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114—01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借助一定的实际生活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只有这样教学,数学课堂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例如,教学“数据收集整理”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好呢?”当意见不统一时学生自然地进行判断“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接着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包括调查的对象(本班)、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让学生在经历记录过程(有一个一个记录的,有画图案符号的,有写“正”字的),在优化调查的方式中突出了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必要性,同时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固定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根据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反馈信息,智慧地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教学活动: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圓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极为广泛。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识、感知合理估算的必要性。
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解决问题”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所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笔者出示问题情境:“一个电话358元,一个电吹风218元,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引导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分组合作探索尝试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种问题不必算出准确结果,用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114—01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借助一定的实际生活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只有这样教学,数学课堂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例如,教学“数据收集整理”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好呢?”当意见不统一时学生自然地进行判断“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接着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包括调查的对象(本班)、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让学生在经历记录过程(有一个一个记录的,有画图案符号的,有写“正”字的),在优化调查的方式中突出了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必要性,同时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固定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根据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反馈信息,智慧地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教学活动: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圓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极为广泛。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识、感知合理估算的必要性。
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解决问题”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所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笔者出示问题情境:“一个电话358元,一个电吹风218元,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引导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分组合作探索尝试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种问题不必算出准确结果,用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