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外出旅行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同学也跟随着家长或老师外出旅行过。外面美景怡人,旅途中我们心情愉悦。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留作纪念,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可有些同学又会有烦恼了,因为旅行虽然快乐,可真要写游记,还真有点不好写。游记其实不难写,只要注意如下几点,你就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游记来。
一是依序记叙,线索清晰。我们在参观或游览某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写游记时也必须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所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印象。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以方位的变化为序,从一个固定的位置,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 还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即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随着游览者脚步的移动,描写所见不同的景物。这种写景方法的好处是:①使景物呈现出一种动态;②使一个又一个景色之间衔接自然,有层次感。
二是抓住特点,突出特色。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写,可能会什么也写不好。只有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得准确、具体、生动。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的描写,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具体地说,我们可抓住景物的这几个特点来描写:1.色彩特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写出景物独具的色彩特征,这样才能让人如同亲眼所见一般。2.形态特点。景物的不同形状和姿态,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例如:白杨直立挺拔,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松树迎寒风、战霜雪,表现出倔强顽强的品格;老槐树像撑开的大绿伞,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送去绿荫,表现出温和的天性……可见,抓住景物的形态特点,既可表现形,又可体现神。3.动静特点。大自然中的景物有时处于静态,有时处于动态,有时处于动静变化之中。因此,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动静变化写出景物的特点。
三是融入真情,以情感人。人是旅行的主体,可有些同学忘记了这一点,他们写出来的游记往往给人以一种呆板、没有生气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打动人,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才会表现出鲜明的主题,也才会打动读者。在行文中,我们只有把心捧给读者,才能诉真情、写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我们在写游记时除了要注意以上几点外,还有一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在写作时一定要分清详略主次。在游览、参观中看到的东西很多,听到的事情也不少,是不是都要记下来写到文章里去呢?不是的。什么都写,结果什么也写不好。写游记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记“流水账”。有的同学从听说要外出远足记起,将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琐事,一古脑儿都记录下来,而写游览参观活动却只有寥寥几笔。这样喧宾夺主,使文章的中心很模糊。
若想不写成“流水账”,就要认真地选择材料,将重要的留下、不重要的舍弃,将重点内容写详细、非重点内容略写。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才能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只写了“路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几处景点,相比而言,“路景”写得简略,而“洞景”写得详细,作者游览的目标是双龙,当然要重点记述。即使描写双龙洞的几处景物,作者也没有平均使用笔墨。由于“内洞”景物奇特,洞顶酷似“双龙”的钟乳石甚为突出,洞由此而得名,所以写得更详细;“孔隙”是连接内外洞的窄小水道,人们进出必须仰卧在小船里,别具特色,作者的感受很深,因此也作了重点描写。“洞口”及“外洞”则都写得很简略。可见,游记不是记“流水账”,只有详略分明,才能吸引人。
