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疆农村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是农村摆脱贫困的一条根本出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以就业和增长为目标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意义重大。
[关键词] 投资收益 人力资源 开发机制
一、引言
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是人力资源投资行为发生的前提。从一般人的投资心态来看,人们绝不愿对那些明知亏本的项目投资,他们投资行为通常是在事前收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与一般投资一样,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产生与当前,而投资收益却发生在未来,而消费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则与消费发生在同一时间。 这是人力资源投资与一般消费的重要区别。与实物投资相比,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和收益不仅表现为货币成本和货币收益。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投资还具效益上的滞后性、长效性和多效性等特点。当投资主体对未来产生良好预期时,也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投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追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资源和服务逐渐内化为人的劳动能力,从而使劳动力价值量不断增加。通过人力资源投资,自然人力逐渐变成了具有一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劳动力的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力资源投资过程是否划算,不以其凝结了多少有效劳动或具有多少人力资本来定,而是按其未来收益是否超过当前成本进行判断。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收益又是在投资完成后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比较投资的成本和收益,首先就必须进行贴现。
假设某人力资源投资的持续期为Tm,其获益期为Tn,又假设该人力资源在投资期t的成本为Ct,在获益期的收益为Bt,贴现率为r,于是可得到该人力资源的在Tm 和Tn年内的成本和收益现值分别为:
PV0(C1C2…CTm)=C1/(1+r)+ C2/(1+r)2+…+ CTM/(1+r) TM=∑Ct/(1+r)Tm (1)
PB0(B1B2…BTn)=B1/(1+r)+B2/(1+r)2+…+Bn/(1+r)Tn=∑Bt/(1+r)Tn (2)
就人力资源投资活动而言,只有在收益现值不小于成本时,该投资才是值得的。用公式表示为:
PB0(B1B2…BTn) PV0(C1C2…CTm)(3)
判断(3)是否成立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现值法,即通过计算净现值来判断某项投资是否有利。二是收益率法,即通过计算收益-成本比率来判断是否合算。三是内在收益率法,它所研究的是多高的贴现率才能使人力资源投资有≧利可图。现以内在收益率法为例计算分析投资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问题。
根据经济学给出的内在收益率定义,内在收益率是使收益现值等于成本现值的收益率,即:PB0(B1B2…BTn)=PV0(C1C2…CTm)
∑Bt/(1+r‘)Tn=∑Ct/(1+r,)Tm(4)
通过(4)式算出内在收益率,然后用内在收益率与其他投资的收益率进行比较,若内在收益率大于其他投资收益率,则说明人力资源投资是有利的,r,越大,投资就越有动力。
以教育投资为例,假定某人今年15岁,家庭计划向他进行至大学的学校教育投资,如果从高中继续读到大学(共7年,九年义务教育不考虑)每年的直接教育成本为Et,机会成本为Ft,其大学毕业后工作到60岁,工作后的年收益为Bt。要判断该投资是否经济,仅需计算出内在收益率r,并与家庭可能的其他投资收益率r进行比较即可。以义务教育的后续教育为起点,则根据上述条件及(4)式可得:
45 7
∑Bt/(1+r’)t=∑(Et+Ft)/(1+r,)t(5)
t=8t=1
假定某人大学毕业后每年的收益为20000元,从高中到大学毕业每年的直接成本为6500元,损失务农或外出打工收益年9000元,计算得出r,等于9.26%,高于同期银行年利率4.17%水平,高于一般风险投资收益6.67%水平.(银行贷款利率)。
三、动力机制构建
从计算的结果上分析,投资人力资源,实现非农就业回报率很高,但从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看,离土离乡的农民非农就业者较少,需要政府、企业大力推动,从长效机制角度分析,需尽早建立有效开发的动力机制。
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动力源于需要,而不同的投资主体的需要是不同的.(见图1)
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鞭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历史的重任,解决农村建设问题,政府肩负着重大压力,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是考核各级领导能力的直接反映,统筹城乡是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种种任务的要求下,形成了来自各级政府的外在动力,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在新疆农村,处于低收入的群体,有强烈的致富要求,而解决贫困的直接动力来自增收,增收就需要将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各领域就业,这将需要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其前提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达到进城到创业、进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适用条件。(见图2)
有效开展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构建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在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起着决策、管理的重要角色,其机理是农村人力资源需要知识,知识获取的途径是以体能为基础,教育培训为手段的技能提高。直接目标是增收,而增收的前提是充分就业,劳动者充分就业,个人增收,经济增长这个最终目标也就实现了。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配套协同发展,围绕着充分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这一主线建立的动力机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措施
1.政府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利用新疆农村的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关心农民群体所面临的困难,广泛的提供就业培训机会,利用各项政策措施扩大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覆盖面从而使大多数群体的素质水平得以提高。
