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因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还能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爱听童话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根据童话改编的童话剧是幼儿喜欢的表演性游戏,那么在童话剧中,能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吗?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和研究,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小红帽》进行改编,生成了以童话剧为中心的主题,在整个主题的开展过程中,笔者尝试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方法,对发展幼儿的节奏感有一定的帮助。
一、不同的角色蕴涵不同的节奏
《小红帽》中,有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等角色,为了使整个童话剧更丰满,适合更多的孩子共同演出,笔者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增加了小兔、小猴等角色。每个角色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典型性的台词和动作更适合幼儿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形象,而在台词和动作中,处处都蕴藏着节奏。
人们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本身就带有语言节奏,童话剧的台词是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途径,因此更需要带有鲜明的节奏。比如小红帽的性格是天真善良的,所以她的台词节奏应该以活泼轻快为主。大灰狼则是一个狡猾、凶恶的角色,所以缓慢有力的节奏比较适合这个形象。在幼儿熟悉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后,幼儿会自然地运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讲述不同人物的台词,当然台词中的节奏是比较自由的,不稳定的。
在童话剧的创编过程中,笔者还加入了一些儿歌或歌曲式的台词,这些台词节奏稳定,朗朗上口,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方便幼儿表演,增加童话剧演出的整体效果。如小红帽的台词:
2/4 X X X X|X X X X|X XX X|X X X X|
糕点甜甜,营养多多,香香糯糯,送给外婆。
4/4X X X X X X|X X X X X XX|X X X X X X X|
森林里,果子多,小兔小猴来帮忙,摘下果子送外婆。
这些台词配上节奏进行朗诵,再配以简单有趣的身体动作,不但能使幼儿很快地掌握台词,也是培养节奏感的好方法。
这是根据《粉刷匠》的旋律重新改编的大灰狼的台词,歌曲本身就有节奏,在掌握台词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节奏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形成不同的风格,有人说:“节奏之于个体,是人的性格,节奏之于艺术,是作品的风格。”只要有动作就有节奏,而肢体动作是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表现童话剧内涵的重要途径,同时,肢体动作又是幼儿感知节奏的重要媒介。比如大灰狼这个角色,张牙舞爪和沉重有力的脚步能形象地表现出大灰狼凶恶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动作就要配合稳定、有力的节奏。而小白兔的特征是活泼跳跃的,蹦跳步和轻快的小跑步很适合表现小白兔的形象,在这两种步子中,蕴含着轻快的节奏。幼儿在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这些不同的角色时,自然地就练习了各种节奏。
二、变换的情节需要变换的节奏
童话故事大多有情节,情节不仅意味着时间顺序,并且常常表现不同的矛盾冲突,在童话剧中即是不同的情节。童话剧《小红帽》有三个重要的情节,一个是在去往外婆家的路上,小红帽在森林里和小动物们一起摘果子,这是一个非常欢快的情节;接着大灰狼出现,吃掉了外婆和小红帽,是一个很紧张的情节;最后猎人将外婆和小红帽救出来,并杀死了大灰狼,是童话剧的高潮。音乐和文学都是时间的艺术,其表情达意、形象塑造甚至审美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而铺陈开来的,两者能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达到情感的共鸣。因此选择合适的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文学作品的内涵,推动童话剧的剧情的发展、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及调动表演者和观众的情绪波动。《高人走和矮人走》是一段节奏轻快的音乐,非常适合表现第一个情节。小红帽和小动物们以轻快的小跑步围成大圈,和着音乐的节奏,一边跑一边摘着树上的果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在感受和练习这种节奏。为了烘托第二个情节的紧张气氛,我们选择了《波斯市场》这段节奏鲜明的音乐,音乐刚开始时非常的紧凑,和上一个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紧接着节奏转为沉着有力,引出大灰狼的出场。第三个情节中,众人战胜了大灰狼,心情转为兴奋,所以我们选择了《甩葱歌》,幼儿听到这样的音乐节奏,不由自主地就想跟着节奏起舞。
三、多彩的歌舞带来多彩的节奏
为了让童话剧更丰满,剧中既有歌唱又有舞蹈。学习歌曲时,首先熟悉歌曲节奏,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剧中有4/4拍同名歌曲《小红帽》,歌词表现了整个童话剧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充分熟悉童话剧内容的前提下,经常播放这首歌曲,渐渐的,幼儿就会跟着歌曲的节奏摆动起来。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请幼儿用各种动作来给歌曲打节奏,并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也主动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童话劇高潮时,为了烘托剧情的发展,加入了一段集体舞。舞蹈动作必须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通过节奏的速度、力度、能量、抑扬顿挫等听觉上的起伏多变,视觉上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虽然幼儿舞蹈的动作相对简单,变化较少,但是节奏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的延续、重复和变化之中,舞蹈动作的组合、舞姿造型的变化都应与音乐旋律的不同节奏相吻合。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中的节奏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声音中的快慢,即节奏的概念是不理解的。但是,人们感受节奏主要是靠运动觉,肢体动作的参与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因此,在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感受节奏,认识节奏,体现节奏,增加了舞蹈的和乐曲的感染力,同时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除了运用现有的方法,更需要大胆探索,不断革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敏感度和表现力。在笔者一个阶段的尝试中,发现童话剧中蕴含着多种元素,挖掘这些元素,以这些元素为载体,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不同的角色蕴涵不同的节奏
