼师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抱怨视唱练耳太难,太枯燥,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学习效率差。有些学生甚至会一上视唱练耳课就紧张害怕。这就使“视唱练耳”成了幼师音乐教学的难点。分析造成这一教学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幼师班的学生因未经任何的专业筛选直接进入学校,普遍存在音乐素质如节奏感、乐感、音准等较差的问题,更有甚者连一个单音都未能成功模仿,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视唱练耳的困难,兴趣也随之降低。(2)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没有充分分析幼师学生本身的特点之前,教师常常未能把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转化为适当的教学行为方式,而是采取单一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直接给并无什么艺术体验的学生,造成了学生对视唱练耳由畏难而厌恶,甚至惧怕心理。(3)是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仅凭学期或学年的面试成绩作为片面的、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做法,忽视对学习过程的弹性、发展性评价。这样,其评价手段往往很难有激励学生的积极作用。
3 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灌输。由此我们在教学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尝试。
任务式教学从理论上区分了两个概念:“学得”和“习得”。“学得”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教学及练习掌握知识,而“习得”是指学生在互动性的学习活动中感悟语言从而建立语感,显然后者更符合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部分。前任务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可执行的学习活动即任务,任务环包括学生分组执行任务,执行中的感悟、体验和任务报告三个环节,后任务是指师生共同对任务执行的过程、状态及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操作中强调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指导监督者,有时也加入“任务”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任务式教学”由于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协作精神,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内课外溶为一体。
4 任务教学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作为构建者—— 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的主体。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任务进行主体性学习。在视唱练耳教学任务的设计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层次性、多元化。通过任务的解决,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较大的发挥。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具体应用到视唱练耳的教学,则要求我们从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典型的视唱练耳任务出发(例如,比较熟悉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听音,识谱,唱谱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开展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解决和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
开放型任务一般需要由小组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如多声部视唱练耳任务。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歌唱,只有首先学会歌唱才能对视唱练耳课的其他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足,体会更深刻,进步也更大。
以下以歌曲《送别》为开放型任务的例子进行任务式驱动教学。
《送别》这是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之一,而原曲作者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J.S.Ordway),19世纪初由李叔同填词而成,李叔同在填词时改动了个别旋律音程,并简化了每句句尾的切分节奏,使之更为简朴,极易上口,因此很快就在青少年中流传。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1)给出标准音的情况下,听记单音即可看作是听辨标准音与所听单音的音程;听记音程或和旋律看作分辨若干个关联的音程;听记旋律即看作连续的分辨音程。也就是说,解决听辨音程问题。是练耳课的关键。学生从听记单音这些比较简单的任务开始,再到听记旋律,由浅入深。
(2)记节奏。节奏与音高是构成旋律的两个方面,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如缓缓的长亭晚风,学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让他们来念记若干小节《送别》的节奏。节奏记熟了再解决音高的问题,就容易了。这时让学生注意听琴弹奏的曲谱,边听边想边打节拍,学生很有兴趣,花时不多效果很好。此法适用于如《送别》类歌曲短小宜唱,节奏简单。
(3)唱歌词。许多歌曲学生在听了以后很想唱,不妨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唱歌词。学生在唱词时更容易感受到歌曲的形象美,保持学唱的积极性,也为更进一步唱好歌曲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摸唱很快学会唱歌词,然后,可适时鼓励他们再更进一步,试着唱唱曲谱。通过试唱,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本事”变大了,觉得识谱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渐渐地就能唱谱了。
(4)先解决部分难点,再整体识唱曲谱。可将曲谱打乱顺序出示,要求学生听琴弹奏后,按顺序排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听、想、任等环节,对曲谱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学唱就显得较容易。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积极性很高。
(5)通过小组任务,分声部合唱来完成多声部视唱练耳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也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发的催发剂和试验场,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还可以体验分工与协助,交流与互动。
5 多元评价方式促进任务式教学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评价的目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带有竞争性的课堂活动中,老师更应该强调这一点。其次,让学生学会利用评价来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单止以学期成绩总结性评价,更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中同学的互相评价,完成任务报告的小结。通过评价,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从评价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评价中,学习交际。给别人提出意见时,能用礼貌、委婉的方式提出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可以建立平等、和谐、愉悦的视唱练耳的课堂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是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兴趣做的一些尝试。无论是从节奏入手,还是从唱单音过渡到唱旋律得以启迪,这些办法均可根據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相互结合应用。不管怎样,让学生学好视唱练耳,提高兴趣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刘永平.视唱练耳[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余飞,张松斌,赵丽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优秀论文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4] 曹峰,王昕明,陆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优秀课例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刘卫权,男,广东韶关人,清远市技师学院社会服务系幼儿教育专业音乐讲师。
关键词:视唱练耳 幼师教育 任务式驱动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8-02
1 视唱练耳课程特点
在各音乐教育领域中,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音乐素养普遍较低,视唱练耳更是必不可缺的重要课程。视唱练耳教学是通过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节拍、旋律、调式、速度、力度、强弱与高低等等方面的反复練习,把对音乐的感受变成清晰的听觉概念,来逐步增强学生的乐感,从而为音乐的情感表演创造意识上的条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更有利于他们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