2.推进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方式改革。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造成城乡不同的身份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城乡差别。这种城乡分割户籍制度不仅限制了农民自由流转的人身权利,而且也使农民失去了平等就业的机会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是极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它不利于农民的公民权利的保障,也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更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3.推进公平就业工程。就业公平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彻底消除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各种制度障碍。一是规范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制度,取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对拖欠民工工资的单位,要依法进行查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缶城镇和非农产来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大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大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远程教育水平,以此推动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4.调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投资政策。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先决条件,它制约或影响着人力资源质量的其他要素,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健康状况、技术专长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基础教育程度相关联。教育具有投资少、收益率高的特点,尤其有利于提高低收入水平的民众的教育存量。针对新疆农村的特殊情况,即人口总体素质低、劳动技能水平差,新疆农村应把有限的教育资金向基础教育投资倾斜,首先扩大外延式的人力资源存量,提高民众接受信息、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内涵式的人力资本量并改善其质量,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从劳动经济学角度看,基础教育投资少、受益时间长,受教育者个人因之而损失的机会成本也要小得多,在农村,重视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是开发建设人力资源的最优方案和长期选择。然而,新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投入是极不对称的,城市基础教育实行是全额拨款,农村是差额拨款,城镇每生均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农村生均投入的2~3倍,农村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无力支撑差额部分。义务教育经费理应是全额拨款,这种不平衡的投入体制务必改变。本着平等的原则,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应以等额的生均教育经费拨付。让落后的农村农民子女不因为教育投入的不公,而输在跑线上。
参考文献:
[1]牟 军:构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势在必行[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2
[2]邹 萍:关于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思考[J].参考消息,2004.27
[关键词] 投资收益 人力资源 开发机制
一、引言
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是人力资源投资行为发生的前提。从一般人的投资心态来看,人们绝不愿对那些明知亏本的项目投资,他们投资行为通常是在事前收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与一般投资一样,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产生与当前,而投资收益却发生在未来,而消费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则与消费发生在同一时间。 这是人力资源投资与一般消费的重要区别。与实物投资相比,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和收益不仅表现为货币成本和货币收益。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投资还具效益上的滞后性、长效性和多效性等特点。当投资主体对未来产生良好预期时,也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投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追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资源和服务逐渐内化为人的劳动能力,从而使劳动力价值量不断增加。通过人力资源投资,自然人力逐渐变成了具有一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劳动力的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力资源投资过程是否划算,不以其凝结了多少有效劳动或具有多少人力资本来定,而是按其未来收益是否超过当前成本进行判断。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收益又是在投资完成后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比较投资的成本和收益,首先就必须进行贴现。
假设某人力资源投资的持续期为Tm,其获益期为Tn,又假设该人力资源在投资期t的成本为Ct,在获益期的收益为Bt,贴现率为r,于是可得到该人力资源的在Tm 和Tn年内的成本和收益现值分别为:
PV0(C1C2…CTm)=C1/(1+r)+ C2/(1+r)2+…+ CTM/(1+r) TM=∑Ct/(1+r)Tm (1)
PB0(B1B2…BTn)=B1/(1+r)+B2/(1+r)2+…+Bn/(1+r)Tn=∑Bt/(1+r)Tn (2)
就人力资源投资活动而言,只有在收益现值不小于成本时,该投资才是值得的。用公式表示为:
PB0(B1B2…BTn) PV0(C1C2…CTm)(3)
判断(3)是否成立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现值法,即通过计算净现值来判断某项投资是否有利。二是收益率法,即通过计算收益-成本比率来判断是否合算。三是内在收益率法,它所研究的是多高的贴现率才能使人力资源投资有≧利可图。现以内在收益率法为例计算分析投资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问题。
根据经济学给出的内在收益率定义,内在收益率是使收益现值等于成本现值的收益率,即:PB0(B1B2…BTn)=PV0(C1C2…CTm)
∑Bt/(1+r‘)Tn=∑Ct/(1+r,)Tm(4)
通过(4)式算出内在收益率,然后用内在收益率与其他投资的收益率进行比较,若内在收益率大于其他投资收益率,则说明人力资源投资是有利的,r,越大,投资就越有动力。
以教育投资为例,假定某人今年15岁,家庭计划向他进行至大学的学校教育投资,如果从高中继续读到大学(共7年,九年义务教育不考虑)每年的直接教育成本为Et,机会成本为Ft,其大学毕业后工作到60岁,工作后的年收益为Bt。要判断该投资是否经济,仅需计算出内在收益率r,并与家庭可能的其他投资收益率r进行比较即可。以义务教育的后续教育为起点,则根据上述条件及(4)式可得:
