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海南与张东木:鲁商家族的资本背负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包括成丰面粉厂在内的官扎营片区拆迁,难得的是,成丰面粉厂作为工业遗址被天桥区政府保留下来,预设济南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自1921年建厂至今,成丰面粉厂已过沧桑百年,工厂遗址在成丰街25号,巴洛克式建筑清晰可辨。如今,机器绝鸣、建筑已墙残壁断、创始人苗家商脉已断,虽门外仍有稀疏看客,却鲜少再有人提及苗氏家族与成丰面粉厂的轶闻。
  开埠史是一部商业史,最能折射商业变迁的无疑是彼时商业大族的兴衰成败。以苗海南为代表的苗氏家族,以张东木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其资本背负在国运动荡的100年里镌刻下深深的痕迹。
  他们的抗争在不自觉中重建中国的商业传统,而他们也自始至终与自己的商业角色保持着若有若无的隔离。
  苗氏家族纱厂志
  苗氏家族实际分“大苗”和“小苗”两支,“大苗”的代表人物是赫赫有名的苗杏村(苗世远)和苗兰亭叔侄,“小苗”的当家人便是青出于蓝的苗星垣(苗世德)和苗海南(苗世循)兄弟两个。两家在“世”字辈上是还没有出“五服”的堂叔伯兄弟。
  传说中苗杏村是挑着两篓子姜、苗星垣推着一独轮车炭进得济南府,不到十年时间,便在商埠的纬四路上盖起了几十间门脸的大楼房,俨然是雄霸一方的大坐商。
  苗杏村后来创办了面粉厂、纱厂,其先租后买的鲁丰纱厂改名为成大纱厂,即今天的国棉一厂。
  苗星垣兄弟出道自立门户要比苗杏村晚上十年左右的时间,在1920年,苗星垣才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叫同聚长的粮栈。但此时的苗星垣已羽翼丰满,大有一飞冲天之势。
  苗海南是哥哥苗星垣一生中最大的成就。1924年,苗星垣有了涉足纺织业的长远打算,便安排苗海南到南通纺织学院学习,1928年又送苗海南赴英国皇家纺织学院学习。
  事实证明苗星垣的高瞻远瞩,这也奠定了苗氏企业发展的根基。
  苗海南一生都在寻找自己、家族、国家的发展脉络。他一生都在渴望一个平和的商业环境。他与哥哥研究拟定了“大西北计划”,准备从西安到兰州间每个重要城市都设面粉厂或纺纱厂。1935年创办成丰面粉厂西安分厂,两年后,又在西安建立成通纱厂分厂。
  40年代后期,企业经营几近破产。1948年,苗海南对国民党早已失去信心,对之不再抱任何幻想,他决心迎接济南解放。当时不少企业家把资金和物资往海外转移,而苗海南却冒着风险将存在上海近200万美元的进口设备辗转运回济南,以备再振企业,服务于新中国。
  由于率先参加公私合营,苗海南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有名的“红色资本家”。可是,到了1966年,“革命闯将”冲进他的卧室,一把扯下挂在墙上的名画,付之一炬。他躺在病床上心痛欲裂:“不要撕,这是国宝,送博物馆!”屋里古瓷器被砸得支离破碎,屋外焚烧字画的黑灰飞扬,一直烧了两天两夜。他以痛苦、内疚和悲愤的心情,挣扎着用铅笔写下了“对不起党!”几个字。
  1966年10月3日, 63岁的苗海南病故。而在8年前,即1958年,与苗海南情深义厚的胞兄苗星垣早已去世。
  自此之后,鲁丰纱厂被改名为济南国棉一厂,是彼时山东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成通纱厂改名为济南国棉四厂,苗氏的产业遗产至此告终。
  张东木:
  从东元盛到第二印染厂
  除去苗氏家族,另外一个就是以新城镇乔家村张东木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其家族企业——东元盛印染厂便是《大染坊》的原型。
  1898年,张启垣看到了商机,从新城来到周村,与内弟史懋增兄弟各出250吊,在周村创办了东元盛,三弟张启贞负责看“染缸”,管理技术,未成年的长子张树椿烧火拉风箱,专染各色丝线,后受西方“泰西缎”等品种的影响,染丝业务逐年减少。
  染丝业务不好做,东元盛改染洋布,时称“本染坊”。因洋布是“洋布行”供给,为追求高利润,布行设法压低印染加工费。为摆脱盘剥,东元盛采取了自购、自染、自销的办法,获得了很大利润。
  1937年,在日寇侵华战争的炮火中,以张东木为代表的张氏家族第二代,扛起先辈大旗,登上了东元盛的历史舞台。
  1936年,张东木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学习化学。“七七事变”后担负起厂里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东元盛生意越做越大,实力延伸到了上海、青岛、成都等地。又先后创办了榨油厂、面粉厂等企业。
  日军占领济南期间,日本洋行曾多次提出与东元盛合作,遭到了张启垣父子的严辞拒绝,与日本人的经济统治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二弟张启运联合“佛、道、孔、回、天主”组建《五老会》和日本人在文化界进行斗争,保持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1949年,张东木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任委员、济南市副市长。当时的济南市长谷牧给他配了带枪警卫员。晚年的张东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说:“我这个副市长和其他的民主党派副职不同,当时就两个副市长,我分管全市的工业,有实权,到哪个单位说起话来也是掷地有声。”
其他文献
摘 要:这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二年级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充满了活力,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参与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下降,在课堂上老师显得很尴尬,孩子们也处于一种强迫听、被动学的状态。  关键词:主动参与;情感功能;乐理知识  【原因】  一、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审美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  中高年级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以个性化的审美态度对待音乐作品,“对口味”的他们就十分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