《小红帽》中,有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等角色,为了使整个童话剧更丰满,适合更多的孩子共同演出,笔者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增加了小兔、小猴等角色。每个角色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典型性的台词和动作更适合幼儿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形象,而在台词和动作中,处处都蕴藏着节奏。
人们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本身就带有语言节奏,童话剧的台词是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途径,因此更需要带有鲜明的节奏。比如小红帽的性格是天真善良的,所以她的台词节奏应该以活泼轻快为主。大灰狼则是一个狡猾、凶恶的角色,所以缓慢有力的节奏比较适合这个形象。在幼儿熟悉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后,幼儿会自然地运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讲述不同人物的台词,当然台词中的节奏是比较自由的,不稳定的。
在童话剧的创编过程中,笔者还加入了一些儿歌或歌曲式的台词,这些台词节奏稳定,朗朗上口,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方便幼儿表演,增加童话剧演出的整体效果。如小红帽的台词:
2/4 X X X X|X X X X|X XX X|X X X X|
糕点甜甜,营养多多,香香糯糯,送给外婆。
4/4X X X X X X|X X X X X XX|X X X X X X X|
森林里,果子多,小兔小猴来帮忙,摘下果子送外婆。
这些台词配上节奏进行朗诵,再配以简单有趣的身体动作,不但能使幼儿很快地掌握台词,也是培养节奏感的好方法。
这是根据《粉刷匠》的旋律重新改编的大灰狼的台词,歌曲本身就有节奏,在掌握台词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节奏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形成不同的风格,有人说:“节奏之于个体,是人的性格,节奏之于艺术,是作品的风格。”只要有动作就有节奏,而肢体动作是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表现童话剧内涵的重要途径,同时,肢体动作又是幼儿感知节奏的重要媒介。比如大灰狼这个角色,张牙舞爪和沉重有力的脚步能形象地表现出大灰狼凶恶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动作就要配合稳定、有力的节奏。而小白兔的特征是活泼跳跃的,蹦跳步和轻快的小跑步很适合表现小白兔的形象,在这两种步子中,蕴含着轻快的节奏。幼儿在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这些不同的角色时,自然地就练习了各种节奏。
二、变换的情节需要变换的节奏
童话故事大多有情节,情节不仅意味着时间顺序,并且常常表现不同的矛盾冲突,在童话剧中即是不同的情节。童话剧《小红帽》有三个重要的情节,一个是在去往外婆家的路上,小红帽在森林里和小动物们一起摘果子,这是一个非常欢快的情节;接着大灰狼出现,吃掉了外婆和小红帽,是一个很紧张的情节;最后猎人将外婆和小红帽救出来,并杀死了大灰狼,是童话剧的高潮。音乐和文学都是时间的艺术,其表情达意、形象塑造甚至审美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而铺陈开来的,两者能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达到情感的共鸣。因此选择合适的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文学作品的内涵,推动童话剧的剧情的发展、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及调动表演者和观众的情绪波动。《高人走和矮人走》是一段节奏轻快的音乐,非常适合表现第一个情节。小红帽和小动物们以轻快的小跑步围成大圈,和着音乐的节奏,一边跑一边摘着树上的果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在感受和练习这种节奏。为了烘托第二个情节的紧张气氛,我们选择了《波斯市场》这段节奏鲜明的音乐,音乐刚开始时非常的紧凑,和上一个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紧接着节奏转为沉着有力,引出大灰狼的出场。第三个情节中,众人战胜了大灰狼,心情转为兴奋,所以我们选择了《甩葱歌》,幼儿听到这样的音乐节奏,不由自主地就想跟着节奏起舞。
三、多彩的歌舞带来多彩的节奏
为了让童话剧更丰满,剧中既有歌唱又有舞蹈。学习歌曲时,首先熟悉歌曲节奏,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剧中有4/4拍同名歌曲《小红帽》,歌词表现了整个童话剧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充分熟悉童话剧内容的前提下,经常播放这首歌曲,渐渐的,幼儿就会跟着歌曲的节奏摆动起来。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请幼儿用各种动作来给歌曲打节奏,并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也主动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童话劇高潮时,为了烘托剧情的发展,加入了一段集体舞。舞蹈动作必须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通过节奏的速度、力度、能量、抑扬顿挫等听觉上的起伏多变,视觉上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虽然幼儿舞蹈的动作相对简单,变化较少,但是节奏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的延续、重复和变化之中,舞蹈动作的组合、舞姿造型的变化都应与音乐旋律的不同节奏相吻合。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中的节奏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声音中的快慢,即节奏的概念是不理解的。但是,人们感受节奏主要是靠运动觉,肢体动作的参与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因此,在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感受节奏,认识节奏,体现节奏,增加了舞蹈的和乐曲的感染力,同时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除了运用现有的方法,更需要大胆探索,不断革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敏感度和表现力。在笔者一个阶段的尝试中,发现童话剧中蕴含着多种元素,挖掘这些元素,以这些元素为载体,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