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肝巨大血管瘤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或者血管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 将我院于2012年收治的62名进行手术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血管瘤剥除手术,而实验组的患者则要进行规则性的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痊愈率进行比较,发现进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45.5%,而进行血管瘤剥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21.4%,但血管瘤剥除术的并发症为4例,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并发症为11例,P<0.05。结论 用规则性肝切除术来治疗肝巨大血管瘤,治愈率比较高,但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而血管瘤剥除术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左肝血管瘤一般选择规则性干切手术。
【关键词】 肝巨大血管瘤;剥除术;肝切除;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62-01
肝巨大血管瘤是肝脏出现的肿瘤,它一般都是侵入第一、第二或者第三肝门,因此手术的难度极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它可能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并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目前,规则性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其他的治疗方法仅仅只是辅助治疗的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2年共收治了62名肝巨大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有21名,女性有41名,患者的年龄大概在39-71岁之间。大部分患者都有腹痛、腹胀的临床症状,经检查和诊断,确认为患有肝巨大血管瘤。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生育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有31例,全部进行血管瘤剥除术,沿着正常肝实质与肝血管瘤分界清楚,在靠近肿瘤的部分,沿着肝脏与肝血管瘤之间的空隙进行一点一点的分离。在分离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血管瘤的血管,应该及时的进行结扎或者电凝,直到血管瘤被完全的剥除掉。另外,手术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碰到血管,防止肿瘤出血。
实验组的患者有31例,实施标准的规则性肝切除术,切除的时候要让病人向右倾或者向左倾。建立气腹和通道,切断肝脏周围的韧带,游离肝左叶,对第一肝门进行解剖,解剖出肝动脉和静脉,结扎锁夹闭左肝动脉和静脉左支并且将其剪短,控制肝血流,可见左半肝的状态。然后再对第二肝门进行解剖,将肝左静脉分离出来,然后再缝扎上,从而控制肝脏的留血。如果解剖不成功,也可以等待肝至左静脉时再用丝线进行结扎。最后还要在预切线上用电刀、超声刀等器械来断离肝实质。如果肝内管道的直径大于两毫米,切断之前就必须要用钛夹来处理,从而避免出现胆漏的现象。
1.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肝巨大血管瘤在手术后可能会引起并发症,比如术后大出血、胆漏等。术后大出血可能会与手术时候的止血措施有关,结扎线脱落、腹腔积液、血管被腐蚀等等,都会造成大出血。因此,必须在手术后进行残肝创面,从而避免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要根据病情的不同来对创面进行处理,同时,这也是预防术后胆漏、脓肿的有效措施。
2 结 果
将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比较,发现进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45.5%,而进行血管瘤剥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21.4%,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远远小于对照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治愈率远远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规则性肝切除的方法,但对照组的血管瘤剥除术出现的并发症比率比实验组的要少。
3 讨 论
肝巨大血管瘤是肝脏出现的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明确,但发病的时期较慢,甚至可持续多年。目前在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方法中,规则性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方法。它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方面,都要好于血管瘤剥除术,但血管瘤剥除术的并发症出现的机率相对较少。无论哪一种手术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当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就要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了。
参考文献
[1] 滕瑞峰,赵宇,等.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126例临床应用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8):463-465.
[2] 陈晓鹏,彭淑牖,等.刮吸解剖法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肿瘤杂志,2002,17(5):345-346.
[3] 李俊霞,张艳艳,陈祥青.1例肝巨大血管瘤切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5):477-477.
[4] 岳树强,窦科峰,等.31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外科解剖和电刀应用[J].伤残医学杂志,2003,11(1):14-16.
【关键词】 肝巨大血管瘤;剥除术;肝切除;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62-01
肝巨大血管瘤是肝脏出现的肿瘤,它一般都是侵入第一、第二或者第三肝门,因此手术的难度极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它可能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并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目前,规则性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其他的治疗方法仅仅只是辅助治疗的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2年共收治了62名肝巨大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有21名,女性有41名,患者的年龄大概在39-71岁之间。大部分患者都有腹痛、腹胀的临床症状,经检查和诊断,确认为患有肝巨大血管瘤。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生育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有31例,全部进行血管瘤剥除术,沿着正常肝实质与肝血管瘤分界清楚,在靠近肿瘤的部分,沿着肝脏与肝血管瘤之间的空隙进行一点一点的分离。在分离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血管瘤的血管,应该及时的进行结扎或者电凝,直到血管瘤被完全的剥除掉。另外,手术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碰到血管,防止肿瘤出血。
实验组的患者有31例,实施标准的规则性肝切除术,切除的时候要让病人向右倾或者向左倾。建立气腹和通道,切断肝脏周围的韧带,游离肝左叶,对第一肝门进行解剖,解剖出肝动脉和静脉,结扎锁夹闭左肝动脉和静脉左支并且将其剪短,控制肝血流,可见左半肝的状态。然后再对第二肝门进行解剖,将肝左静脉分离出来,然后再缝扎上,从而控制肝脏的留血。如果解剖不成功,也可以等待肝至左静脉时再用丝线进行结扎。最后还要在预切线上用电刀、超声刀等器械来断离肝实质。如果肝内管道的直径大于两毫米,切断之前就必须要用钛夹来处理,从而避免出现胆漏的现象。
1.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肝巨大血管瘤在手术后可能会引起并发症,比如术后大出血、胆漏等。术后大出血可能会与手术时候的止血措施有关,结扎线脱落、腹腔积液、血管被腐蚀等等,都会造成大出血。因此,必须在手术后进行残肝创面,从而避免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要根据病情的不同来对创面进行处理,同时,这也是预防术后胆漏、脓肿的有效措施。
2 结 果
将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比较,发现进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45.5%,而进行血管瘤剥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21.4%,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远远小于对照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治愈率远远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规则性肝切除的方法,但对照组的血管瘤剥除术出现的并发症比率比实验组的要少。
3 讨 论
肝巨大血管瘤是肝脏出现的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明确,但发病的时期较慢,甚至可持续多年。目前在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方法中,规则性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方法。它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方面,都要好于血管瘤剥除术,但血管瘤剥除术的并发症出现的机率相对较少。无论哪一种手术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当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就要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了。
参考文献
[1] 滕瑞峰,赵宇,等.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126例临床应用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8):463-465.
[2] 陈晓鹏,彭淑牖,等.刮吸解剖法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肿瘤杂志,2002,17(5):345-346.
[3] 李俊霞,张艳艳,陈祥青.1例肝巨大血管瘤切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5):477-477.
[4] 岳树强,窦科峰,等.31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外科解剖和电刀应用[J].伤残医学杂志,2003,1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