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局部阻滞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的足底筋膜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50)和阻滞组(n=50)。冲击波组使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高能量手柄,探头15 mm,频率10~15 Hz,治疗压力1.0~2.0 bar,冲击次数2 000次,每5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阻滞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局部穿刺注射治疗,注射镇痛液3~5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3 ml+0.9%氯化钠2 ml),1次/周,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周,末次治疗后1、3个月时早晨起步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冲击波组和阻滞组完成试验者各45、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首次治疗后1周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时,阻滞组VAS评分均低于冲击波组(P均<0.05),但末次治疗后3个月时冲击波组VAS评分低于阻滞组(P=0.040)。冲击波组首次治疗后1周、末次治疗后1个月时VAS 0~3分患者例数少于阻滞组(P均<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冲击波组和阻滞组优良率分别为88.9%、75.6%(P>0.05),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两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8±3.3)分、(6.3±2.9)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局部阻滞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患者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