下面是一篇不太符合游记写法的“病文”,请你想一想该作哪些改进。
【病文展现】
游水家湖
李丽雪
这几天学校好不容易放假了。离开繁华的大都市,见不到耀眼的霓虹灯,听不到刺耳的喧嚣声,我流连在水家湖畔。
一到这里,我就被这里的美丽惊呆了,心想真是不虚此行啊。这里山青、水绿、天湛蓝,山环抱着湖,湖依恋着山。湖水静静的、绿绿的、柔柔的、清清的,叫人不由想划动双浆。有只白鹭飞过,惊破湖面;突然,又宁静了,静得能听见山岭上的风吹树叶声。面对这景色,用什么样的词藻去形容她,都会觉得乏味。猛然间,我不由得产生思古之情:难怪古时有不少文人雅士乐意隐居山林,原来有难得的寂寞的补偿——恬静呵!泛舟湖上,方知幽静中有无限神秘。刚刚还在宽阔的水家湖上游弋,转眼间又穿梭在峻峭的“峡谷”之中。湖中还有“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湖边樵山有仙人洞,步入洞中,犹如进入仙境。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暮色悄悄降临。再回首,满世界的绿如墨一般的浓了,山水风光全都融化在了墨绿之中;周围是这样的静,静得神奇,静得博大。我陶醉于这暮色之国。
水家湖呵,水家湖,你的美丽、恬静、神奇、博大,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帮你分析: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时经常发现,很多同学写作易犯的最大毛病是叙事不详,面摊得很开,可叙述每一件事情都如蜻蜒点水,使读者不得要领。《游水家湖》(原稿)正是犯了这个毛病。比如文章第三自然段写湖上泛舟,湖中有“峡谷”、有神奇的群岛,湖边有仙人洞。按理说,景是很美的,倘能适当展开描写,不难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更能突出太平湖幽静之中隐含神秘的特点,倍增文章的神秘色彩。可惜该文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写一个景点,如同一个推销员在介绍自己兜里有几种货物一般,文章显得单调乏味,自然更谈不上能给人什么美感了。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注重景中有情、情中绘景、画龙点睛。古人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景中情,情中景。”《游水家湖》(原稿)的写景中虽也有作者情感的流露,但在“融合”两字上下的功夫不够,文章所抒之情给人以“贴标签”的感觉。比如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句景物描写后,作者写道:“面对这景色,用什么样的词藻去形容她,都会觉得乏味。”由于写景用语单调而缺乏形象性,因此紧接着的抒情句就显得十分勉强,叫人不相信所抒之情是“真”的。由景中归结不出这样的“情”,情不能和景勾联通,又怎么体现得出情景交融来呢? 精雕细改:
游水家湖(修改稿)
李丽雪
这几天学校好不容易放假了,我也有时间“会会”心仪已久的水家湖了。漫步在水家湖畔,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声,也没有剌眼的霓虹灯;这里山青、水绿、天蓝,令人留连忘返。
水家湖的美真是名不虚传,眼前的水家湖让我惊叹不已!瞧,山环抱着湖,湖依恋着山,真是名副其实的“依山傍水”。湖面静静的、绿绿的,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柔柔的、清清的,叫人实在不忍心划下桨去。有只白鹭点水掠过,才惊破那绸缎般的湖面。瞬间,一切又归于宁静,静得能让人听见环湖山上的树叶在微风的抚慰下轻声吟唱。置身于此情此景,不由让人产生一种脱俗之感。难怪古时不少文人雅士甘愿隐居山林,莫非是在这山清水秀之中寻得了一份恬静?——呵,岂止是恬静,怕是人生难得的一片净土吧!
但是,等到泛舟湖上,我又发现了水家湖的迷人之处,感到这恬静之中还藏着神秘呢!浩翰的水家湖,虽没有三峡的惊涛骇浪,却有隐藏的暗流,使幽静的湖面显得神秘莫测。刚刚还在宽阔的水家湖上游弋,转眼间又穿行在峻峭的“峡谷”之中。湖中还有“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尤添一种神奇的色彩。行至湖边樵山的仙人洞,更见奇石深潭,云雾袅袅,不由顿生幻觉,恍若步入仙境。出得洞来,但见静静的水家湖畔,停泊着几叶扁舟,印证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境。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恬静,又怎能让人品味得够呢!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猛抬头发现夕阳早已在山。再回首水家湖,满世界竟绿得如墨一般的浓了,旖旎风光全都融化于墨绿之中,苍苍茫茫,静得出奇,静得博大,若想要用什么词藻去形容她,怕是万万不能的了,只觉得那恬静、那墨绿牢牢地攫住了我的心,再也不能抹去。
水家湖啊,水家湖,你的美真是绝世无双,我陶醉于水家湖的山水之中,愿她永远是繁杂生活中的一片净土!
