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和语义启动范式,探讨道德厌恶启动后对垂直空间隐喻加工的时间特征及其神经机制。
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某高校22名健康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采用双字词启动范式,先呈现启动词(道德厌恶词、非道德厌恶词),然后再呈现目标词(屏幕上方的中性词、屏幕下方的中性词),要求被试对目标词的字形结构作判断。通过探讨不同组合在脑电指标上的差异来探讨其加工特征。
结果行为数据中正确率的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交互作用显著(F=20.40,P<0.01)。脑电数据中与非道德厌恶刺激[P2:(0.81±0.45)μV,N400:(-4.43±0.58)μV]相比,道德厌恶[P2:(-1.31±0.40)μV,N400:(-5.04±0.60)μV]启动后在屏幕下方的中性词出现后在相关脑区所诱发了更大的P2(F=6.50,P<0.05)以及更大的N400(F=10.73,P<0.01)波幅。
结论行为与脑电数据共同提示,与非道德厌恶相比,道德厌恶启动后与道德的空间隐喻表现出了较高的语义连接程度,不道德的空间隐喻则表现出较低的语义连接。个体通过更倾向于道德的空间隐喻,以缓解和释放厌恶感,保持良好的自我道德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