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纳米SiO2改良水泥土抵抗动力荷载-海水腐蚀耦合作用效果,通过动三轴、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试验(NMR),获取不同海盐溶液浓度和时间下动应力参数及NMR曲线图、SEM图,探究海盐溶液浓度和腐蚀天数对改良前后水泥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土内部孔隙减少,土颗粒间胶结度提高,土体抵抗动力荷载-海水腐蚀耦合作用能力增强,清水环境下,养护7,14,28 d改良水泥土动强度分别提高了4.8%、6.6%、7.3%;经海水腐蚀后,土体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土颗粒松动且孔隙增多,水泥土动强度明显下降,腐蚀28
【机 构】
: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纳米SiO2改良水泥土抵抗动力荷载-海水腐蚀耦合作用效果,通过动三轴、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试验(NMR),获取不同海盐溶液浓度和时间下动应力参数及NMR曲线图、SEM图,探究海盐溶液浓度和腐蚀天数对改良前后水泥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土内部孔隙减少,土颗粒间胶结度提高,土体抵抗动力荷载-海水腐蚀耦合作用能力增强,清水环境下,养护7,14,28 d改良水泥土动强度分别提高了4.8%、6.6%、7.3%;经海水腐蚀后,土体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土颗粒松动且孔隙增多,水泥土动强度明显下降,腐蚀28 d、清水、1倍、2倍、3倍海水浓度溶液环境下,纳米水泥土相对于普通水泥土动强度分别提高了9.4%、7.3%、6.6%、6.3%.
其他文献
β3,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7α,15α-diOH-DHEA)是女用口服避孕药“优思明”主要成分屈螺酮的关键中间体.为了提高目的 产物7α,15α-diOH-DHEA的摩尔得率,研究不同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诱导剂对Gibberella intermedia CA3-1转化去氢表雄酮(DHEA)生成7α,15α-diOH-DHEA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 发现:己烷、DHEA和苯可以显著提高7α,15α-diOH-DHEA的摩尔得率,其中苯是最佳诱导剂.在以上工作基础上,
多形汉逊酵母可以利用甲醇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量来源,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潜在宿主,在代谢工程改造和重组蛋白生产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合成生物学研究和代谢工程改造过程中,通常需要改变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来调节代谢通量,而这一过程需要借助不同种类、不同表达强度的启动子来实现.因此,对汉逊酵母糖酵解途径和活性氧(ROS)防御途径相关基因启动子进行挖掘,将其与GFPuv融合,通过测定荧光值的大小,分析汉逊酵母中相关启动子对不同碳源的响应情况及其表达强度.结果 发现:在汉逊酵母中,含有多种不同强度的甲醇诱导型和组成型启
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2种改性生物填料载体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以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脱氢酶活性检测及菌群结构分析等微观方面解析影响脱氮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 表明:活性炭聚氨酯及改性聚乙烯塑料填料2种生物填料载体的投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当反应器容积负荷提升至1.37 kg/(m3·d),其总氮去除率仍分别有76.41%及 82.89%,而未添加改性生物填料的反应器总氮去除率仅剩70.26%.结合SEM分析及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投
模拟实际工况,采用改进的可以施加竖向荷载的梯度比渗透仪完成了一系列土工织物过滤黏性土的梯度比试验.试验采用上海地区第④层黏性土和短纤针刺无纺土工织物,分别在临界水力梯度(1.0)和水力梯度为2.0下进行,并通过改变竖向荷载来研究土工织物反滤性能随水力梯度和法向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力梯度和法向应力是影响土工织物淤堵特性和滤层透水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土工织物过滤黏性土的梯度比有所增大,但其稳定时并未发生不容许的淤堵;在特定荷载下,渗透系数随时间减小,而后趋于稳定,稳定后的渗透系数随
富含有机物质是泥炭土工程性质不良的主要原因.不同有机质含量及组分的泥炭土,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很大.为明确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对数十组不同有机质含量无定形泥炭土试样进行一系列室内试验,系统分析了物理、变形、强度及渗透性随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比较有机质组分不同导致的工程性质差异,将以上无定形泥炭土物理力学指标与纤维泥炭土试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无定形泥炭土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与有机质含量间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初始孔隙比(e0)、天然含水率(w0)、液塑限(wL、wp)、黏聚力(c)随有机质含量增加线
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定量研究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和入渗速率对其影响,有助于解决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单相流模型或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的问题.结合填埋场等场地地层条件及污废水入渗特征,分别建立了“上细下粗”和“上粗下细”包气带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水分入渗单相流和水气二相流模型,探讨不同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条件下模型的适用性.在“上粗下细”岩性结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入渗速率对水气两相运移结果的影响.基于论文模型研究表明:(1)在包气带岩性结构为“上细下粗”的条件下,气相的影响基本可以忽
多孔介质模型的重构问题是土体细观渗流机理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由四参数随机生长法(QSGS)构建土体模型,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通过MATLAB自编程序研究重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渗流机理.结果表明:随模型尺寸增大,孔隙连通程度显著提高,300×300格点大小的模型连通孔隙率增长幅度(34.38%)最大,继续扩大模型尺寸发现增加不明显;流体粒子在孔隙连通性好、孔径大的区域,会形成主渗流通道,且存在指进效应,孔道中间流速最大,可达0.0324,越靠近孔壁流速越小;大孔隙率土的流速比小孔隙率土大,而低孔
长时降雨会引起斜坡发生累进性破坏,在此过程中,滑带土将随含水率的变化达到不同含水状态下的残余强度.传统应变软化模型不能准确表达这一变化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动态特征,而引入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能更加真实地模拟含水率变化时滑坡稳定性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四川中江县垮梁子滑坡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通过现场竖井获取滑带土,采用环剪试验研究了滑带土力学参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了垮梁子滑坡在滑带土处于不同含水率阶段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增加使得滑带土抗剪性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世界范围内森林、草原火灾频发,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探究森林和草原可燃物含水率能够预测火的发生和蔓延,从而规避火灾风险.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CiteSpace 5.7.R2对获取的题录信息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历程可分成3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波动增长阶段;这一方向是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具有一定的空间维度和实际应用性;美国的研究实力在世界各国中
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触发了体积近12×108 m3的大光包滑坡.该滑坡发生于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滑带地质背景为斜坡内部深埋400 m、最大厚度达5 m的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最新调查表明,该错动带是斜坡内部地下水通道,错动带岩体处于饱和状态.为揭示强震过程与地下水相关的大光包滑坡启动机制,提出了一种具有软弱层带的硬质碳酸盐岩边坡简化模型,将层间构造错动带概化为碳酸盐岩硬层内部软弱层带,采用FLAC3D程序中的流固耦合算法模拟了模型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强震过程中软弱层带上下碳酸盐岩硬层的变形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