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谈学生学习时说过:“我听过了,我忘了;我看见了,我记得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新的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理念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抓住课堂,争取最大效益,历史情境创设至关重要。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听”又“看”又“做”,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历史情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益的生产力,兴趣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只有激起这种自觉的兴趣,学生才能“走进” 历史,满怀信心和激情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影视回顾,音乐鉴赏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主动探究,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思维。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又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解决新问题,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二、历史情境创设的方式
(1)创设角色体验型情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透过历史史实和问题情景的设计,没有舞台限制、不必经过排演,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然后经由全班同学的共同讨论,再次尝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增进学生洞察历史环境、解决各种问题、适应生活的能力。
这种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角色扮演模式就是这样一项历程,它是一项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思考问题,选择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互相评价,使他们逐渐养成思考与做选择的能力。
(2)创设问题型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探索,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创设问题型情境,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创设小组竞赛型情境。列宁曾经说过:“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精神。”竞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它具有目标性、对抗性、不可回避性等特性。课堂上的人际竞争能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竟争也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有助于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人格特征。竞争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这样,在学习中引入竞争,使教学交往的频度提高,力度增强,能有效的促进教学价值的实现。
(4)创设对比型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最高境界。如在讲述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可以设置对比型情境,选取中西对比性强的材料,创设情境,用事实证明结论,让学生与历史有效对话,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历史情境创设的反思
(1)情境创设要追求实效,避免走过场。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表演,演绎历史事件,是情境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学生往往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念一念,走过场,热闹过后忽视了历史学科内容,而且所占时间过多。角色体验最终要落脚在问题探究上,这一点至关重要。巧妙设计合理的问题,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才能避免课堂的华而不实。
(2)情境创设要注重探究,避免无效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创设的情境都是问题情境,没有探究的情境就是无效情境,探究设计的好坏制约着情境设计的好坏。
(3)情境创设要有师生互动,合作是实施有效情境教学的保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而要使两者积极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就应该在历史课堂情境教学中做到平等和谐、自由创造和发展能力。
情境创设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历史情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益的生产力,兴趣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只有激起这种自觉的兴趣,学生才能“走进” 历史,满怀信心和激情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影视回顾,音乐鉴赏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主动探究,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思维。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又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解决新问题,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二、历史情境创设的方式
(1)创设角色体验型情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透过历史史实和问题情景的设计,没有舞台限制、不必经过排演,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然后经由全班同学的共同讨论,再次尝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增进学生洞察历史环境、解决各种问题、适应生活的能力。
这种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角色扮演模式就是这样一项历程,它是一项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思考问题,选择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互相评价,使他们逐渐养成思考与做选择的能力。
(2)创设问题型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探索,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创设问题型情境,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创设小组竞赛型情境。列宁曾经说过:“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精神。”竞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它具有目标性、对抗性、不可回避性等特性。课堂上的人际竞争能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竟争也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有助于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人格特征。竞争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这样,在学习中引入竞争,使教学交往的频度提高,力度增强,能有效的促进教学价值的实现。
(4)创设对比型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最高境界。如在讲述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可以设置对比型情境,选取中西对比性强的材料,创设情境,用事实证明结论,让学生与历史有效对话,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历史情境创设的反思
(1)情境创设要追求实效,避免走过场。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表演,演绎历史事件,是情境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学生往往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念一念,走过场,热闹过后忽视了历史学科内容,而且所占时间过多。角色体验最终要落脚在问题探究上,这一点至关重要。巧妙设计合理的问题,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才能避免课堂的华而不实。
(2)情境创设要注重探究,避免无效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创设的情境都是问题情境,没有探究的情境就是无效情境,探究设计的好坏制约着情境设计的好坏。
(3)情境创设要有师生互动,合作是实施有效情境教学的保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而要使两者积极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就应该在历史课堂情境教学中做到平等和谐、自由创造和发展能力。
情境创设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