45 7
∑Bt/(1+r’)t=∑(Et+Ft)/(1+r,)t(5)
t=8t=1
假定某人大学毕业后每年的收益为20000元,从高中到大学毕业每年的直接成本为6500元,损失务农或外出打工收益年9000元,计算得出r,等于9.26%,高于同期银行年利率4.17%水平,高于一般风险投资收益6.67%水平.(银行贷款利率)。
三、动力机制构建
从计算的结果上分析,投资人力资源,实现非农就业回报率很高,但从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看,离土离乡的农民非农就业者较少,需要政府、企业大力推动,从长效机制角度分析,需尽早建立有效开发的动力机制。
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动力源于需要,而不同的投资主体的需要是不同的.(见图1)
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鞭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历史的重任,解决农村建设问题,政府肩负着重大压力,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是考核各级领导能力的直接反映,统筹城乡是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种种任务的要求下,形成了来自各级政府的外在动力,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在新疆农村,处于低收入的群体,有强烈的致富要求,而解决贫困的直接动力来自增收,增收就需要将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各领域就业,这将需要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其前提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达到进城到创业、进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适用条件。(见图2)
有效开展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构建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在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起着决策、管理的重要角色,其机理是农村人力资源需要知识,知识获取的途径是以体能为基础,教育培训为手段的技能提高。直接目标是增收,而增收的前提是充分就业,劳动者充分就业,个人增收,经济增长这个最终目标也就实现了。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配套协同发展,围绕着充分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这一主线建立的动力机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措施
1.政府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利用新疆农村的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关心农民群体所面临的困难,广泛的提供就业培训机会,利用各项政策措施扩大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覆盖面从而使大多数群体的素质水平得以提高。
2.推进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方式改革。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造成城乡不同的身份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城乡差别。这种城乡分割户籍制度不仅限制了农民自由流转的人身权利,而且也使农民失去了平等就业的机会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是极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它不利于农民的公民权利的保障,也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更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3.推进公平就业工程。就业公平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彻底消除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各种制度障碍。一是规范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制度,取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对拖欠民工工资的单位,要依法进行查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缶城镇和非农产来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大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大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远程教育水平,以此推动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4.调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投资政策。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先决条件,它制约或影响着人力资源质量的其他要素,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健康状况、技术专长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基础教育程度相关联。教育具有投资少、收益率高的特点,尤其有利于提高低收入水平的民众的教育存量。针对新疆农村的特殊情况,即人口总体素质低、劳动技能水平差,新疆农村应把有限的教育资金向基础教育投资倾斜,首先扩大外延式的人力资源存量,提高民众接受信息、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内涵式的人力资本量并改善其质量,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从劳动经济学角度看,基础教育投资少、受益时间长,受教育者个人因之而损失的机会成本也要小得多,在农村,重视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是开发建设人力资源的最优方案和长期选择。然而,新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投入是极不对称的,城市基础教育实行是全额拨款,农村是差额拨款,城镇每生均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农村生均投入的2~3倍,农村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无力支撑差额部分。义务教育经费理应是全额拨款,这种不平衡的投入体制务必改变。本着平等的原则,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应以等额的生均教育经费拨付。让落后的农村农民子女不因为教育投入的不公,而输在跑线上。
参考文献:
[1]牟 军:构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势在必行[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2
[2]邹 萍:关于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思考[J].参考消息,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