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34例43眼,采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系统,术后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调整可调缝线的松紧度.对照组为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8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3%(P<0.05).术后12月随访到30眼(观察组17眼,对照组13眼),观察组功能滤过泡占94.12%,多于对照组的53.85%(P<0.005).结论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系统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非手术因素、程度与治疗周期.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此手术者446例(476眼).以谢立信角膜水肿分级标准,分别归类,分析评价.结果 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低年龄组(53~75岁)368例(398眼),术后出现2、3级角膜水肿者0例(0眼);高年龄组(76~90岁)12例(12眼),术后2,3级角膜水肿者6例(6眼),合并青光眼滤过术后18例(18眼),术
目的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96例(117眼)各型青光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硬膜外导管应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泪小管断裂166例(166眼)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2组:A组(静脉留置针组)82例,B组(硬膜外导管组)84例。观察手
目的 研究早期重度眼烧伤的急症处理,联合新鲜羊膜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症处理15例(18眼)眼烧伤,采用新鲜羊膜治疗碱烧伤4例(5眼),酸烧伤3例(4眼),铁水烫伤5例(5眼),热水烫伤3例(4眼).结果 18眼均无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和继发感染.术后无角巩膜溶解穿孔、虹膜萎缩,视力较前提高.12眼合并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4眼出现角膜新生血管.2眼全角膜浑浊行角膜移植术.结论 运用正确的急症处理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