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虽然年纪不大,影响力却着实不小。短短不过数年,已经搅得报纸雪上加霜、门户网站点击率锐减、电视机开机率呈自由落体状直线下降。一时间,微博大有横扫一切媒体、征服资本市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之势。
不过微博也有隐忧,这两天有报道说某著名互联网企业在年报中就提到:“我们有可能违反《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或者相关政府要求,这可能导致未来公司遭受处罚,包括停止部分微博功能、终结微博运营或者其他处罚措施。以上任一行动都将给我们的股票价格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这充分说明,微博既往的红火景象是建立在管理无序状态下的“虚假繁荣”,一旦回归“规范化管理”,自信心也大打折扣。
也许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根本属性是开放性,微博应该像国外同类产品一样给予充分的自由,自媒体的本质就是自由表达。我完全拥护这样的观点,但关键是:今日中文微博上,那些危言耸听、造谣惑众以吸引眼球的;那些坦胸露乳、搔首弄姿以博取粉丝数和点击率的;那些污言秽语、盲目谩骂以发泄情绪或释放工作压力的……呈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和自由表达吗?
不用老拿国外同类社交媒体说事儿,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差异,中文微博和他们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者缺乏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训练——在辩论观点时缺乏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在使用论据时指鹿为马、言不由衷,在哗众取宠时不讲良心、不择手段、不顾底线。这点很像金融领域的鲜明对比:国外普遍是信用社会,往最小处说很少有人敢于信用卡不还款;而我们这里恶意透支的、骗贷的、骗保的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这里不讲信用付出的代价与人家相比太低了。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的银行大力加强了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工作,并将个人信用与人生诸多大事挂钩,形成对于“失信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强大威慑力。效果显而易见,信用成本的提高导致敢于因小失大的人大大减少。
由此联想到对属于精神产品领域的微博进行有效的引导,更需要从信用入手,更需要加大信用管理的力度。至于具体手段,就是应该改变目前实名认证到人的加V方式,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根据不同博主的信用等级制定相应游戏规则,引导微博的参与者向着文明、真诚、温暖、和谐的方向共同营造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世界,而不是将微博变成一个江河日下的垃圾场。
微博最为当下国人诟病之处在于:虚假信息常常得到类似非典一样的病毒式疯狂传播,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国人在独立思考方面一向不及西方公众,呈现这种局面不足为奇,关键是面对现实如何健全制度加以制约。具体而言,就是微博的经营者应该担负起信息认证的职责,尽最大可能把那些虚假信息拒之门外。
此举看似难为,实际上并非不可操作。很多微博谣言往往漏洞百出,稍加留心便可识别。所谓管理者人手不够,是因为这些虚假信息还没被识别出就被成千上万地转发(复制)了。由此可见,关键是在鉴别真假之前阻断这些虚假信息被复制(转发),换言之,就是认证信息的真假和认证博主身份同样重要。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首先应该分清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对于那些展示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个人生活信息,只要无违公序良俗,就应一律允许发布。而涉及公共事务和公众利益的信息,无论报喜还是报忧,都应该先寻根溯源确认真假再给予转发权和评论权。例如:来自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一向“个人信息信用”记录良好的网络实名用户的郑重发布,都可以用类似“加V”的手段确认此信息可被转发和评论。对其他来历不明的信息或一向“个人信息信用”记录有缺的博主贸然发布的信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暂时不允许转发和评论。直到这条信息被鉴真后再转为可转发与评论。而发布者如果希望自己的信息被转发与评论,亦有义务协助微博管理者证实自己所发布的内容。
当然,在此前提下,一家微博的管理者是不是积极投入去伪存真的工作?对于已经鉴真的信息和文责自负的言论是不是及时发布?这就是其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了。
不过微博也有隐忧,这两天有报道说某著名互联网企业在年报中就提到:“我们有可能违反《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或者相关政府要求,这可能导致未来公司遭受处罚,包括停止部分微博功能、终结微博运营或者其他处罚措施。以上任一行动都将给我们的股票价格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这充分说明,微博既往的红火景象是建立在管理无序状态下的“虚假繁荣”,一旦回归“规范化管理”,自信心也大打折扣。
也许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根本属性是开放性,微博应该像国外同类产品一样给予充分的自由,自媒体的本质就是自由表达。我完全拥护这样的观点,但关键是:今日中文微博上,那些危言耸听、造谣惑众以吸引眼球的;那些坦胸露乳、搔首弄姿以博取粉丝数和点击率的;那些污言秽语、盲目谩骂以发泄情绪或释放工作压力的……呈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和自由表达吗?
不用老拿国外同类社交媒体说事儿,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差异,中文微博和他们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者缺乏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训练——在辩论观点时缺乏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在使用论据时指鹿为马、言不由衷,在哗众取宠时不讲良心、不择手段、不顾底线。这点很像金融领域的鲜明对比:国外普遍是信用社会,往最小处说很少有人敢于信用卡不还款;而我们这里恶意透支的、骗贷的、骗保的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这里不讲信用付出的代价与人家相比太低了。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的银行大力加强了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工作,并将个人信用与人生诸多大事挂钩,形成对于“失信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强大威慑力。效果显而易见,信用成本的提高导致敢于因小失大的人大大减少。
由此联想到对属于精神产品领域的微博进行有效的引导,更需要从信用入手,更需要加大信用管理的力度。至于具体手段,就是应该改变目前实名认证到人的加V方式,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根据不同博主的信用等级制定相应游戏规则,引导微博的参与者向着文明、真诚、温暖、和谐的方向共同营造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世界,而不是将微博变成一个江河日下的垃圾场。
微博最为当下国人诟病之处在于:虚假信息常常得到类似非典一样的病毒式疯狂传播,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国人在独立思考方面一向不及西方公众,呈现这种局面不足为奇,关键是面对现实如何健全制度加以制约。具体而言,就是微博的经营者应该担负起信息认证的职责,尽最大可能把那些虚假信息拒之门外。
此举看似难为,实际上并非不可操作。很多微博谣言往往漏洞百出,稍加留心便可识别。所谓管理者人手不够,是因为这些虚假信息还没被识别出就被成千上万地转发(复制)了。由此可见,关键是在鉴别真假之前阻断这些虚假信息被复制(转发),换言之,就是认证信息的真假和认证博主身份同样重要。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首先应该分清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对于那些展示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个人生活信息,只要无违公序良俗,就应一律允许发布。而涉及公共事务和公众利益的信息,无论报喜还是报忧,都应该先寻根溯源确认真假再给予转发权和评论权。例如:来自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一向“个人信息信用”记录良好的网络实名用户的郑重发布,都可以用类似“加V”的手段确认此信息可被转发和评论。对其他来历不明的信息或一向“个人信息信用”记录有缺的博主贸然发布的信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暂时不允许转发和评论。直到这条信息被鉴真后再转为可转发与评论。而发布者如果希望自己的信息被转发与评论,亦有义务协助微博管理者证实自己所发布的内容。
当然,在此前提下,一家微博的管理者是不是积极投入去伪存真的工作?对于已经鉴真的信息和文责自负的言论是不是及时发布?这就是其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