改后特色:修改后的文章比较符合游记的写法。文章把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与主观感受的抒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富有灵气的画面。比如写湖的环境美(文章第二自然段),先从总体上写山水相依的景象,接着从色彩、性状、氛围等方面描述,突出其“恬静”的特点。在这样的美景中,自然融进作者的感受——想到古时的隐士,赞美“难得的一片净土”。感由景而发,又使景更生辉。写景散文是十分讲究语言美的,古人云:“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修改稿注重对景物情状的描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用“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来形容湖水的绿,用“十八罗汉卧南海”来描摹湖中群岛的情状,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来印证泛舟湖上的情趣。读着这样的文句,让人感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条理井然是修改稿的第三个特点。写景往往不固定在某一个景点上;就算是写一个景点,也不可能“定格”写景,因此顺序清楚就显得极为重要。修改稿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文章先总写太平湖的景色,再写太平湖的恬静,接着写太平湖的神秘,写暮色降临后的太平湖,最后以抒情语作结,与开头相呼应,条理十分清晰。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外出旅行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同学也跟随着家长或老师外出旅行过。外面美景怡人,旅途中我们心情愉悦。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留作纪念,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可有些同学又会有烦恼了,因为旅行虽然快乐,可真要写游记,还真有点不好写。游记其实不难写,只要注意如下几点,你就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游记来。
一是依序记叙,线索清晰。我们在参观或游览某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写游记时也必须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所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印象。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以方位的变化为序,从一个固定的位置,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 还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即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随着游览者脚步的移动,描写所见不同的景物。这种写景方法的好处是:①使景物呈现出一种动态;②使一个又一个景色之间衔接自然,有层次感。
二是抓住特点,突出特色。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写,可能会什么也写不好。只有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得准确、具体、生动。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的描写,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具体地说,我们可抓住景物的这几个特点来描写:1.色彩特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写出景物独具的色彩特征,这样才能让人如同亲眼所见一般。2.形态特点。景物的不同形状和姿态,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例如:白杨直立挺拔,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松树迎寒风、战霜雪,表现出倔强顽强的品格;老槐树像撑开的大绿伞,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送去绿荫,表现出温和的天性……可见,抓住景物的形态特点,既可表现形,又可体现神。3.动静特点。大自然中的景物有时处于静态,有时处于动态,有时处于动静变化之中。因此,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动静变化写出景物的特点。
三是融入真情,以情感人。人是旅行的主体,可有些同学忘记了这一点,他们写出来的游记往往给人以一种呆板、没有生气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打动人,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才会表现出鲜明的主题,也才会打动读者。在行文中,我们只有把心捧给读者,才能诉真情、写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我们在写游记时除了要注意以上几点外,还有一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在写作时一定要分清详略主次。在游览、参观中看到的东西很多,听到的事情也不少,是不是都要记下来写到文章里去呢?不是的。什么都写,结果什么也写不好。写游记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记“流水账”。有的同学从听说要外出远足记起,将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琐事,一古脑儿都记录下来,而写游览参观活动却只有寥寥几笔。这样喧宾夺主,使文章的中心很模糊。
若想不写成“流水账”,就要认真地选择材料,将重要的留下、不重要的舍弃,将重点内容写详细、非重点内容略写。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才能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只写了“路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几处景点,相比而言,“路景”写得简略,而“洞景”写得详细,作者游览的目标是双龙,当然要重点记述。即使描写双龙洞的几处景物,作者也没有平均使用笔墨。由于“内洞”景物奇特,洞顶酷似“双龙”的钟乳石甚为突出,洞由此而得名,所以写得更详细;“孔隙”是连接内外洞的窄小水道,人们进出必须仰卧在小船里,别具特色,作者的感受很深,因此也作了重点描写。“洞口”及“外洞”则都写得很简略。可见,游记不是记“流水账”,只有详略分明,才能吸引人。