在幼儿师范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音准、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调性、多声思维等。也就是说把技术、技能性的训练延伸到情感体验与表现,为他们以后在音乐上的表现做出从技术技能到抒发情感的过渡。
2 幼师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抱怨视唱练耳太难,太枯燥,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学习效率差。有些学生甚至会一上视唱练耳课就紧张害怕。这就使“视唱练耳”成了幼师音乐教学的难点。分析造成这一教学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幼师班的学生因未经任何的专业筛选直接进入学校,普遍存在音乐素质如节奏感、乐感、音准等较差的问题,更有甚者连一个单音都未能成功模仿,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视唱练耳的困难,兴趣也随之降低。(2)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没有充分分析幼师学生本身的特点之前,教师常常未能把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转化为适当的教学行为方式,而是采取单一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直接给并无什么艺术体验的学生,造成了学生对视唱练耳由畏难而厌恶,甚至惧怕心理。(3)是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仅凭学期或学年的面试成绩作为片面的、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做法,忽视对学习过程的弹性、发展性评价。这样,其评价手段往往很难有激励学生的积极作用。
3 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灌输。由此我们在教学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尝试。
任务式教学从理论上区分了两个概念:“学得”和“习得”。“学得”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教学及练习掌握知识,而“习得”是指学生在互动性的学习活动中感悟语言从而建立语感,显然后者更符合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部分。前任务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可执行的学习活动即任务,任务环包括学生分组执行任务,执行中的感悟、体验和任务报告三个环节,后任务是指师生共同对任务执行的过程、状态及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操作中强调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指导监督者,有时也加入“任务”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任务式教学”由于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协作精神,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内课外溶为一体。
4 任务教学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作为构建者—— 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的主体。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任务进行主体性学习。在视唱练耳教学任务的设计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层次性、多元化。通过任务的解决,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较大的发挥。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具体应用到视唱练耳的教学,则要求我们从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典型的视唱练耳任务出发(例如,比较熟悉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听音,识谱,唱谱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开展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解决和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
开放型任务一般需要由小组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如多声部视唱练耳任务。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歌唱,只有首先学会歌唱才能对视唱练耳课的其他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足,体会更深刻,进步也更大。
以下以歌曲《送别》为开放型任务的例子进行任务式驱动教学。
《送别》这是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之一,而原曲作者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J.S.Ordway),19世纪初由李叔同填词而成,李叔同在填词时改动了个别旋律音程,并简化了每句句尾的切分节奏,使之更为简朴,极易上口,因此很快就在青少年中流传。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1)给出标准音的情况下,听记单音即可看作是听辨标准音与所听单音的音程;听记音程或和旋律看作分辨若干个关联的音程;听记旋律即看作连续的分辨音程。也就是说,解决听辨音程问题。是练耳课的关键。学生从听记单音这些比较简单的任务开始,再到听记旋律,由浅入深。
(2)记节奏。节奏与音高是构成旋律的两个方面,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如缓缓的长亭晚风,学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让他们来念记若干小节《送别》的节奏。节奏记熟了再解决音高的问题,就容易了。这时让学生注意听琴弹奏的曲谱,边听边想边打节拍,学生很有兴趣,花时不多效果很好。此法适用于如《送别》类歌曲短小宜唱,节奏简单。
(3)唱歌词。许多歌曲学生在听了以后很想唱,不妨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唱歌词。学生在唱词时更容易感受到歌曲的形象美,保持学唱的积极性,也为更进一步唱好歌曲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摸唱很快学会唱歌词,然后,可适时鼓励他们再更进一步,试着唱唱曲谱。通过试唱,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本事”变大了,觉得识谱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渐渐地就能唱谱了。
(4)先解决部分难点,再整体识唱曲谱。可将曲谱打乱顺序出示,要求学生听琴弹奏后,按顺序排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听、想、任等环节,对曲谱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学唱就显得较容易。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积极性很高。
(5)通过小组任务,分声部合唱来完成多声部视唱练耳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也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发的催发剂和试验场,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还可以体验分工与协助,交流与互动。
5 多元评价方式促进任务式教学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评价的目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带有竞争性的课堂活动中,老师更应该强调这一点。其次,让学生学会利用评价来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单止以学期成绩总结性评价,更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中同学的互相评价,完成任务报告的小结。通过评价,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从评价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评价中,学习交际。给别人提出意见时,能用礼貌、委婉的方式提出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可以建立平等、和谐、愉悦的视唱练耳的课堂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是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兴趣做的一些尝试。无论是从节奏入手,还是从唱单音过渡到唱旋律得以启迪,这些办法均可根據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相互结合应用。不管怎样,让学生学好视唱练耳,提高兴趣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刘永平.视唱练耳[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余飞,张松斌,赵丽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优秀论文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4] 曹峰,王昕明,陆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优秀课例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刘卫权,男,广东韶关人,清远市技师学院社会服务系幼儿教育专业音乐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