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好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是当下新课标实施之后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话题,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外高姿态,课堂低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让新课标下的语文课与众不同,最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备课 课堂 作业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11-01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课堂——作业是教师主要的教学环节,能在新课标下上好语文课,必须在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并且在教学中要求要能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备课,就是备文本、备人,既要备客观的又要备主观的。备文本即是对文本的理解,把握文本的基本含意。联系到三维目标,对文本可以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模式,就是按三步走,文本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文本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构建的,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模式,然后再品读文本,重点领悟。最后走出文本,拓展延伸。备人即备学生和备教师,备学生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问题的预设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设定;再者,要考虑到对文本多元化的理解,预设一些正确的有价值的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备教师分两种形式,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就是把自己教学的思路和环节在教案上写下来,而无形的则是指课堂上随即的生成,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起到课堂上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无形的备课是更高的境界,需要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的了解。备人与备文的交集就是教学目标的定位。
其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思路按照自己课前备好的课去上,但是并不是说按部就班,课堂上也可以有所变动创新。
课堂教学是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氛围很重要,而教师调动好课堂的氛围就成功了一半,尤其是导课。语文课不像其它课程,它是一门有灵性的课程。如果教师上出了他的灵性,那么这一节语文课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把语文知识记住了还增加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例如在学必修1的诗歌单元,这几酋诗歌的情感不同,诗作者的风格也不同,因此配了不同的音乐朗诵,感染了学生,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整整一节课每位同学都沉浸在其中寻找他的奥秘,教师只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寻找它的奥秘。第二,以知识竞赛进入要学的课文,如在学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出有关秋的诗句,看那个小组找得多,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他们找出了许多超出笔者所预想到的诗句。然后再带领大家进入今天所要学的一篇关于秋的文章。第三,用历史名人故事导入,在学习的课文中有的是作者是历史名人,有的是文中的主人公是历史名人,何不用名人效应来引起大家的兴趣呢?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短歌行》《游褒禅山记》等文章时就名人故事引入并联系到文章的背景,学生的兴趣很浓,尤其是讲述历史故事的文章,学生对其深入了解到了下去翻阅了许多资料,写出了不少的文章。这足已证明了这节语文课的魅力所在了。课堂上的第一步做好了事半功倍。进入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要一味的引导学生靠近你所预设的答案上来,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但是,前提是预设必须是科学的。同时,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硬拉,应该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阅读鉴赏而不是把学生思路引向自己设定的结论。若课堂上学生即时生成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时,学生在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之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当初焦仲卿的母亲能用很重的聘礼把兰芝娶过门,又为什么找种种不是把兰芝休了?这一下班里热闹起来了,纷纷抢着回答,而这个问题对理解本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有帮助,教师应该让让大家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都是封建家长专制惹得祸。可是教师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说不能说“不”。若这样认为,那么就是对新课标倡导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一种误解,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理解文本基本含意,文本的阅读虽是多元化的,但是有界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还是哈姆雷特,他不是别人。因此,还要善于说“不”。也就是说说“不”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技巧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可能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点偏颇,需要老师的一点点点拨,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作业的布置很重要,有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如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文中有许多关于描写秋的词语运用的很好,当堂就可以给学生几个有关秋的词让写一个片断。再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词时,文中有许多排比段落,可以让学生仿写。这样一节课听、说、读、写都练习了。
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教师身担重任,尤其语文老师。因此,老9币们更应该不断努力和探索,上好自己的课。
【关键词】备课 课堂 作业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11-01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课堂——作业是教师主要的教学环节,能在新课标下上好语文课,必须在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并且在教学中要求要能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备课,就是备文本、备人,既要备客观的又要备主观的。备文本即是对文本的理解,把握文本的基本含意。联系到三维目标,对文本可以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模式,就是按三步走,文本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文本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构建的,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模式,然后再品读文本,重点领悟。最后走出文本,拓展延伸。备人即备学生和备教师,备学生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问题的预设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设定;再者,要考虑到对文本多元化的理解,预设一些正确的有价值的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备教师分两种形式,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就是把自己教学的思路和环节在教案上写下来,而无形的则是指课堂上随即的生成,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起到课堂上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无形的备课是更高的境界,需要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的了解。备人与备文的交集就是教学目标的定位。
其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思路按照自己课前备好的课去上,但是并不是说按部就班,课堂上也可以有所变动创新。
课堂教学是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氛围很重要,而教师调动好课堂的氛围就成功了一半,尤其是导课。语文课不像其它课程,它是一门有灵性的课程。如果教师上出了他的灵性,那么这一节语文课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把语文知识记住了还增加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例如在学必修1的诗歌单元,这几酋诗歌的情感不同,诗作者的风格也不同,因此配了不同的音乐朗诵,感染了学生,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整整一节课每位同学都沉浸在其中寻找他的奥秘,教师只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寻找它的奥秘。第二,以知识竞赛进入要学的课文,如在学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出有关秋的诗句,看那个小组找得多,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他们找出了许多超出笔者所预想到的诗句。然后再带领大家进入今天所要学的一篇关于秋的文章。第三,用历史名人故事导入,在学习的课文中有的是作者是历史名人,有的是文中的主人公是历史名人,何不用名人效应来引起大家的兴趣呢?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短歌行》《游褒禅山记》等文章时就名人故事引入并联系到文章的背景,学生的兴趣很浓,尤其是讲述历史故事的文章,学生对其深入了解到了下去翻阅了许多资料,写出了不少的文章。这足已证明了这节语文课的魅力所在了。课堂上的第一步做好了事半功倍。进入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要一味的引导学生靠近你所预设的答案上来,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但是,前提是预设必须是科学的。同时,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硬拉,应该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阅读鉴赏而不是把学生思路引向自己设定的结论。若课堂上学生即时生成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时,学生在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之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当初焦仲卿的母亲能用很重的聘礼把兰芝娶过门,又为什么找种种不是把兰芝休了?这一下班里热闹起来了,纷纷抢着回答,而这个问题对理解本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有帮助,教师应该让让大家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都是封建家长专制惹得祸。可是教师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说不能说“不”。若这样认为,那么就是对新课标倡导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一种误解,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理解文本基本含意,文本的阅读虽是多元化的,但是有界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还是哈姆雷特,他不是别人。因此,还要善于说“不”。也就是说说“不”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技巧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可能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点偏颇,需要老师的一点点点拨,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作业的布置很重要,有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如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文中有许多关于描写秋的词语运用的很好,当堂就可以给学生几个有关秋的词让写一个片断。再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词时,文中有许多排比段落,可以让学生仿写。这样一节课听、说、读、写都练习了。
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教师身担重任,尤其语文老师。因此,老9币们更应该不断努力和探索,上好自己的课。