下面是一篇不太符合游记写法的“病文”,请你想一想该作哪些改进。
【病文展现】
游水家湖
李丽雪
这几天学校好不容易放假了。离开繁华的大都市,见不到耀眼的霓虹灯,听不到刺耳的喧嚣声,我流连在水家湖畔。
一到这里,我就被这里的美丽惊呆了,心想真是不虚此行啊。这里山青、水绿、天湛蓝,山环抱着湖,湖依恋着山。湖水静静的、绿绿的、柔柔的、清清的,叫人不由想划动双浆。有只白鹭飞过,惊破湖面;突然,又宁静了,静得能听见山岭上的风吹树叶声。面对这景色,用什么样的词藻去形容她,都会觉得乏味。猛然间,我不由得产生思古之情:难怪古时有不少文人雅士乐意隐居山林,原来有难得的寂寞的补偿——恬静呵!泛舟湖上,方知幽静中有无限神秘。刚刚还在宽阔的水家湖上游弋,转眼间又穿梭在峻峭的“峡谷”之中。湖中还有“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湖边樵山有仙人洞,步入洞中,犹如进入仙境。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暮色悄悄降临。再回首,满世界的绿如墨一般的浓了,山水风光全都融化在了墨绿之中;周围是这样的静,静得神奇,静得博大。我陶醉于这暮色之国。
水家湖呵,水家湖,你的美丽、恬静、神奇、博大,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帮你分析: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时经常发现,很多同学写作易犯的最大毛病是叙事不详,面摊得很开,可叙述每一件事情都如蜻蜒点水,使读者不得要领。《游水家湖》(原稿)正是犯了这个毛病。比如文章第三自然段写湖上泛舟,湖中有“峡谷”、有神奇的群岛,湖边有仙人洞。按理说,景是很美的,倘能适当展开描写,不难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更能突出太平湖幽静之中隐含神秘的特点,倍增文章的神秘色彩。可惜该文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写一个景点,如同一个推销员在介绍自己兜里有几种货物一般,文章显得单调乏味,自然更谈不上能给人什么美感了。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注重景中有情、情中绘景、画龙点睛。古人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景中情,情中景。”《游水家湖》(原稿)的写景中虽也有作者情感的流露,但在“融合”两字上下的功夫不够,文章所抒之情给人以“贴标签”的感觉。比如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句景物描写后,作者写道:“面对这景色,用什么样的词藻去形容她,都会觉得乏味。”由于写景用语单调而缺乏形象性,因此紧接着的抒情句就显得十分勉强,叫人不相信所抒之情是“真”的。由景中归结不出这样的“情”,情不能和景勾联通,又怎么体现得出情景交融来呢? 精雕细改:
游水家湖(修改稿)
李丽雪
这几天学校好不容易放假了,我也有时间“会会”心仪已久的水家湖了。漫步在水家湖畔,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声,也没有剌眼的霓虹灯;这里山青、水绿、天蓝,令人留连忘返。
水家湖的美真是名不虚传,眼前的水家湖让我惊叹不已!瞧,山环抱着湖,湖依恋着山,真是名副其实的“依山傍水”。湖面静静的、绿绿的,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柔柔的、清清的,叫人实在不忍心划下桨去。有只白鹭点水掠过,才惊破那绸缎般的湖面。瞬间,一切又归于宁静,静得能让人听见环湖山上的树叶在微风的抚慰下轻声吟唱。置身于此情此景,不由让人产生一种脱俗之感。难怪古时不少文人雅士甘愿隐居山林,莫非是在这山清水秀之中寻得了一份恬静?——呵,岂止是恬静,怕是人生难得的一片净土吧!
但是,等到泛舟湖上,我又发现了水家湖的迷人之处,感到这恬静之中还藏着神秘呢!浩翰的水家湖,虽没有三峡的惊涛骇浪,却有隐藏的暗流,使幽静的湖面显得神秘莫测。刚刚还在宽阔的水家湖上游弋,转眼间又穿行在峻峭的“峡谷”之中。湖中还有“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尤添一种神奇的色彩。行至湖边樵山的仙人洞,更见奇石深潭,云雾袅袅,不由顿生幻觉,恍若步入仙境。出得洞来,但见静静的水家湖畔,停泊着几叶扁舟,印证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境。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恬静,又怎能让人品味得够呢!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猛抬头发现夕阳早已在山。再回首水家湖,满世界竟绿得如墨一般的浓了,旖旎风光全都融化于墨绿之中,苍苍茫茫,静得出奇,静得博大,若想要用什么词藻去形容她,怕是万万不能的了,只觉得那恬静、那墨绿牢牢地攫住了我的心,再也不能抹去。
水家湖啊,水家湖,你的美真是绝世无双,我陶醉于水家湖的山水之中,愿她永远是繁杂生活中的一片净土!
改后特色:修改后的文章比较符合游记的写法。文章把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与主观感受的抒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富有灵气的画面。比如写湖的环境美(文章第二自然段),先从总体上写山水相依的景象,接着从色彩、性状、氛围等方面描述,突出其“恬静”的特点。在这样的美景中,自然融进作者的感受——想到古时的隐士,赞美“难得的一片净土”。感由景而发,又使景更生辉。写景散文是十分讲究语言美的,古人云:“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修改稿注重对景物情状的描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用“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来形容湖水的绿,用“十八罗汉卧南海”来描摹湖中群岛的情状,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来印证泛舟湖上的情趣。读着这样的文句,让人感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条理井然是修改稿的第三个特点。写景往往不固定在某一个景点上;就算是写一个景点,也不可能“定格”写景,因此顺序清楚就显得极为重要。修改稿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文章先总写太平湖的景色,再写太平湖的恬静,接着写太平湖的神秘,写暮色降临后的太平湖,最后以抒情语作结,与开头相呼应,条理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